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北宋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柳永 苏轼,
2、兼跨两宋,李清照,望海潮,柳三变 柳 七柳屯田,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
3、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称:“奉旨填词。”,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世间的浮名虚誉,我宁愿不要,不
4、去追逐我宁愿消闲自在地一边斟着茶水、品着美酒,一边拍着节律低声歌唱。 “忍”字,说明诗人是痛彻后的割舍柳永好象总是落榜嘛,在那个男人要求得一官半职的年代,他也不能免俗吧,肯定心里也想考取功名的。只是,天不遂愿,无法实现仕途抱负。所以,他才会装做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从这个“忍”字可以看出,他还是很受伤的,并不是潇洒到一出娘胎、打小就看透了这一切,愿意在街柳花巷里放浪形骸。因此,他会说,那些虚名我不要,还不如悠闲地品茶喝酒,和美人们唱唱歌。,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
5、音律谐婉。,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背景资料,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听朗读,感
6、知课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逐句翻译,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
7、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4)重湖叠巘(y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叠巘:峰峦重叠清嘉:风光秀美清雅,(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泛:漂浮,(6)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7)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研读诗词内容,柳永词,基本上
8、都是表现一些情啊、爱啊,相思啊、离愁啊,那这一首词呢?又写了什么内容?,钱塘江的繁华,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首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几句是总括性的句子,从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两个方面概述了钱塘的繁华。这种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的表明中心的写作形式,在表现手法上被称作“点”。这种提法呢,是从绘画之中来的。,也就是说,创作时,先点名中心,点出文章的主体重点,勾勒一个大体的轮廓。一篇文章只有框架够不够啊?当然不够了,只有点不行,还得对它所点的中心主体加以渲染。点和染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合起来就构成了“点染”这一种表现手法。,赏析品味,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全词中起什
9、么作用,地理形势优越,三吴都会,江浙最大的城市,钱塘自古繁华,历史悠久,形胜,统摄全篇,揭示主题,词的上阙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的?,城市风光宁静美丽,楼阁错落人烟稠密,家家户户安居乐业,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风帘翠幕,,繁华,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商品丰富商业繁荣,家家披罗着锦 市民生活殷富,民殷财阜,繁华之致,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荣。,重湖叠巘清嘉,水碧山青秀美异常,西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背景环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10、,称赞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预祝孙何早日被召回京城,下阕: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小结:太平、富庶、安定、祥和,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惊叹、赞美、艳羡,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染,点,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
11、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随堂检测,【答案】C(三秋:秋季。),2下面均是摘自宋词中的词句,按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B/C/ D/【答案】A(前者为婉约派词句,后者为豪放派词句。),阅读柳永的望海潮(内容见课本),回答36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吴”是指吴兴、吴郡、会稽,这里泛指江、浙一带。B“烟柳画桥,风
12、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的是杭州的自然景色和都市风貌,按顺序写来,极具清丽富庶之感。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的是高树江涛,景象开阔壮观,其中“怒涛”二句,写长江水的澎湃与浩荡。D“千骑拥高牙”写的是州郡长官,即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千骑”不是确数,而是约数,有夸张的成分。【答案】C(“怒涛”二句,写的是钱塘江。),4下列对“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句是写西湖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花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B“三秋”极言桂花飘香时间之长,整个三秋季节都有桂花飘香;“十
13、里”是指荷花种植面积之广,是实写。C这一句对西湖景物的描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杭州的繁华,人民安居乐业。D“重湖”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里湖和外湖。“叠”指吴隐山、南屏山、慧日峰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着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答案】B(“三秋”指秋季,“三秋桂子”与“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花木,不是实写。),5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赞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祝
14、孙何他日任满报政于朝,擢登相位。C“天堑无涯”意指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指的是钱塘江。D“户盈罗绮,竞豪奢”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答案】D(是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但能够穷奢极侈的不是普通的市民。),6对望海潮一词思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手法,描写杭州的繁荣景象,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B词的上片,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揭示出所咏的主题。C词的下片,从湖山胜况、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杭州美好的风貌。D本词以铺叙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生动地展示了杭州的美
15、景和都市的繁华,写得委婉低沉,是典型的婉约之作。【答案】D(“委婉低沉”的说法不对,且本词上片亦有豪放的风格。),文学史上描写西湖的名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全词。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
16、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100字。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再见,诗歌 鉴赏 之描写手法,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1.阅读长诗陌上桑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人为了表现这种美丽主要运用了 什么描写手法 ?,二、细节描写,。,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
17、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三、动静结合,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四、虚实相生,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入凄美意境的。,练习巩固 规范答
18、题,【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分析 本诗是如何表现社日热闹的。社 日 王驾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释 (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2)豚栅:猪栏。鸡栖:鸡窝。扉:门。(3)桑柘:桑树和柘 树。,【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练习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从动静 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练习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关于三四两句,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古诗鉴赏不畏难 考纲要求烂心间 描写手法妙处多 侧陪正面静衬动 细节精心显真情 虚实结合更鲜明 跨过技巧这道关 评价顺水又顺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