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语文课程标准.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10135186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4语文课程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4语文课程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4语文课程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4语文课程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4语文课程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课程标准,GANNAN NORMAL UNIVERSITY,赣南师院文学院,壹,贰,叁,肆,语文课程标准概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GANNAN NORMAL UNIVERSITY,伍,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变化,一、语文课程标准概述,1.教学大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教学大纲的定义是: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的目的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了每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范围、深度及其体系、结构,同时规定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的基本要求。,2课程标准 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对课程标准的定义是: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和

2、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具体而言,它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进行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语文教材、组织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估及考试命题的依据。,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的区别,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是两个概念。语文学科是历史的产物,它强调的是空间性、系统性、稳定性与社会性;语文课程是时代的产物,它强调的是即时性、选择性、生成性与个人性。 语文学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

3、求学习者以母语为符号,学习运用国语、民族通用语的一种知识门类;是学习者以言语交流为主要手段,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系统。,语文课程应该是国学教育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应该是国学教育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应该是培养青少年的“中华信仰”,发展青少年的文明情感,确立青少年的“中华人格”,高举国学旗帜,崇拜“中文尊严”,履行有国学知识内涵、有思维建构过程、有成功(挫折)情感体验、有言语产品生成的“中文实践”,使宽广的“中文道路”通向五洲四海的国学教育实践活动。,二、我国百年语文课程标 准的发展变化,(一)1950年前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的的变化,1.奏定学堂章程促进了语文课程标准的

4、近代化变革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课程发展史上有了“中国文字”、“中国文学”的课程名称,标志着近代教育背景下的中国语文课程真正独立。,2.国语、国文的名称显示了母语课程的法律地位 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将母语课程正式定名为“国文”,1920年修正后的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规定小学课程使用语体文,并将语体文课程定名为“国语”,至此,国语、国文的母语课程名称正式确立。这一名称显示了母语课程的法律地位,它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课程,是中国的国语、国际交际语课程。,3.开设国语课程是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以政府文件形式肯定了1

5、920年诞生并进入国家学校的“国语”课程。纲要最突出的特点,是要求学生使用注音字母,读语体的作品,写语体的文章,用国语进行会话、演讲和辩论。这是我国课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4.听读说写能力要素全部写进了语文课程目标 1929年的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中出现了“口语练习演说或辩论”的教学要求,同年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把“说话”与读书、作文、写字相并列,母语课程的特殊能力要素都被列入了课程标准,反映了人们对母语教育特点的科学而深入的认识成果。,(二)1950年后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的的变化,1.确定“工具性”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1962年,叶圣陶在认真学习语文的讲话中说

6、:“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说,“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2.极左政治思潮影响语文课程的健康发展 1955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规定:“小学语文科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的强有力的工具。” 1978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语文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历来都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3.听说能力在课标中经常被忽略 1956年的小语大纲已明确提出了“培养儿童正确地听、说、读、写的技巧”。可是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听说能力”在中小学大纲中消失了。直到1986年,听说能力又写进

7、了大纲。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听说能力目标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因为考什么,语文教师就教什么。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能力”写进了课程目标。,4.程式化扼杀了语文教师的创造性 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照搬苏联的文学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起始,介绍作家、介绍背景、解释词句;阅读和分析,分析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结束,总结中心思想、概括艺术特点;复习,巩固所学知识。,5.全面发展目标回归语文课程标准 1986年培养“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都被写进了大纲;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基础知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2001年语文

8、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总要求。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6.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指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们学习运用母语时表现出来的听读说写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人文性是人们学习运用母语时表现出来的文化生命自由发展的个性化特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理解为:在教师的学术引领和精心组织下,学生自主合作地参与言语实践

9、、思维磨砺、审美体验和技能训练活动,在探究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中涵养精神、变化气质、诗化品格、飞扬心灵的语文课程特点,7.综合性学习第一次写进语文课程标准 2001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把“综合性学习”写进了阶段目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读说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8.量化目标、过程目标受到应有的重视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累计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10、;第四学段每学年作文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这些量化目标属于刚性目标,是语文教学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要求。,9.内容目标退出语文课程标准 以往的教学大纲都有内容目标,有的甚至连题目、内容提要、文体特点、写作方法都一一列举出来。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只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没有内容目标。内容目标退出语文课程标准,利处在于给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弊端在于学生生涯发展必须掌握的能力变成了能够、初步、熟练等难以捉摸的感觉。,10.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最有价值的建构,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

11、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香港台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1.台湾一直沿用“国语”“国文” 课程名称 2.发展学生个性、体认传统文化是课程的重要目标3.注重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均衡发展 4.注重终身学习的重要作用和社会价值,(四)1950年前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的变化,1.独立设置课程为高中语文课标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1904年清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这一年是癸卯年,所以又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公布后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癸卯学制

12、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中学堂“学科程度章”的结构和程度要求基本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规定学校开设“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标志着我国独立设置语文课程,是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课标采用了学分评价的新式管理策略 1923年公共必修科国语科学程纲要其目标为:甲项,第一学年,最近文字(散文、小说、剧本、新诗);第二学年,古代文字(古诗之优点、诗之进化、韵文之美质)。乙项,第一学年,论辩文;第二学年,记载文。授课时间每周4小时,两学年授毕,共16学分。1923年必修科特设国文科学程纲要其目标为:甲项,文字学(言语与文字,字音、字形、字义);乙项,文学概论(文学

13、概说、中国历代文学之变迁、近代世界文学之趋势)。授课时间每周4小时,一学年授毕,共8学分。,3.外国教育思想促进了课程目标的变化 1901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介绍到了中国,1923年的课程标准在结构和教学目标方面,明显是一种 “以学科为中心”的建构。赫尔巴特和莱茵的“五段教程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至今还影响着我国的语文教学。1919年,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到了中国, 1929年以后的几个课程标准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倾向,注重对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精读、略读、文法、修辞、作文、说话等在很多课标中都列为作业要项。,4.政治化目标列入课标贻害无穷 3040年代,政治化目标进入国语、国文课程标准,

14、企图用“党国政要”的语言思想桎梏学生的灵魂,是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令人悲哀的事情。庸俗的政治化教育目标和急功近利的社会需求强行进入语文课程,扭曲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规律,扭曲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心灵,恶化了一代青少年的品质,玷污并影响了公民的健康素质,对教育事业和国家发展都贻害无穷。,(五)1950年后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的变化,(一) 工具性特点伤痕累累的语文课程盾牌 1950年我国母语课程改名为“语文”后,多个语文教学大纲阐明了其“工具性”特点。1956年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指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是帮助年青一代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是对年青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 200

15、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规定的语文课程性质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分科大纲出台便夭折的尝试 195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是汉语、文学分科大纲。在名称上,有些接近1950年以前国语、国文的说法,也体现出与国际课程名称接轨的倾向;在内容上,力图以语言知识系统和文学发展体系来改变阶级斗争思想教育课程的面貌。,3.全面发展语文课程目标逐渐完善 198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卸下了政治思想教育课的枷锁,提出了发展智力、培养审美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培养听说能力的要求,纠正了以往忽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倾向。2000年的大纲提出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

16、格的要求,这又是一个较大的进步。 2003年新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4.选修课与学分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00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五个选修课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以设计若干模块。学生修满10学分便达到了基本学业的最低要求。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选4个模块,获得8学分,希望对语文学习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再从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这样一共可获得24个学分。,

17、5.开放课程,语文回归生活的探索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6.语言空泛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缺点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述和以前的有些大纲相比,空泛的词语多了一些,许多虚无飘渺的话语经常出现,使课标语言不简明,欠准确,助长了说大话不良风气的蔓延。,(六)香港特区语文 课程指引的特点,1. 两文三语培养善于沟通的新一代 2000年香港学

18、会学习中国语文教育指出:“香港是国际都会,为提高香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培养具有两文三语能力,善于沟通的新一代。”中国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的一文二语(中文、粤语、普通话)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能说流利而得体的粤语和普通话。,2.专业自主塑造教师的启导者角色 2001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指出:“本课程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启导者,须发挥专业自主的精神,因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兴趣,灵活组织学习活动,选编适当和题材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并提供全方位的语文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3. 共通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学会学习中国语文教育指出,为了发展全人教育,培养终身学

19、习的习惯,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新一代,学校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的中国语文教育;要在中国语文教育课程中渗透九种共通能力的培养,包括协作、沟通、创造、批判性思考、运用资讯科技、运算、解决问题、自我管理、研习能力,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态度。,4.均衡学习确定学生语文发展方向2001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指出:“中国语文学习包括阅读、写作、聆听、说话、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思维和语文自学九个学习范畴。中国语文的学习,应以读、写、听、说为主导,带动其他学习范畴。2000学习领域中国语文教育为学生确定了以下发展方向:均衡发展读写听说能力,培

20、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加强品德情意教育,加强文化学习,培养思维能力,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开放学习材料。,5.走进教学理论原则概念示例相结合“学会学习”是2000咨询文件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课程的基本理论、教学原则、学术概念、学习示例等形成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概念结合案例的整体架构。它不但描述了教育理想的蓝图,而且指出了清晰的实践模式、实践方法和实践手段。这是一个不需要“解读”的中国语文教育课程文件,因为文件本身已经走进教学。,三、语文新课程的理念,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附录特点:(1)课程本体意识的觉醒;(2)语文课程现代意识的凸现(教学

21、目标、内容、方式);(3)语文教学评价的改变;(4)具有包容性和适应性,(一)2011语文课标修订背景,最大的背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自2001以来,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4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行,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在先后设立国家级实验区、省级实验区试点后,至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基本在全国全面推行。 这一次的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语文课程改革背景: 1997年:北京文学三篇文章,诱发全社会语文教育大批判。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 2003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 201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22、标准(2011版)颁布,改革的基本方向: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新教材设计的初衷,是力求改变以往的繁、难、偏、旧,降低知识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教学原则,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二)为什么要反复修订课程标准,从起源到发展变化,无论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借鉴方式还是解放初期对苏联教育模式的全盘引进,再到2001年“课程标准”的回归,这些都说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拟定和修订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因为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语言环境在变化。这是一个与时

23、俱进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代合拍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代互动的过程。,(三)具体内容解读,1. 课程性质(见P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设计思路(P4_5)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3.识字写字,识字与写字 增 附录:【P42-80】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共300字)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2500 字+

24、1000字)降 【P7/10】 第一学段: 认识常用汉字1600 (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 (800-1000)个左右会写 。 第二学段: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 (2000)个左右会写。 学段目标:重视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教学建议:提倡“多认少写”、“先认先写”,4.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25、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盘点十年课改的教学误区:,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制定阅读目标与内容遵循的原则: 重视对现代阅读理念的吸纳。 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 重视阅读过程的展开与阅读方法的培养。 重视知识在阅读中的实际运用。 阅读方法与技能方面的要求: 加强朗读,重视默读,学习略读和浏览,强化诵读。,5.写作教学,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

26、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即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写作的基本理念:1.起步成篇;2.先放后收;3.多做少改 写作教学建议: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写作教学关注的几个问题:,1.写作教学序列的确定 2.读写结合 3.习作与生活 4.习作与活动 5.习作评价改革,6.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

27、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7.综合性学习,关于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综合性学习基本理念: 听说读写的综合。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与其他课程。 语文与生活。,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

28、,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 第一、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 第三、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8.2011版课标坚守的核心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

29、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课标修订看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整合综合融合 情境中的实践 教师角色:组织者与引导者,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 1,语文 5,语文 4,语文 3,语文 2,(一)语文课程结构,必修,选修系列,(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30、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三 )课程设计思路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2、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3、必修课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在基础性之上应着力体现选择性。,4、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半个学期约36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5、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综合模块,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内完成。,6、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7、修满必修课程的10学分则达到本课程的最低要求,建议从

31、选修课中任选4个模块,获8个学分,共获18个学分;希望深造的学生,再从选修课里任选3个模块,共可获得24个学分。,(四)教学建议,1、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语文素养、语言积累、语感和思维、学习方法、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重视熏陶感染、尊重独特体验、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重视整体把握、关注个性化需求、通过选修课实现目标。,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宽容沟通和分享。 4、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

32、种教学策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积极开设选修课,(五)评价建议1、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2、必修课程的评价策略*阅读与鉴赏的评价策略论述类考察抽象思维能力;实用类考察准确解读、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学类重视把握整体、感悟艺术形象、判断文本价值、个性化和创造性解读、鉴赏不同文体作品、借助资料等能力;文言文考察理解能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

33、评价策略关注写作态度与写作水平;论述类考察观点正确、材料可靠;实用类考察文体特点和要求;口语交际考察倾听态度,清楚、准确、自信的表达效果。,3、选修课程的评价策略 *学习文学作品的评价策略:注意考察阅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兴趣和文化视野,重点评价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通过读书报告、札记、论文、朗诵表演等成果考察鉴赏水平;文学创作考察参与程度,评价成果水平。,*学习新闻与传记的评价策略新闻学习重在评价关心国内外大事、阅读新闻习惯、准确把握信息等要素。新闻写作评价掌握写作要求与效果反馈,传记写作评价内容真实、文字生动等。,*语言文字应用评价策略考察有关知识、能力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水平与学习

34、态度,评价理解、交流、语言、效果、格式、文风等要素。 *文化论著研读评价策略考察对经典原著的理解,对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的使用,提出问题的角度和思考的深度,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利用论文成果和多种活动,评价探究意识、方法、结果和参与程度。,(六)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1、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需要,利用和开发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3、注意差别性,开发本地和本校的特色和潜在资源。,4、配置相应设备,创设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5、注意学校之间语文学习资源的互补与共享。6、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潜力,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