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红楼梦人物的细节描写内容摘要: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是生命,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小说。红楼梦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是因为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批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胭脂虎”王熙凤;温柔贤惠,老于世故的薛宝钗;单纯直率,尖刻多疑的林黛玉,有时像“爆炭”的晴雯,以及混世魔王贾宝玉,呆霸王薛蟠等。这些形象无不具有独特的个性,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了塑造这群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形象,曹雪芹在细节的处理上颇具匠心。本文主要从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动作、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肖像、神态的细节描写三个方面着手,对红楼梦一书的
2、细节描写进行了具体阐述。关键词:红楼梦 人物 细节描写 细节是文学艺术的细胞,是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构造艺术大厦的砖瓦。一部成功的作品,一个出色的作家都会用五彩的笔、妥帖的语言、缜密的思维来安排适当的细节描写的,因为细节描写能使干巴巴的内容丰富起来,使形象突出出来。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是生命,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小说。 红楼梦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是因为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批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胭脂虎”王熙凤;温柔贤惠,老于世故的薛宝钗;单纯直率,尖刻多疑的林黛玉,有时像“爆炭”的晴雯,以及混世魔王贾宝玉,呆霸王薛蟠等。这些形
3、象无不具有独特的个性,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了塑造这群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形象,曹雪芹在细节的处理上颇具匠心。本文主要从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动作、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肖像、神态的细节描写三个方面着手,对红楼梦一书的细节描写进行了具体阐述。一 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 ”“言为心声”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性格是一种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艺术手法。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人物语言的驾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即使人物说的某个词,在有的地方运用,也会收到令人叫绝的功效。如第四十回,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一事,刘姥姥接着贾母“这屋里窄”的话茬,说:“人人都说
4、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 “威武”一词极少有人用来形容房子和家具,但刘姥姥用在这里却是用得再好不过,不但准确,而且传神,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刘姥姥是一个从偏远农村来的贫苦人家的老妇人,她对贾府里房屋家具的感受非同常人,因为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是和贾母不一样,从来没有见过像贾府这样气派的房子和家具,因此在这些大家面前,自然地产生一种威压感。 “威武”这个词,就最真实、最生动地表达了刘姥姥在此情景之下的独特感受。同时,她也是一个世故的老妇人,到贾府里来是为了得到一点好处,她一进贾府就看出贾母这位老祖宗的身份地位。所以一有机会就抓住说点讨好
5、奉承的话。 “威武”这个词在这里就多少透露出一点讨好奉承的意味。简单“威武”一词,就极传神地表现出刘姥姥独特的身份地位、独特的思想性格和独特的生活感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读者对王熙凤的评价。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就是王熙凤。通过这一话语这一场面,正说明了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也可见她迥异于别人的性格。王熙凤是一个机灵聪明的人,这机灵和聪明就常常表现在她的嘴上,特别是从她对贾母的讨好奉承中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
6、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王熙凤先是通过语言赞美黛玉的“标致” ,赞美她的“通身气派” ,然后口气一转就转到了老祖宗身上了。因这“标致”和“通身气派” ,就不应该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应该是“嫡亲孙女”只有聪明而富有心计的凤姐才能道出这样的言语,才考虑得这么详细周到,表达得这么准确。王熙凤的语言锐利独特,林黛玉的语言也毫不逊色。在小说中,随着对话的进行,读者的思想感情也和人物一样在一张一弛的活动着。如,黛玉探望宝钗病情时,见到宝玉先她而来,就“半含酸”地来了那句“我来的不巧了” , “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 ,足够可以看出黛玉的“无理” “无情” “心眼窄
7、” “使性子”的性格暴露无疑了。刚开始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来,顺便将别人的都送了,最后两枝给黛玉。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只有黛玉在意了送花这一细节,并马上认为是别人挑剩下才给她的,一席话说得人无言以对。光这一细节就足以体现黛玉的尖刻了。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尖酸刻薄。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又刻画了她其它方面的性格特点。 “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地也还教的起你”,这简短的一句话,就让
8、读者认识了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黛玉的另一个方面,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率真自信。小说中其他人物的语言的细节描写莫不如此:如:“谁这样赃派我?我把那囚攮的牙敲了才罢!分明是为打了宝玉, 没的献勤儿,拿我来作幌子.难道宝玉是天王?他父亲打他一顿,一家子定要闹几天。那一回为他不好,姨爹打了他两下子,过后老太太不知怎么知道了, 说是珍大哥哥治的,好好的叫了去骂了一顿。今儿越发拉下我了!既拉上,我也不怕,越性进去把宝玉打死了,我替他偿了命,大家干净” 。不是呆霸王薛蟠别人是说不出这样不干不净的话。 “心里歹毒、口里尖快”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里一把刀,都全
9、占了。 ”贾琏的随从兴儿若不是乘着酒兴,给他多少个胆子也不敢向尤二姐说凤辣子的坏话。 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上面不同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中,无处不体现着人物的性格特征。二 动作、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描写中不夸饰,不利用巧合,真实地按照人物本身的样子描绘是曹雪芹作品的一大优点。曹雪芹善于捕捉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物体,或具有个性化动作、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身份,不经意间勾勒的典型动作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人物形象更加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在香菱学诗这一情节中,有这样一段:“香菱听了,喜得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了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安。 ”把香菱学诗的认真、刻苦
10、、废寝忘食的精神与毅力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系列动作的细节描写,就生动地刻画出刘姥姥的形象:次日天末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刘姥姥就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到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然后蹭到角门前, 。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前来问道。通过这段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刘姥姥进荣国府前既激动又害怕的样子。为了平静自己的心情,她“掸了掸衣服” ,并且“又教了板儿几句” ,连用两个“蹭”字把刘姥姥走路的情形勾勒得一清二楚,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刘姥姥此时紧张迟
11、疑、小心翼翼的心理状态,塑造出一个活脱脱的未经世面的农村老太婆的形象。抓住符合人物身份地位的细节描写,在红楼梦中还可找到许多。例如宝玉挨打这一情节,通过贾政的三次流泪,就赋予了贾政这个封建家长更多的内涵。第一次流泪,他气喘吁吁的直挺挺得坐在椅子上,把一个满心希望儿子成才的家长的那个悲哀和气愤表现出来了。第二次流泪,看到王夫人闻讯赶来时,他拿起绳子要勒死宝玉,然后长叹向椅子坐下。这一细微的动作把他感到没有“依靠”和“绝望”的悲哀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三次流泪是这样写的“那泪珠更似滚西瓜一般滚了下来” 。运用比喻的修辞,真实的再现了贾政当时因自己希望破灭的悲哀。通过流泪的描写,无情的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
12、两面性。既愤怒又悲哀,既虚弱又威严。这两面如此的矛盾而又合乎逻辑地统一在一起,应该归功于细节描写的刻画上。个性化的动作塑造人物的性格。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处分迟到的家仆一段细节描写,就是抓住了凤姐的几个连贯性的动作,从而生动地刻画出凤姐的形象。作者首先抓住的是凤姐的笑,凤姐的笑是冷笑,这一笑也就笑出了凤姐的阴险嘴脸;其次是抓住凤姐的说,说出了凤姐的两面三刀;第三个动作是喝命,这一喝也就喝出了凤姐脸酸心硬、手段毒辣的本质;第四个动作是掷牌,这一掷也就将凤姐的全部形象掷到了读者面前,不光使宁府的仆人们见了害怕,就是读者读了之后,也不由得会加快心跳速度,凤姐的雷霆电火跃出纸外。抓住常见细节刻画人物性格
13、。第二十九回在写了宝黛二人大段心理独白之后,作者写了黛玉、宝玉、袭人、紫鹃四人各怀心事,相对而泣的细节。黛玉为自己心中的苦衷不为宝玉所知而哭,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哀泣。宝玉的哭是后悔、同情、苦恼的哭,他后悔自己不该和黛玉纷争,同情黛玉的痛苦与不幸,苦恼的是自己的心不能为黛玉了解。袭人的哭是为宝玉而哭,也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哭,同时更是她用来解劝宝黛二人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哭给人看的。紫鹃的哭是无可奈何的哭,她无限同情黛玉的痛苦生活与悲惨命运,但又无力相助,为此而痛哭。因此,黛玉的哭是苦的,宝玉的哭是涩的,袭人的哭是奸的,紫鹃的哭是忠的。宝黛二人的哭是他们对于爱情的痛苦追求,袭人的哭是她苦心经营的手
14、段,紫鹃的哭是她一片忠心的产物。 红楼梦正是抓住了一笑一哭这样最常见的生活细节,来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塑造人物的形象,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第三十一回,(湘云说完了话 ),众人听了都笑道:“果然明白。 ”宝玉笑道:“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 ”林黛玉听了,冷笑道:“她不会说话,她的金麒麟会说话。 ”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宝玉听见了,倒后悔自己又说错了话,忽见宝钗一笑,由不得也笑了。这短短的几句话就写了众人的笑、黛玉的笑、宝钗的笑、宝玉的笑,各人的笑有各自的心事,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众人的笑是随和赞赏的心理表现,黛玉的笑是嫉妒的心理表现,宝钗的笑是乐祸的
15、心理表现,宝玉的笑是无可奈何自我解嘲的心理表现,这种各不相同的心理状态,又反映了各自性格上的不同特点,即林黛玉性格上的尖酸刻薄、薛宝钗性格上的自私自利、贾宝玉性格上的软弱多情。以上通过对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动作、心里活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三 肖像、神态的细节描写人物的外貌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这一作品很好地处理了这一问题。如,文章中写宝玉的出场,第一次主要描写了他的面、 、鬓、眉、鼻、眼等外貌特征。第二次则写了他“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寥寥几笔就把宝玉出场的神态,公子哥的身份勾画的传神极了。再如
16、写王熙凤的出场:先写她满身的珠光宝气,阔绰绝伦,遍体花团锦簇,再写王熙凤“粉面” “丹唇”仅仅从这两个词就会使读者很准确的认识王熙凤,她是一位年轻、风流、得势、有权的主儿。她有着美丽的外表,更有着刁钻狡黠的性格。细节描写的对比更能凸显人物不同性格。如王熙凤和林黛玉外貌的对比。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的眉,一双似喜非喜得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而王熙凤第一次出场时则浓装艳饰,遍体锦绣,满头翡翠,环鬓金珠,显得过于招摇,过于耀眼。这与王熙凤张扬的性格,显赫的地位以及她的贪婪与铺张不无关系。她的服饰体现了一个权重势显的贵夫人的特点。
17、而林黛玉举止高雅,言谈不俗,气质神韵非同一般。而又寄人篱下,处事总是小心谨慎,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 所以,她的穿着佩带一定是高雅而不艳丽,迷人而不张扬,高贵而不耀眼。她更有一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传神的神态描写能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 “出神” ,是因为“神与物游” 。说明她此刻已是浮想联翩。 “抠土” ,有费尽心力之意,写她在立意时的反复斟酌之态。 “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
18、,因而感到满意。短短几句就写出了香菱构思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叙事和描写,却表现了香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执着性格。个性化神态描写,可以凸显人物的各种情态。小说第四十回写刘姥姥在宴会上曾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贾母这边说声“请”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
19、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这一纸欢乐的笑声,为读者刻画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典型。这些各不同的笑又无不符合他们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乃至于年龄和体质状况。同时也让沉闷的社会环境增添了一丝欢乐。在这里还有更传神的一笔,写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这不仅写出了她的神情动作,而且还表现出她那心理状态。她许是猜到刘姥姥如此逗笑,是由于凤丫头的捉弄吧,但这既然能够博得婆婆的欢笑,又无伤大雅,也就不必深责;何况刘姥姥的话也实在好笑得很,于是她
20、便只能“用手指着凤姐儿”而“说不出话来” 。这就不仅使读者仿佛听到了她的笑声,看到了她的手势,而且还使读者去联想她当时微妙的内心活动,真是把人物写活了。仿佛这些人就生活在我们中间,使人犹如听见到那飞自不同嘴唇,激荡长空的笑的旋律,令人回味无穷。“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共性,而各人的笑法各有不同,这是个性。曹雪芹在这短短的一段文字中,描写出这许多人物的笑的多样性。他们笑得这样得生动传神,又都笑得这样的合乎人物具有的身份地位和性格逻辑,这是符合文学创作中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规律的。透过个性化的细节描写,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笑的力量和笑者的独特个性。红楼梦中对人物肖像有逼真精湛的细致刻画,凸现了各色人物的身份性格,充分发挥了细节的典型作用。总之, 红楼梦大多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这些细节,构成了一幅春华秋实饱食起居、儿女痴情、家政经营等生活图景,是那样的朴实而不雕琢,自然生成而充满诗情画意。红楼梦的细节描写具有动魂摄魄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有力地揭示作品的主题,而且在细节描写上,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十分丰富的艺术遗产,滋补着我国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参考文献:1曹雪芹. 红楼梦双色版.线装书局.20092 李希凡 李萌.名家解读 选粹与赏析第 21 页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