收藏 分享(赏)

传统文化学生版.ppt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10137239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学生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传统文化学生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传统文化学生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传统文化学生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传统文化学生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政治经济制度的几个问题,包括科举制度、九品中正制、幕府制度、兵役制度、货币制度等内容,二、宗法、礼俗和民俗等问题的介绍包括姓氏、名字、避讳。皇帝、大臣的谥号、庙号、尊号与年号。宗法制度与亲属称谓。宾礼以及嫁丧娶娶制度、冠礼。离婚问题。女诫、妻妾制度以及皇帝大内的宫嫔制度 。,法律、天文、历法制度的研究封建国家的立法、儒家的法律观、历史上的刑罚、狱讼、监察。二十八宿及其他的传说,计时单位及记录方法的介绍。二十四节气、岁首与建正以及传统节日,书法、绘画、建筑、体育、技击、人口、艺术、饮食等文化介绍,古代帝王风水、妓女文化,女戒与闺训、中国古代记时方法、六大古都介绍、古代方言及其发展,从电影美丽

2、密令看制度的重要性,最近,看了谭胖子(谭飞)的博客,感觉很有意思,与大家共同探讨下,娱乐下。“咸湿佬”!是从尖沙咀到旺角到油麻地,可以经常听到表扬人或批评人广东话。谭胖子称王晶电影曾是咸湿电影,因为王晶电影代表着欲望、冲动,代表着资本主义的繁华,是胸脯、大腿、赌场、粗口的混合体。如果王晶不做导演的话,一定会开间很大的夜总会,一水的肤白胸大屁股大女子,环伺左右,他则叼着雪茄,流着口水,借职权用眼睛(或用其他)骚扰一遍先。据说有内地报纸主编因反感王晶而吩咐手下不能报道他,作为内地培养教育出来的“端庄”主编,的确很正常,怎么能瞧得上一个色迷迷的香港咸湿佬导演呢!,王导名字取得也有寓意,怪不得那么好耍

3、、好看,原来名字里有三个“日”字。但最近看了王晶的美丽密令后,感慨颇深,发现人家已从咸湿变成了咸而不湿了,比如阿SA被胸夹,波涛汹涌还在,但总觉得没有当年的那股骚劲儿了。为什么咸而不湿了呢?有些人说王晶在转型,想把故事编得更好看,更有深度。但谭胖子的理解是,他在电影局的教育下,在内地审查制度的帮助下,从良拉。 谭胖子说以前王晶的电影看得人流鼻血,现在的王晶电影,看的人流鼻涕。因此感叹。,一国两制之前,咸湿王晶是香港文化的重要符号,一国两制十三年之后,香港符号纷纷转型,原来制度有有这样大的功能啊,虽有好生之能,但无好色之德,于是,王晶就变成了王日。以前的很多港产片,好看,卖座,有价值,是基于香港

4、制度下那些跟内地决然不同的个性,但现在,为了迎合“河蟹”,转而追求两制的共性,这让港片几乎全变成当年长城、凤凰那些爱祖国爱人类爱历史电影及隔靴搔痒的棒棒糖和爆米花了。但美丽密令还是好看、好耍的,只要你年轻、好色、头脑简单,就一定能找到乐趣,不管在戏内还是戏外。谭胖子的一句话还是那么经典:我特别忘不了王晶现场流露的心态,当有人问阿SA今后还想跟谁拍吻戏时,王晶抢过话筒,咽了咽口水:“她的吻戏,我全包了!”原来王晶的心,还是很咸湿的!可是我们却连王日的心都没拉!,政治与经济制度的介绍,察举制度、九品官人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的介绍,中国古代社会的历代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稳定政治,形成了一整套的官吏选拔制

5、度,在汉代为察举制度,在魏晋到南北朝为九品制度,从隋唐到清末为科举制度。,察举制度 1、何谓为察举 2、汉代察举的分科:常科与特科 3、举例说明何谓常科与特科孝廉秀才贤良方正(特科) 4、察举制度的特征与教育制度联系不紧密察举为主、考试为辅,没有高下之分没有专门官员与机构管理做官、考核、升迁与降职混为一体 5、察举制度的流弊,九品中正制度 1、又称九品官人法,陈群向魏文帝建议 2、内容: 在郡县设立大小中正官为中央政府提供被品人物的材料家世、状、品级每三年调整一次品级(分上品与卑品,一品空缺,上上品。二品为最高品,上中品。三品以下均称卑品,上下品到下下品。) 3、九品中正制度的利与弊,科举考试

6、 1、隋代:萌芽状态,春还秋往 2、唐代:规范时代,科目为常科与制科,生源有生徒、乡贡。内容为贴经与诗赋。选官的标准:身、言、书、判。唐代的科举考试不完全依据试卷的成绩,有时知名人士的推荐(关节)是增加中第的砝码。 3、宋代:宋代皇帝为表明重视文化,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被录之人都称天子门生。殿试后还亲自设宴款待,称琼林宴。所谓状元、榜眼、探花的称谓始于南宋。北宋殿试分三甲五等。,明清:科举制度走向衰败时期。 1、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文状元文:子谓颜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韩菼,字元少,别字慕庐,长洲人。康熙癸丑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礼部尚书。 2

7、、例文: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破题)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承题)故特谓之日: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起讲)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者,情相待也。故意气至广,得一人焉,可以不孤矣。,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客终秘矣。(入手)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起股)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

8、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则藏者乎,此其人非复泉石间人也。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而此诣竞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与人同学之谓何?而此意竞寂寂人间,亦用自叹矣。而独是晤对忘言之顷,曾不与我质行藏之疑,而渊然此中之相发者,此际亦足共慰耳。(中股),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祗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时我得其为

9、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惟我之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无方,故虽积乎道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此时我不执其为我,尔亦不执其为尔也,行藏又何事焉,我两人长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后股)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束股),中央与地方职官制度,一、丞相 秦、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 二、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 三、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 四、清宣统三年的责任内阁,一、秦郡县制度:京师郡为内史。万户以上县称令,万户以下县称长。 二、汉承秦制:西汉京师分三部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郡上设州,立刺史。

10、三、魏晋南北朝立州郡县三级制 四、隋唐立州县二级制 五、宋立路、州、府、军、监(县)。由中央派遣朝官出掌,称判或知某路、州、府、军、监(县)。,六、元设11行省,从此省就成为大行政区的名称。省下立道、路、府、州、县。 七、明改省为三司:藩司(掌管一省民政、财政),臬司(掌管一省司法、监察 ),都司(掌管一省军政),三司鼎立,互不隶属。省下立道、府、州、县。明已立总督,总揽一、二、三省的军事、行政与监察,但一般有御史或兵部尚书领衔。 八、清立总督、巡抚管辖一省或数省的军事、行政与监察。有些省不立总督,有些省不立巡抚。省下设府、州、县、厅。厅一般设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府、州、县平级。,幕府制度与兵役

11、制度,一、何谓幕府 二、幕府的发展 1、战国 2、秦汉 3、魏晋南北朝 4、隋唐 5、宋元明清,三、幕府的职责与地位 包括协助幕主军事管理、军队训练,处理民政,参与决策,提供咨询,处理文字。 四、历史上著名的幕府人物 李白、杜甫、王勃、王维、韩愈、杜牧等等。,五、先秦兵制 夏商周的甲骨文里的记载 六、秦汉兵制 征兵制 七、魏晋南朝兵制 世兵制 八、北朝隋唐兵制 府兵制 九、宋元兵制 募兵制 十、明清兵制 卫所制与旗兵制,货币制度,一、实物货币 商周时代、龟甲与贝壳、单位朋 二、金属货币 春秋到北宋时期、刀币、半两、五铢、通宝 三、纸币与金属货币并行 北宋到明清时期 交子、制钱与银锭,玉的鉴定,

12、玉,以其质地细腻,玲珑剔透,自古被人们所喜爱。 玉具有除热、柔筋强骨,安魂魄、利血脉、明耳目长等疗效。玉能养人,人能养玉。,一般所称中国“四大名玉“,是新疆产出的“和田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陕西蓝田玉和辽宁岫岩县产出的“岫玉“。,翡翠硬度为7,比重3.33。矿物折光率:Ng=1.667,Np=1.654;重折率0.012。 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传统上

13、对翡翠的分类过细、过于复杂,使人在理论上、概念上争论不休,所以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影响翡翠质量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将翡翠划分为:老坑种、有种无色、蛋清(芙蓉)、干清、豆种、金丝种、白地青、花青、油青、马牙种、翡、春、蓝花、黑等十四个特征类型。,附文:钱神论西晋鲁褒,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哉茕独。”岂

14、是之谓乎!京邑衣冠,厌闻清淡,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现,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雠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时。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使鬼。”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故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仕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行。,传统宗法与礼俗,一、姓氏与名字 1、姓与氏中国古人的姓氏与名字比今人要复杂的多,同一人可以有好

15、几种称呼,到汉代以后才与现在基本一致。姓原是一种族号。而氏是由于子孙繁衍,同姓的族群分为若干支分散到各地而产生的。战国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合一。 2、名与字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字是两个既联系又区别的概念。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取名。男子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 3、别号除名字外,古人还有别字或别号。,二、避讳 1、避讳的方法改字空字缺笔 2、避讳制度的广泛性与演进君主与尊长在取名时具有一定的任意性,为了避讳而改变他人的姓名、官名、物名、书名、地名的例子屡见不鲜。先秦时代避讳制度比较粗疏,可以讳名而不讳音。到魏晋南北朝时,逐渐严格起来,不仅讳名而且讳音,两名必须偏讳(兼名兼讳)。 3、避讳制度

16、的研究意义版本学、校勘学、史料学,三、谥号、庙号、尊号、年号 1、古代帝王、诸侯、高官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品德修养给予的评价性质的一种名号。 2、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设室祭祀用的尊号 3、对古代帝王生前上的阿谀赞美之辞,也有死后追加的。可以是谥号、庙号,也可以是年号。 4、封建社会帝王用于纪年的一种名号。有些事物因年号而得名,比如:景泰蓝、景德镇。,四、宗法制度与亲属称谓 1、大宗与小宗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微子启与商纣的关系 2、父亲为考,母亲为妣。父族在纵面上有13世之多,横面也有5从之多。而母族纵面只有3代,横面只有2从。这些都表明封建宗法制度以男性为中心,嫡长庶卑的

17、观念,这在亲属称谓上强烈表现出来。,五、宾礼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就重视迎接宾客的礼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尚往来”“一来一往,有施有报”,加强联系,交流感情,何乐不为。仪礼士相见礼具体记载了宾礼的程序与内容。宾客座位方位也有讲究。接待宾客的一些注意事项。当然也不能物极必反,走向另一个极端。,六、嫁娶与冠礼嫁与娶是婚姻的两个方面。在古代婚姻中媒妁是必不可少的。古代婚姻一般要经过6道手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至于纳征与亲迎(订婚与完婚)的风俗直到民国还是必不可少的。冠礼实质上是一种成年礼,在宗庙内举行,古代贵族在20岁时举行冠礼。冠礼的内容与程序。古代贵

18、族是十分看重冠礼的,比如子路、霍光。“怒发冲冠”古代贵族女子要“结发”,就是在头顶上盘起头发成髻,并加笄,以区别童年的发式,表示成年人了,可以结婚了。梁武帝之子萧统的昭明文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离婚问题与媵妾制度,一、先秦休妻的普遍1、夫妻离异,今天称为离婚,在古代由于男权注意盛行,故称休妻。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妻子主动抛弃丈夫的,称出夫。姜太公、晏子、朱买臣。先秦休妻现象很普遍,齐侯、孔子、曾子。有其师就有其弟子。2、“七出”与“三不去”。大概休妻过于频繁,对统治阶级不利,于是限定丈夫特权的随意性,对女性也进行必要的人道主义照顾,当然在现实中有时会落空的。 “七出”是不顺父母、无子、

19、淫、嫉妒、恶疾、多言、盗窃。 “三不去”是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后富。,3、对待离婚的社会态度。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不主张夫妻离婚的,白头偕老、琴瑟和鸣还是中国古人追求的理想,休妻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另外古人还有纳妾制度补充,在古代夫妻的离婚率总的是很低的,不比现今社会高。4、协商离婚。在现在出土的敦煌书卷中,就保留一份唐人的“放妻书”,内容如下:首先回顾两人的婚姻历史以及夫妻缘分,接着写两人目前关系破裂,婚姻难以维持的现实,既然如此,不如好聚好散,“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然后对双方的今后前途进行祝福,“夫觅上对,千世同欢,妇聘毫宗,鸳鸯为伴。”看古人的境界,真比现代某些人强多了。并在末

20、尾注明对女方的赡养费,从内容看,很象现代人文明离婚。,二、 媵与妾1、在春秋时期,正妻为嫡夫人,为一国之女。女方还以侄女或妹妹随嫁,随嫁的女子统称“媵”。 “媵”本意是“送”的意思,引申为送嫁或陪嫁的人,不是妾,比妾的地位要尊贵很多。妾在古代是可供买卖的女奴和罪人的妻女。妾本意是“接”的意思,引申为以卑贱身份被丈夫接见。中国古代媵妾制度是有严格礼法的,在古代以妾为媵,以媵为妾都是违法的,唐律规定:五品以上有媵,庶民有妾。媵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媵与妾都是正妻以外的庶妻。2、媵妾制度的社会影响。在古代中国,除保证封建帝王后宫制度一夫多妻制外,士大夫、官僚、商人、地主、庶民都

21、可以通过媵妾制度制度来保证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诸侯一娶九女”“卿大夫一妻二妾”,规定生子即止一妾。当然这种制度保证了统治阶级的和谐,但也造成了社会上男女比例在婚配上的失调,使一部分人丧失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与性爱生活。,三、宫嫔制度:秦统一中国后,按照一定爵位,分封后宫,分别为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汉承秦制,又增加了昭仪等,分14级。隋唐后,基本按照礼记昏仪的规定“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其实根据史籍记载,有的有万余计后宫,明君也有1000多人,可见封建帝王在性生活上荒淫无度,而大多数后宫根本接近不了皇帝,丧失了正常女人生活的自由与权利,所以

22、中国古代文学有“怨妇”题材。后宫来源有三:籍没、采选、劫掠。,女戒与闺训,一、女四书女戒、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 二、女教的内容从仪表到言谈,从饮食起居到操持家务,从闺媛戒律到夫妻之礼,从侍奉父母公婆到和悦叔妹妻妾。虽然作为一条条清规戒律成为约束妇女的枷锁,毒害着古代妇女,但也不是一点不可取,尤其对现在日益浮躁的社会,关于勤俭持家、待人接物,处理家庭矛盾,作为一门“家政学”还是很有借鉴作用的。,一直感觉现代社会中国女人很痛苦,这种痛苦以嫁不出去为甚。现在30岁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比比皆是报社搞征婚交友活动,来的女人总是男人的几倍之多。有的女人拼到社会上层,依然嫁不出去。要不就是结婚又离婚,成二婚嫂

23、后,更得不到该有的幸福。有的就算没离婚,婚姻也是苟延残喘,得过且过,不是跟公婆有冲突,就是和妯娌打架斗气,看着老公在外面找情人气的干瞪眼,还要到单位打拼受气,实在是生不如死。究其痛苦根源,是不守“三从四德”,不守女戒、女教。现在这个社会,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大男人家非要玩非主流,弄得男宠一般油头粉面,走路起来扭捏作态,居然粉丝无数;女人日渐豪放,说话做事粗手粗脚,抽烟喝酒泡K厅,想跟谁就跟谁。其中尤以有的女人为甚,一是品德不好,既不知守节持重,总是好逸恶劳,嫁人总以“三把钥匙”为出发点,其愿望固然良好,问题是真正的好男人如何又会娶物质女持家呢?二是品貌不佳,固然打扮得再美,却因缺乏知识

24、、家教而气质顿失,整天上蹿下跳像猴子一般,如何与人做贤妻良母?三是不善言语,遇事骂街,口吐污言秽语胜似男人,三句两句便要和人发生冲突,亲戚同事都处不开心。四是不知持家之道,四体不勤,不知家务为何物,连给孩子换尿片都成问题。,前些日子从网上看一帖子很有意思说:现在的女大学生是黄蓉,女研究生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女博士后是东方不败。另一个是单身女郎姿色层次评定表:女博士女司机女收银女社会记者女公务员女导游女文学青年女教师女美容师女时尚编辑女主播女吧妹女少奶奶女明星女二奶。这两段子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女性在男同志心目中的尴尬形象,值得反思。,又对比看了唐宋传奇,发现从前就连青楼的妓女也是个个深知

25、为女之道,感慨现代女子,一个个以野蛮女友,女黄蓉为荣,感慨现代男子已经没了阳刚之气,以妻迷为荣,看似尊重所谓女性,实为没落社会基本准则。李师师这样知书达理、琴棋书画兼通的青楼女子,宋明时期比比皆是。宋徽宗皇帝初次去见李师师,以商人身份前往,结果受尽其冷眼冷语,可见当时妓女也是耻于铜臭之气,羡慕斯文的。偏偏今天的良家女子,个个不知为妇之道,更不知五经六艺琴棋书画,自己是庸脂俗粉不说,偏要想傍个大款,嫁个好男,真是何其难也!何其不知羞耻也!记得一副楹联说道:“女子眉纤,额下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吐万丈长虹”。天地之道,阴阳本来就有差异,如同日与月,水与火,各有其存在的形式。追求男女平等是对的,但不

26、是说男人女人都要弄成一般模样,男人不象男人,女人不象女人,要是男人女人都一样了,那这个世界会毫无情趣,人类也就很快走向灭亡了。,二十八星宿 1、星象与先民的生产、生活。 例如唐风与豳风的记载 2、七曜与二十八星宿 日月与五行、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白虎七宿。与东汉光武帝打天下的二十八功臣有关。 3、分野 二十八星宿与春秋十三国以及汉代十三州对应,当然有迷信的成分。,中国古代记时方法介绍 一、天干地支的纪日方法 二、周与汉的纪时方法 三、先秦的纪月方法 四、太岁纪年方法,二十四节气 1、杜牧的清明 2、二十四节气的顺序 3、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义 4、二十四节气的计算方法:

27、平气法和定气法 5、二十四节气的发展过程,岁首与建正 1、岁首顾名思义就是一年开始在哪个月,在现代是极普通的事情,但在上古却是很难的事,经过一段混乱时期。到春秋战国时还有三种规定,夏历、殷历、周历。 2、古代王者开始是要“改正朔”、“易服色”,表示“受命于天”,顾称建正。,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社日、清明节、上巳节、浴佛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腊八节、小年,六大古都介绍都城也叫国都、首都、京师、京都,它是国家最高政权所在地,中国历史上立城建都正式记载开始于西周。 1、北京 2、西安 3、洛阳 4、开封 5、南京 6、杭州,古代方言及其发展 一、古代方言孟子滕文公的记载 二、方言发展的三个

28、阶段:上古、中古、近现代 三、七大方言介绍:1、北方2、吴3、湘4、赣5、客家6、粤7、闽,书法艺术 一、先秦书法:甲骨文讲究长、短、大、小,大篆(籀文)钟鼎文(虢季子白盘、秦公簋、昒鼎) 二、小篆:李斯 三、隶书与草书:工整精巧、结构扁平、方正平直,拔茅连茹、上下牵连、奇形离合。 四、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如惊龙”王献之的楷书“横捺规矩、简省易写” 五、唐代书法: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 六、宋元明清的书法,绘画艺术 一、绘画起源: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二、人物画 汉代以人物画为主 三、宗教画 魏晋南北朝以佛像画为主 四、人物、山水与花鸟画分科独立 隋唐五代时期人物、山水与

29、花鸟画分科独立 五、院体画与文人画 宋以翰林院国画院为主。元以文人画为主,有元四家。 六、画派兴起 明出现浙派、吴派、松江派、水墨写意派、勾花点叶派等 七、创新与保守之争 清初六家与石涛、八大山人之争,建筑艺术 一、穴居、半穴居到地面建房 二、木建构体系的形成:到汉代我国住宅已经有完整楼阁与廊院结构了。 三、佛教文化因素引入及影响:莲花基座与垂莲花纹 四、隋唐斗拱艺术的使用 五、古代建筑艺术的成熟:李诫营造法式 六、明清古代建筑艺术的渐变,民间技击 中国古代的武术技击主要分武器的使用与拳脚肢体的运用即技击。 一、武术技击的起源:“斗”在甲骨文中就是两人两手相搏。 二、少林武功:少林寺为北魏孝文

30、帝为西域僧人跋跎而建造。 三、明代拳术:戚继光纪效新书 四、外家拳与内家拳 少林拳与武当拳,服饰 一、原始服饰:我们的先民为了繁殖后代与保护腹部不受病害,采用蔽前式。到商代形成了上衣下裳的基本形制,最初颜色为上衣为玄色,下裳为黄色。 二、春秋战国服饰:冕服(帝王、诸侯、卿大夫的礼服)玄端(平时的便服)深衣(上自王侯下到庶人都可以着深衣) 三、汉代服饰:上衣为直领、方领、交领,下裳为襦裤,庶民为短褐 四、魏晋南北朝服饰:南朝尚博大、北朝尚小袖紧袍。 五、唐宋代服饰:圆领袍、裹幞巾和穿长靿靴。 六、元明清服饰:元冬帽、夏笠、质孙衣(上下连一起,上衣较窄,下裳较短,腰间做许多折叠)明代服饰制度严格,

31、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官服基本按照明制。清代基本是马褂、马袍、马甲、马衫。,饮食 一、主食:稷、黍、麦、菽、麻、粟、粱、稻、禾、谷。上古还有加工食品:糗、饼、饵、粥。 二、副食:鸡、豚、狗、彘、炮、炙、脍、醢 三、蔬菜、饮料:葵、藿、葱、韭、薤、酒、浆、滥、茶水、酏、醷 四、食器:鼎、镬、甑、甗、鬲 五、饮食习惯:商代还是一日两餐,到了周代就是一日三餐了。,茶文化与酒文化 一、茶文化与酒文化之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制茶的国度,茶和酒是中国人生活中最传统、最普遍的饮料。有茶经茶录酒经酒史,在敦煌石窟里有茶酒论就记载了茶和酒进行5次辩难,没有胜负。实际上双方斗争是佛道文化因素的斗争。 二、茶文化 茶

32、的用途是供奉弥勒、奉献观音。 三、酒文化 酒的用途是玉酒琼浆、仙人杯觞、有酒有气、仁义理智,传说尧舜可喝千杯,孔子也可喝百杯。唐代就有酒令(有酒必有令,辅佐快乐)、明代有酒牌(以纸做令)。酒在道教神仙思想中是长生不老、达到自由境地的重要工具,“仙下药有玉酒、瑶琼酒”。,四、茶与酒的风俗作用茶与酒与民间婚姻有关,婚姻中茶是定聘礼,称“受茶”。婚礼中,男女喝交杯酒。当然茶与酒还与性有关,清代民间招妓,称“打茶围”,故谚语有“茶为花博士,酒为色媒人”。其实喝茶饮酒不仅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生理需要,也是文化行为,尽管二者斗气,但都需要水的调和,这也说明了二者在中国人心目中并重的地位,这种调和也说明中国文化

33、一向主张儒释道的相互融合。,中国人口发展简史 一、在原始社会由于卫生等条件限制,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人口发展缓慢,增长艰难。进入奴隶社会也就是到商代才出现多子多福的思想。夏1355万、周1375万、秦2000万、西汉5959万、东汉5648万、三国767万、西晋1616万、隋4601万、唐5291万、宋1628万、元5984万、明6659万、清(1911)36814万、民国(1934)46340万、新中国(1949)54167万。 二、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1、呈周期的大波动 2、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自古就是人口众多的国度,历代帝王陵寝 一、帝王陵寝的源起:灵魂观念的产生。 二、帝王陵寝的主要形制 1、方上2、以山为陵3、宝顶宝城 三、地面建筑与地宫 1、祭祀建筑区2、神道3、护陵监4、梓宫5、便房6、内外回廊7、黄肠题凑8、棺椁,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南宋营妓严蕊,她是一位色矣双绝的名妓。她们姿色超群、聪明才智、艺术修养乃至生理素质都是出类拔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