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8,主旨情感、观点态度类,考点解析,1.古诗词阅读中的主旨情感、观点态度属鉴赏评价类题目,能力层级为D。2.主旨情感、观点态度是高考古诗词鉴赏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是一切诗词创作的出发点。3. 具体答题时,要掌握一定鉴赏术语,并以具体诗句作支撑,杜绝硬帖标签。4. 这类题目可以说是古诗词鉴赏的最终目的,不仅有利于我们答题,还有助于我们对其他文本的理解。如果能举一反三,必将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真题回放,(2012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
2、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_,高考答案,下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谊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高考答案,“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解题思路,此题考查了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解答此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原诗句,把握和情感有关的诗句,分析作者描写的对象,针对这些对象,分析在这些对象上蕴含着作者怎样的
3、情感,依次概括即可。,解题思路,也就是说,解读诗歌的情感主旨或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将诗句内容进行还原,从还原的描写中推敲作者所蕴含在诗句内容上的情感寄托,一定要言之有句,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紧扣诗句内容回答。比如,“茅舍竹篱依小屿”句通过茅舍、竹篱、小屿这三种物象,我们要以看出这句描写的是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解题思路,本题要求联系诗句内容作答,其实,即使题干不这样要求,我们在答题时也要联系诗句内容来作答,这是解答任何题目的关键,此类题目也不例外,否则,答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让人信服。这一点,也可延伸到任何题目上。,设问形式,1.
4、常式设问:(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3)这首表明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诗句说明。(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主旨?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设问形式,2.变式设问:(1)诗人对某件事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 的?(2)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结合诗句内容作 答。(4)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方法指津,人们的写作目的无外乎三种:抒情、言志、析理。 在古代诗歌中,我们见得最多的还是抒情类的作品。比如思乡诗抒发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闺怨诗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5、,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边塞诗则是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方法指津,送别诗则是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一浥轻尘);山水田园诗抒发诗人对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怀古诗则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方法指津,言志类的作品在古诗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如陆游的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此类作品的主旨都是诗人通过某个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我们在赏读诗歌时要弄明白这一点就容易明确答题方向了。,方法指津,析理类的诗歌是诗人把自己对自然、事理的顿悟或体察诉之于笔下。如苏轼的
6、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本诗的哲理就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方法指津,本诗告诉我们,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真正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诗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流传的警句。诸如此类的诗作在古代诗歌作品中是不多见的。所以,我们把握主旨的重点应放在抒情上。,方法指津,古诗词常见的观点态度:恋友思别,羁旅思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钟情山水,归隐田园;献身边塞,反对征战;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方法指津,古诗词常见的观点态度: 矢志报国,壮志难酬;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达观豪迈,超凡脱俗;愤世嫉俗,消沉颓
7、唐;以自况,徒增齿序;无聊自慰,清静悠闲。,方法指津,诗歌常表达的思想情感:宁静淡泊 恬淡闲适 壮怀激烈 追慕圣贤 孤愤难平 寂寞幽怨 忧郁失望 缠绵悱恻 甜蜜愉悦 嬉怒笑骂 感情细腻 挚切情深,方法指津,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作者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常见的名家和课内名篇作者的主要生平经历。还要具有较高的文言知识水平和语法知识方面的修养,才能读懂诗歌,通解诗歌中的文意、诗意。,方法指津,2融入境界,体物察情 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都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走进诗人所描绘
8、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体味诗歌境界之妙。,方法指津,3概括内容,分析目的 鉴赏诗歌的内容,就要分析概括诗歌的写作内容(人、事、景、物)和写作目的(情、理、趣)。,解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史诗、咏物抒情诗、边塞诗、田园山水诗;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神秘,概括内容;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解题步骤,或者这样解题。1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注意从诗的整体趋考虑,切忌架空分析。2评价要准确、客观,不任意夸大、缩小、绝对化。评价不能似是而非、言不及义。3要点一般包括三点:塑造
9、形象,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意义并给予评价。,答题格式,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题材)(不一定每题都要有)+诗歌各句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巩固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
10、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练习答案,本诗既是作者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作者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这种情感是双关的。,答案解析,“隐含”提示我们,要透过外在的景物描写,探求其深层含义,其注释“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告诉我们,答题时一定要知人论世,切不可小觑了诗下的注释。,考点小结,情感主旨、观点态度类题目是诗歌鉴赏的最终目的,其实它是要求我们通过诗句内容还原当时诗人的心情及看法。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诗句内容作具体分析,当然,掌握一定的情感、观点术语对我们的理解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知人论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