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国 债 第一节 国债概述 第二节 国债的规模与结构 第三节 国债的发行和偿还 第四节 国债市场 第一节 国债概述 一、 国债的含义 二、 国债的产生和发展 三、 国债要素 四、 国债的分类 五、 国债的功能 一、国债的含义 债 务 民间债务 或私债 公债 政府在国内外 发行债券 或向外国政府 和金融机构借款 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私人和企业 举借的债务 (一) 国债 产生 条件 商品 货币 经济的 发展 财政资金 上的需要 社会闲置 资金的存在 信用制度的健全 国家调节 经济的需要 社会意识观念 国家 职能的 需要 二、国债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债的发展 新中国的国债发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2、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 1950年(人民胜利折实国债) 第二阶段是 1954年至 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国债) 第三阶段是 1979年以后,为了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克服国家财政的困难和筹集重点建设资金,我国从 1981年起重新开始发行国债。 三、国债要素 1、国债发行者 也称国债发行主体,国债的发行者是中央政府。 2、国债的发行对象 是指国债的认购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3、国债期限 指政府从借债到还债的时间界限。国债有短期国债、 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 4、国债利率 是指国债利息额和本金之间的比率。 5、国债票面额 也称国债票面价值,是指国债票面所标明的价值额。 6、国债
3、的发行价格 是指认购主体认购国债时所支付的价格。国债的发行价格通常有三种:一是平价发行;二是溢价发行;三是折价发行。 7、国债凭证 是指国债承购者的债权证明。我国采用的国债凭证主要有三种:一是无记名式(实物)国债;二是凭证式国债;三是记帐式国债;四是(电子式)储蓄国债。 四、国债的分类 1、以筹措和发行的区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2、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3、以筹措和发行的性质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强制国债和自由国债。 4、以是否有担保为标准,国债可分为担保国债和无担保国债。 5、以利率变化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固定利率国债和浮动利率国债。 6、以流通条件为
4、标准,国债可分为流通国债和非流通国债。 7、以上市条件为标准,国债可分为上市国债和非上市国债。 8、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国债可分为有期国债(短、中、长期国债)和无期国债。 五、国债的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1、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一是向银行透支,即借款;二是增加税收;三是发行国债。 2、国债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选择的原因:一是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游资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二是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 3、对国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不能绝对化,不能把国债视为医治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 一方面,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还本付息的压力又会引致赤字的进一步扩大(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社会的闲置
5、资金是有限的。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功能 一、国债的规模 二、国债的结构 三、国债的负担 第二节 国债的规模与结构 一、国债的规模 (一)制约国债发行量的主要因素 1、认购者的承受能力 ( 1)居民的承受能力 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平均消费水平 ( 2)各经济法人实体的承受能力 2、政府的偿债能力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和 GDP增长速度 3、其他因素 ( 1)国债的使用效益( 2)外贸出口创汇能力 (二)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 1、绝对量指标 ( 1) 国债发行额 :国债在某一年度的发行额。 ( 2) 国债还本付息额 :在某一年度政府对国债的偿还额。 ( 3) 国债余额 :政府现存且尚未清
6、偿的债务总额。 年份 国债发行额(亿元)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额 (亿元) 国债余额(亿元) 1994 1175.25 499.36 2286. 40 1995 1549.76 882.96 3300. 30 1996 1967.28 1355.03 4361. 43 1997 2476.82 1918.37 5508. 88 1998 3310.93 2352.92 7765. 70 1999 3715.03 1910.53 10542.00 2000 4180.10 1579.82 13020.00 2001 4604.00 2286.00 15618.00 2002 5679.00 2563
7、.13 19336.10 2003 6153.53 3916.11 22603.60 2004 6879.34 4430.62 25777.60 2005 6922.87 4738.38 32614.21 2006 8883.30 7696.16 35105.28 2007 23483.44 8447.96 52074.65 2008 8558.21 8063.30 53271.54 2009 16280.66 8101.36 60237.68 2、相对量指标 当年财政支出当年国债发行额国债依存度 GD P一定时期国债余额国债负担率 ( 1)国债负担率 ( 2)国债依存度 ( 3)国债偿债率
8、当年财政收入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国债偿债率 我国当前国债负担率水平 年份 国债余额(亿元) 国债负担率 1994 2286. 40 4.74% 1995 3300. 30 5.43% 1996 4361. 43 6.13% 1997 5508. 88 6.98% 1998 7765. 70 9.20% 1999 10542.00 11.76% 2000 13020.00 13.12% 2001 15618.00 14.24% 2002 19336.10 16.07% 2003 22603.60 16.64% 2004 25777.60 16.12% 2005 32614.21 17.80% 20
9、06 35105.28 16.57% 2007 52074.65 20.24% 2008 53271.54 17.72% 2009 60237.68 17.67% 部分国家 1991-1995年国债负担率(中央政府) 国 别 国债负担率() 经济发达国家: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亚洲国家: 韩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 巴基斯坦 40.7 34.0 17.6 28.1 8.5 1.2 46.0 5.4 48.2 44.2 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 年份 国债发行额(亿元) 中央财政支出额(亿元) 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 1994 1175.25 4143.52 28
10、.36% 1995 1549.76 4529.45 34.22% 1996 1967.28 4873.79 40.36% 1997 2476.82 5389.17 45.96% 1998 3310.93 6447.14 51.36% 1999 3715.03 8238.94 45.09% 2000 4180.10 10185.16 41.04% 2001 4604.00 11769.97 39.12% 2002 5679.00 14123.47 40.21% 2003 6153.53 15681.51 39.24% 2004 6879.34 18302.04 37.59% 2005 6922.
11、87 20259.99 34.17% 2006 8883.30 23492.85 37.81% 2007 23483.44 29579.95 79.39% 2008 8558.21 36334.93 23.55% 2009 16280.66 43901.00 37.08% 我国中央财政国债偿债率 年份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额(亿元) 中央财政收入额(亿元) 中央财政国债偿债率 1994 499.36 3476.55 14.36% 1995 882.96 3866.63 22.84% 1996 1355.03 4264.95 31.77% 1997 1918.37 4830.72 39.71% 19
12、98 2352.92 5489.13 42.87% 1999 1910.53 6447.34 29.63% 2000 1579.82 7588.29 20.82% 2001 2286.00 9173.70 24.92% 2002 2563.13 11026.60 23.24% 2003 3916.11 12483.83 31.37% 2004 4430.62 15110.27 29.32% 2005 4738.38 17260.49 27.45% 2006 7696.16 21243.89 36.23% 2007 8447.96 28611.95 29.53% 2008 8063.30 336
13、26.93 23.98% 2009 8101.36 36401.14 22.26% 二、国债的结构 国债的结构是指各类国债在国债总额中的比例状况。 (一)内债的结构 1、持有者结构 是指在内债总额中不同性质的承购主体持有内债的构成比例。 2、期限结构 是指不同期限的内债在内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3、利率结构 是指不同利率水平的内债在内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二)外债的结构 1、债权主体结构 是指外债中各种债权主体持有外债在外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国外商业银行、国外个人投资者) 2、期限结构 是指在外债总额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的构成比例。 3、利率结构 是指外债中固定利率
14、和浮动利率计算的债务之间的构成比例。 4、币种结构 是指以各种不相同的外币表示的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关系,即外债总体的货币币种构成。 三、国债的负担 国债的负担是指国家发行国债给各相关方面造成的利益损失和政府因负债所承受的经济压力。 (一)国民经济的国债负担 是指政府负债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 (二)政府的国债负担 是指政府作为债务人因负债所承受的经济压力。 (三)认购者的国债负担 是指认购者作务债权人因认购国债所承担的利益损失。 (四)纳税人的国债负担 是指国家因偿还国债而增加税负给纳税人造成的利益损失 。 第三节 国债的发行和偿还 一、国债的发行 二、国债的偿还 一、国债的发行 (一)国债的发行原则 1 经济原则 2适度原则 3便利原则 (二)国债的发行方式 各国政府都是根据本国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有选择地加以运用。 1公募法 2包销法 3公卖法 4交付法 二、国债的偿还 (一)国债的偿还方式 1购销偿还 2抽签偿还 3一次偿还 4分期偿还 5以新换旧 (二)国债偿还资金的来源 1国家预算直接拨款 2建立偿债基金 3举借新债 4预算盈余 第四节 国债市场 一、国债市场的概念 二、国债市场的组成 三、国债市场的功能 四、我国国债市场的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