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惊弓之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怀来县新保安中心校 李文堂 一、 课标分析成语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阅读。教学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并进行语言积累。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思。教学时,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情境创设法、质疑问难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环境,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有声的情感,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语故事的深刻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
2、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
3、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三、 学生分析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语文学习,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会自觉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了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功底得到了培养,语文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用词更准确,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直抒胸意、畅所欲言。他
4、们还能将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但也有 3.4个学生,由于平时积累知识很少,写作基础较差,写话短短几句,且语句不通顺,事情说不清楚,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想象力较差。四、 教学目标1、 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成语意思,会在语言中运用,受到启发。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叹句。4、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大胆推断。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教学难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五、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法:这篇成语故事逻辑性强,倒装因果关系
5、的句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突出的一个特点,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 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此外文中几乎是通过对话来写,注重人物的神态,语气. 因此,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近乎现场实录的情境氛围,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 听录音对话来加深理解,抓重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还将课堂创设为一个法庭场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同学们体验当小律师的感受, 以文中内容为材料,结合录像寻找事实根据.这样,一方面培养他们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收集资料, 口语表达,随机应变的能力.2、以读代讲法:这篇文章人物形
6、象鲜明,语言极为富个性特征,意义深刻, 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采用不同形式读,加深理解.这也是适应新课标中讲的:“ 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3、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班级学生的实情, 我采用分层教学,提出不同层次的确良教学目标,有初步达标和提高目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六、教学用具:幻灯片七、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了解更羸:1、配合课文插图:图中骑着白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能说说什么是射箭能手吗?各行各业都有能手,纺织纺得特别好的就是纺织能手,你还知道哪些能手?那有名的射箭能手呢?3、通过这
7、句话,我们对更羸有了这么多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成语就跟更羸有关,这个成语就是惊弓之鸟(板书课题:惊弓之鸟) 。相信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一定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箭能手的奥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认读生词:(1)出示:打猎、大雁、拉弦、裂开、孤单失群弦,读,不要读成 。愈,读“”,不要读成“”;“惨” 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2)出示:本事(事读轻生):本领。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伤口)愈合:理解愈合指伤口长好。(声音)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过渡:解决了词语,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
8、: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个别学生的发言、补充,总结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猎,更羸观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只拉弓,不射箭,就使大雁从天上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第 28 自然段(1)那这个 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大家 28 自然段,体会魏王和更羸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尽量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2)生自由读(3)指名分角色朗读。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说说应该怎样朗读,为什么这样朗读;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活动。(4)师:这是刚才同学们读到的第
9、5 自然段,谁愿意在给大家读读。出示这段话:“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蹦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这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一是更羸的行动,一是大雁的行动。 )(5)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怎么样?(“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6)这一句中有两个“直”,意思相同吗?各是什么意思?(课件显示:“ 直”变色)老师列出了“直” 的几种解释,谁愿意给大家读读。 (显示:“直” 三种解释)“直往上飞”中的“直”什么意思?(一个劲儿,拼命)“直掉下来”呢?(笔直)(7)咱们再仔
10、细看看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 (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8)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更羸是怎样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大家了?2、学习第 9 自然段。(1)指名读第 9 自然段。(2)出示第一句。读读,这句话写的是什么?飞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得悲惨是他听到的,这也就是更羸观察到的。同时板书:慢 悲惨 观察更羸是怎么观察这只大雁的?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写的(更羸仔细看了看)?师引读:更羸仔细观察,发现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3)出示第二句。师领读书上更
11、羸说的第二句话:师读“果”,生读“ 因”。师:飞得慢,因为师:叫得悲惨,因为看来这不仅是一只箭伤未愈的大雁,还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老师板书:箭伤未愈孤单失群 什么是孤单失群?这两个分句哪说的是原因,哪说的是结果?这两个分句都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这样的句式叫果因句式。平时我们都先说事情的原因,再说结果,这样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过渡: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分析出这是一只伤箭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又
12、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4)齐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能用“因果句” 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说说。老师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弦响,所以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因为它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因为它伤口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小结:所以更羸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 (板书:拉弓 掉下来)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证明了更羸的这一判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更羸的判断真准确!3、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过观察发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从而分析出这是一只箭伤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进而作出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看来更羸不光是个
13、有名的射箭能手,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下面再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更羸的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齐读第九自然段。四、揭示课题,拓展延伸1理解“ 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这节课,我们学的成语故事是惊弓之鸟,那你知道什么是惊弓之鸟了吗?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到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后就害怕得不得了。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出示案例。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五、板书设计惊弓之鸟观察 慢 悲惨更羸 分析 箭伤未愈 孤单失群判断 拉弓 掉下来教学反思:惊弓之鸟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发现了天上飞
14、的一只大雁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弦,就从天上掉了下来。原来更羸通过细致的观察后早已了解到,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整篇课文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环环相扣,具有相当强的逻辑性和教育性。在参与集体评课后,我内心有了很多体会,并对本课进行不同角度的反思。基于本课文体形式寓言的独特性,因此我在课程伊始带领学生回顾了之前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于寓言这种借助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达深刻道理的文学形式的理解,并为结尾处点明寓意埋下伏笔。在简单复习本课生字词后,开始了对正文的学习。首先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课文第一自然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句话,让学生在集体朗
15、读后说说你能得到什么信息。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学生们能够凭借个人思考分别找到“古时候魏国” 、 “有名” 、“射箭能手”等词,因此我便以这句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从而让学生在通读课文过程中,完成填空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课文大意概括出来了。但为了锻炼学生概括和口语表达能力,这里如果请更多同学依次提高难度,最后试着不依赖填空,自己复述课文,会更有助于全体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这篇课文内容本身难度并不高,但由于涉及到许多更羸与魏王的对话,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在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二者教学目标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引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并进一步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16、课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课文二至四段时,我先请同学分魏王、更羸、旁白三个角色朗读,并给出阅读提示:思考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魏王是什么反应?也许是还没有深入了解文章的原因,我原本借助分角色朗读活跃上课气氛的想法却没有收到适当的效果,学生们无法轻易读出魏王语言中的怀疑、更羸的胸有成竹和谦虚,反而由于朗读课文时的不熟练导致思维产生了不连贯性。因此我让同学在更羸说的句子中找到“只要就”这组关联词,请不同学生多次朗读,最后顺利体会到更羸自信的语气和性格特点。同样在学习六、七两段时,基于之前的学习和铺垫,学生们对两个人物已有所了解,所以就不难在朗读中体会到魏王吃惊、赞叹的语气变化,全班男
17、女生的分角色齐读也就自然地将课堂氛围推至高潮。除了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之外,老师还应创设语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做出推断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的方法。因此在讲解课文难点第五自然段中两个“直”字时,我请同学边想象大雁“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的情景,边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学生们的思维十分灵活,他们能够感知到大雁飞得既卖力又着急、掉得既笔直又迅速,但我在备课时缺乏一点对学生答案的预设,将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以固定答案的形式出示在屏幕上,从某种角度来说,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延伸,限制了学生话语权和表达观点的欲望。相反,如果我指名不同学生边读句子边体会“直”字含义,并及时给予鼓励,将会拓宽受众面,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最后小组内互学八、九段的过程,反映了本课的又一教学重难点,学生们能够准确找出更羸观察和分析的部分。为了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清晰的框架,我根据板书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总的来看,讲授了惊弓之鸟这一课,我有得有失。学生们灵活的思维让我的授课过程较为流畅,但同样也使我注意到,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应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抽出大量的实践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收获学习语文的方法,这是“以生为本”现代教学观念的最重要之处,也是我今后亟需注意和修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