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赏析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2分) 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 同时,以乐景衬
2、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1分) 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1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6分) “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感慨春光已逝,同
3、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一语双关,言简意深。(写法1分,内容2分) “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内容1分) “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手法1分,内容1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1)本诗写景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其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至少写出三种。 运用了比喻的
4、手法。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态和色彩两方面刻画景物,生动形象。 动静结合。前三联写景。春风、江流、山莺是动,柳枝、梅、芦笋是静,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生机。 用多种感觉写景,全面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风物。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气”写的是嗅觉,“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 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有层次感。 写景用词精妙。如“穿”字形象地写出了春的活力,破土而出的芦笋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
5、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2)本诗前三联与最后一联在思想感情上有何联系? 前三联写景,景中所含是喜悦之情。(1分) 后一联解释喜悦的原因“寻李校书”。诗人一想到要和友人见面,心情十分畅快,所以感觉一路景物也那么宜人。(1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于1169年隆冬去全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1)请分析“繁
6、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承上启下(过渡)(1分), 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1分), 又引出了下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1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于1169年隆冬去全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虚实结合(或对比,寓情于景)(1分) 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
7、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1分) 实写了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以虚衬实(1分), 寄寓了作者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家衰微的悲痛之感(2分)。,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1.分析首句中写了哪三个意象。(4分) 孤舟、微月、枫木(写对一个1分,全对给4分) 2.结合诗句分析首句中的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4分) 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流人”的一腔愁情,(1分) “孤舟”
8、写出孤寂之情,(1分) “微月”借传统意象月光点染羁旅之愁,(1分) “枫林”借深秋之景渲染凄凉之情。(1分),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1.分析首句中写了哪三个意象。(4分) 孤舟、微月、枫木(写对一个1分,全对给4分) 2.结合诗句分析首句中的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4分) 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流人”的一腔愁情,(1分) “孤舟”写出孤寂之情,(1分) “微月”借传统意象月光点染羁旅之愁,(1分) “枫林”借深秋之景渲染凄凉之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