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复习要求: 1、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2、熟悉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及作用;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3、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4、历史概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看不见的手(自由主义)、看的见的手(凯恩斯主义),一、经济大危机(19291933),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3)直接原因:股市暴跌。 2、经济危机的影响: (1)这次经济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
2、; (2)面对危机,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深了日益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3、经济危机给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留下的教训 (1)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各国在发展经济时,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3)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3、扩展和延续。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二、罗斯福新政,新政实施的必然性和可能性,1、必然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竞争,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无政府状态,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可能性: 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 借鉴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凯恩斯主义为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与影响,(1)实质: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
4、经济危机。 (2)积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以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政“新”在何处,1、新的理论和政策: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国家的大力干预,同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
5、模式。,三、罗斯福新政和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相同点: 1、背景、目的:都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巩固政权。 2、内容:都体现国家干预经济 3、结果:都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不同点: 1、目的不同:前者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统治;后者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内容不同:前者侧重于工业,主要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后者侧重于农业,主要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特点和本质不同: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四、凯恩斯主义,1、提出背
6、景: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2、主要内容:这一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成为“看得见的手”。,3、评价: (1)积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但是这一经济理论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
7、“滞胀”状态: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五、自由放任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区别,自由放任主义:“看不见的手” 政府不能干涉企业的生产、销售和企业的利润分配; 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力、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 经济理论的信条: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凯恩斯主义:“看得见的手”,政府应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当商品供大于求时,政府应采取办法刺激消费和投资; 当需求大于商品供给时,政府应当采取相反的措施,减发纸币,提高利率,以限制投资和消费;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多向富人征税,救济穷人,从而扩大购买力,刺激生产
8、和投资,增加就业。,1、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 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 A减少产品,刺激消费 B维持利润,稳定商品价格 C为了扩大再生产 D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3、1
9、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是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4、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
10、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 C 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6、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的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
11、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发表在何时?当时美国面临什么状况? (2)材料一提到的“恐惧”指什么?材料二中的“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3)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 (4)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1)1933年。当时美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2)“恐惧”指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政治危机。广大人民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和法西斯分子建立极端独裁统治的企图。 (3)把维护资本主义作为实施新政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改变胡佛政府的传统政策,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 (4)没有。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