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庄思哲 白福臣【内容摘要 】当前, 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稀缺、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挑战。为了摆脱危机, 人类把目光从陆上资源的利用转向了海洋资源的开发。中国海域辽阔, 海洋生物种类资源繁多, 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巨大的海洋生物资源潜力, 充分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愈发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也会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中国在开发海洋的过程中, 必须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词 】海洋生物资源; 资源开发利用; 可持续利用【作者简介 】庄思哲, 男, 广东湛江人;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2、; 研究方向: 行政管理白福臣, 男, 吉林桦甸人; 广东海洋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 博士, 硕士导师; 研究方向: 农村与区域发展一 、引言海洋又称为 “蓝色国土 ”, 其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 。中国是海洋大国 , 海洋生物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 , 只有充分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 才能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 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 。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 人类应当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 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 , 力求形成一
3、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 ; 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 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 、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 , 并力争交给后代一个良好的海洋资源生态环境 1。在海洋产业大发展的 21 世纪 , 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将是我国 “蓝色革命 ”的主体 。海洋环境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 也是一种有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海域辽阔 , 海岸线漫长 , 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 如何科学 、合理 、充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 , 保证海洋生物资源
4、的可持续利用 , 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 2目前 ,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 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海洋经济健康 、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 国家海洋局制定了 中国海洋 21 世纪议程 , 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指南 。二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现状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海洋生物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 , 丰富的的海洋生物资源是我国实施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中国海域辽阔 , 从南到北纵跨近 44 个纬度 , 海岸线全长超过32, 000 公里 ,
5、其中大陆岸线长超过 18, 000 公里 , 岛屿岸线长约 14, 000 公里 , 邻接大陆的海区从南到北可划分南海 、东海 、黄海和渤海 , 总面积约 470 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 现已记录有物种 20, 278 种 , 隶属 44 门 , 其中黄海 、渤海 1, 140 种 , 东海 4, 167 种 , 南海 5, 613 种 , 浅海滩涂生物约 2, 600 种 , 其中海洋鱼类占世界总数的 14%、蔓足类占20%, 昆虫类占 20%, 红树植物占 43%, 海鸟类占 23%, 头足类占 14%。据统计 , 中国的四个海区共有鱼类 1, 694 种 , 隶属
6、38 目 , 243 科 , 776 种 , 其中软骨鱼类 175 种 , 占 10 3%, 硬骨鱼类 1, 519 种 , 占 89 7%。 3在生物学角度上 , 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资源 、无脊椎动物资源 、脊椎动物资源和藻类资源 。鱼类是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 , 是人类直接食用的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无脊椎动物门类众多 , 据估计有 16 万种 , 经济价值较大 , 目前已被人类利用的约有 130 多种 , 包括乌贼 、章鱼 、扇贝 、牡蛎 、鲍鱼 、海参等 。海蜇和海参也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 , 中国海域有海参约 100 种 , 仅西沙群岛就有 20 多种 , 从渤海湾 、辽东半
7、岛到北部湾的硇洲岛 、南沙群岛都出产海参 ; 此外海蜇资源也很丰富 , 中国北方常见的是海蜇 、面蜇 、沙蜇三种 ,分布于南海的是黄斑海蜇 。其他海洋脊椎动物资源包括了海龟 、海鸟 、鲸目 、鳍脚目 、海牛目等 。中国的鲸类不仅有蓝鲸 、长须鲸等大型鲸鱼 , 而且有大量的海豚 , 如长江口的白鳍豚 , 珠江口到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等 。现在我国大小鲸类均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中国也是利用海蜇最早且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 常见的且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有 20 多种 。中国诸海区的生物产量为 2 7 吨 /平方公里 , 总生物生产量为 1 3 107 吨 , 已经确认海域浮游藻类有 1, 500 多种
8、,固着性藻类 320 多种 , 海洋动物共有 12, 500 多种 。中国的渔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渔场之一 , 年可捕鱼量可保持 500 万吨以上 , 是发展浅海养殖业和海上牧场 , 形成具有战略意义食品供应基地的重要资源 。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海洋生产力的发展 。截至 20 世纪末 , 中国贝类养殖总产量已达到 794 万吨 , 大型藻类养殖产量 130 多万吨 , 对虾养殖产量达 17 万吨 ,海水鱼类养殖产量接近 34 万吨 ,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达 2, 472万吨 , 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 1/4, 居世界第一位 。 4三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一) 过度开发利用资源, 使
9、渔业资源受到极大破坏。由于人口不断膨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 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性12书书书的开发已经远远超越了资源的再生能力 , 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规律 , 导致了难以恢复的资源破坏 。捕捞是影响资源再生能力的主要因素 。渔民不遵守休渔制度 , 非法网具屡禁不绝 , 不但使鱼类种群资源受到破坏 , 而且也影响着水体的生态平衡 。( 二) 环境污染加速破坏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生态环境条件。我国滩涂 、港湾和近岸水域是海洋环境污染最敏感的区域 , 随着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发展 , 污染也随之迅速增长 。海洋污染屡见不鲜 , 使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 严重威胁着海洋生物资源 , 导致滩涂生物受到严重损
10、害 , 近岸生物资源衰退 , 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 , 海产食品质量下降 。例如在 2011年 6 月 , 中海油渤海湾蓬莱 19 3 油田发生漏油事故 , 造成840 平方公里的劣四类严重污染海水面积以外 , 还导致了其周边约 3, 400 平方公里海域由第一类水质下降为第三 、四类水质 , 主要集中在蓬莱 19 3 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 ,这一污染范围外缘线东距长岛 38 公里 , 西距京唐港 61 公里 。( 三) 滩涂围垦和填海造陆占据海洋生态环境。近数十年 , 我国沿海滩涂不断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 , 使大陆海岸线有所缩短 , 不仅使沿海地区失去了大面积的水产动物的栖息地 、产卵地
11、、育苗场 、索饵场和可供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滩涂和沼泽资源 , 引起物种种群减少 , 遗传多样性大量丧失 , 而且给垦区附近广大水域的海洋生物资源造成长远的不良影响 。 5( 四) 海岸工程与水利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随着海岸工程与海洋的开发 , 建闸筑坝 , 不但会隔断鱼类的洄游路线 ,破坏了渔业生态环境 , 严重危及海洋重要物种的生存 , 而且将影响正常营养物质的入海量 , 使河口区及其附近海区盐度变化失去正常 , 进而影响其他一系列海洋生态环境因子的正常变化 , 并对鱼虾类等海洋动物的产卵和育幼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此类原因 , 北方地区某些沿海滩涂的蟹类 、贝类和浅海的鱼类 、虾类及其他生物群
12、数量或物种显著减少 。四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原因探析( 一) 经济发展的影响。高科技的诞生不仅改变了传统以来的捕鱼方式 , 也加速了人类对海洋各自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开发使用 。另一方面 , 工业化时代带来的副作用也随之产生 , 许多工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把污水等废物不经净化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 , 导致生物栖息环境越发恶劣 。由于滨海产业带 、交通网络 、水利工程和城镇化等大规模建设进程 , 近海域生态环境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 致使近岸海域自然生态体系破碎化严重 , 其在生态过程上缺乏系统性 ,一些生态缓冲区被压缩 , 一些关键的生态过渡带 、节点和生态通道受到破坏 , 生
13、态功能低下 。( 二) 管理执行的影响。目前中国海洋资源管理部门繁多 , 政出多门 , 交叉管理 , 权责不清 。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保护方面 , 相关的政府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 , 越位 、错位及缺位现象严重 。利益的驱使令一些部门 、行业 , 地方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其他利益 , 看不到整体利益 , 主要表现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 各行业只是低效地开发相关海洋资源 , 没能充分考虑资源开发的整体效率 。( 三) 科技水平的影响。综合性海洋科技机构少 , 海洋科技人才匮乏 , 海洋开发缺乏技术支撑 , 另外海洋科研经费少 ,装备差 , 使得海洋开发的力量薄弱 。政府主导的
14、科研创新滞后于生产的发展 , 技术支撑不足 。总体来说 , 海洋生物科技研发力量还相对落后 , 这其中包括了海洋科技队伍总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 未完成完善的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体系 , 未建立先进的海洋资源监测系统 , 对渔业资源的增殖和放流研究不够 , 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 远洋渔业开发装备和重大技术研究落后等 。( 四) 法律法规的影响。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发展状况相比 , 我国在法律保护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 这源于国家还未出台关于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综合性法律 , 也没有海洋生物资源管理专项的国家级法规 , 涉海立法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 如 海洋环境保护法 只是
15、单纯地规定了防止几大类海洋污染 , 而对如何防止其它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特别是非污染性人为活动 ( 如旅游业 、房地产业 ) 对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的破坏没有规定 。各法律 、规章之间协调性不足 , 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合力 , 法规的真空地带仍然存在 。五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与否 , 保护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规模和种类的多样性具有很大的经济 、科学和生态价值 , 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因此 , 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对策确保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 。( 一) 加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尽管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法律法规
16、 , 但是我国现行的行业管理体制 , 不能适应海洋生物资源资源 、环境的有效管理 。因此 , 应根据发展和保护需要 , 尽快制定自然保护区法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等国家法律 , 进一步完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配套法规及实施条例 。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 深入调查研究 , 对现有法律法规不适应新形势的条款进行修订 , 完善相关配套技术规章 。不断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立法工作 , 逐步建立起国家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 , 尽快在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等基础上制定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管理法 ”, 使海洋资源开发工作有章可循 , 有法可依 。(
17、 二)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 人们对陆地上的江河污染已有足够的重视 , 但对海洋污染人们仍未充分重视 , 各种工业污水 、生活污水 、船舶污水直排入海仍未控制 , 除了污染超标排放现象仍然存在 , 污染排海总量也急需重新制订 。因此 , 实行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 是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两项标准共同控制的根本途径 。同时要实行排污许可证公平有偿转让 , 用经济方式体现环境价值 , 用市场手段迫使各企业将环境污染作为生产成本之一 , 重视解决污染问题 , 采用先进技术治理各种污染物 。( 三) 制止过度捕捞, 实施有效的繁殖保护措施。必须坚决削减捕捞生产渔具和生产人员
18、 , 包括近海作业小马力渔船和破坏性渔具及渔业从业人员的数量 。要认真 、有效地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以及国家 、地方有关资源繁殖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其它条例规定 , 切实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 。要将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渔业资源与保护人类自身的存亡 、保护子孙后代生存发展挂起钩来 , 而其中的关键在于认真和有效地执法 。要果断施行限额捕捞制度 ,应根据资源可捕数量预测结果来分配捕捞生产数额 , 严格掌22书书书会议电视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魏显峰【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议电视的概念, 并介绍了会议电视技术的三个发展历程以及我国会议电视业务发展的情况。然后结合用户需求的细分,
19、分析了未来会议电视业务的发展方向。最后, 对会议电视业务发展做出展望。【关键词 】会议电视; 视频压缩编码; H323协议; IP网络; 图像分辨率; 高清晰度【作者单位 】魏显峰, 吉林省联通公司长春市分公司会议电视业务是一种视频多媒体业务 , 它实现了视频 、音频 、文本数据等多媒体数据的综合处理 , 使得身处两地或多个地点的人能够沟通 , 在效果上完全可以替代现场会议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 , 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 , 活动图像数字化后所占的传输带宽太大 , 运营成本十分昂贵 , 一直无法真正应用于实际的通信中 。随着 1990 年 ITU 制定第一个H320 标准并通过了 H261
20、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 才使会议电视的实用化成为可能 。一 、会议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会议电视业务的发展至今 , 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一) 最早应用于实际中的会议电视技术。20 世纪 90 年代初 , ITU 制定会议电视第一个框架性的标准 H 320。H320 主要包括 H200 系列标准和 T 120 系列标准 ; H 200系列指的是视听业务 , 具体来说是以传送活动图像为主的通信业务 。T120 系列主要针对声像业务 , 即传送静止图像的通信业务 。H261 视频编码标准规定的码速率在 64Kbps 1920Kbps 之间 , 适用于基于 ISDN 电路的通信网络 。图像格式主要是
21、 CIF( 基本视频分辨率是 352 288) 。同时 , H 261详细制定了视频编码的各个细节部分 , 包括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 、DCT 变换 、量化 、熵编码 , 以及与固定速率的信道相适配的速率控制等部分 。采用 H 261 标准的图像通信的效果虽然还没有达到普通电视的效果 , 但是在当时已经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并开始应用到实际之中 。1994 年我国国家会议电视骨干网建成 , 标志着会议电视业务正式进入我国 。此后 , 各省也陆续组建了省级的会议电视网络 。由于技术的原因 , 早期的会议电视系统运行在专网中 , 高昂的电路费用加上会议电视设备造价不菲 , 建设投资预算往往高达数百万
22、 、千万元 , 所以用户主要是党政机关等高端用户 , 令普通的中小企业用户不敢问津 , 更不用说自己投资建设会议电视网络了 。( 二) 会议电视技术与IP网络的完美融合。1996 年 , ITUT 正式发布了 H323 协议 , 标志着会议电视业务 IP 时代的来临 。H323 使得在不保证 QoS 的 IP 网络上开展会议电视业务成为可能 。H323 仍然是个框架性协议 , 它涉及到终端设备 、视频 、音频和数据传输 、通信控制 、网络接口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在对视频的处理上 , 除了以前的 H261, H 323 协议还增加了 H263 标准 。H 263 标准是 ITU T 于 1995
23、 年发布的极低比特率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它主要是在满足一握在限额内生产 , 严禁超过限额量捕捞 。要做到这一点 , 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认识和决心 , 相应的管理部门也必须提高认识 、转变立场 , 要坚决克服短期行为和地方利益至上的思想 。 6( 四) 建立海洋保护区,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近年来 , 不少国家地区相继建立起为数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海洋保护区 , 这些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区分为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 、濒危珍稀物种保护区 、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 、特殊自然景观保护区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区等等 。通过海洋保护区能完整地保存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本来面貌 ; 能保护 、恢复 、
24、发展 、引种 、繁殖生物资源 , 能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 消除和减少人为的不利影响 , 因此 , 保护区的兴起 , 为人类保护海洋环境及其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前世界各国建立的海洋保护区的面积已近 2 亿公顷 , 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栖息 、生长环境 。而中国的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仅为 10 1 万平方公里 , 这与中国的海洋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 必须加大海洋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 , 在现有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基础上 , 增建一批海洋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系列和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等 。【参考文献 】1王立鹏, 张斌浅析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 J 中国水运, 2008, 32林炜, 陈洪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J 生物学通报, 2002, 93于大江近海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1: 1284朱坚真 海洋资源经济学 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555辛仁臣, 刘豪海洋生物资源 M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536刘瑞玉关于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J 科技导报, 200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