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气候成因分析气候成因分析是高三复习备考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在解答这类题型时,常出现思维不严谨、答题要点不准确、不全面、文不对题等现象。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理清思路,综合分析,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球上随纬度、季节发生变化,是导致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和各地气候季节交替的根本原因。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它促进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与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的差异直接影
2、响着大气中的水热状况,同时也使气候变得更加复杂。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改变地面状况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气候。二、各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在地球表面,太阳辐射随纬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导致地球表面的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从而形成热带(大致在南北纬 30o之间) 、亚热带(大致在南北纬 30o40 o之间) 、温带(大致在南北纬 40o60 o之间) 、亚寒带(北极圈附近) 、寒带(极地附近)五个气候带。2地面状况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海陆之间的气候产生明显差异。沿海地区或岛屿受海洋影响大,气候的海洋性特征较明显,
3、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年平均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年际变化小。而内陆地区由于距海洋远,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平均降水量少,集中夏季,晴天多,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气候呈现大陆性特征。【例】 (2010 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第 39 题 日本东部除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外,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该气候类型在日本、中国都有分布,其共同成因是什么?试比较中、日两国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有何不同,并解释原因。解析:日本和中国都位于亚洲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季风气候典型。日本所处纬度较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因此东部除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外,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日本是岛国,受海
4、洋影响大,气候呈现海洋性特征,中国是临海国,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大陆性明显。答案:日本东部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共同成因:同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以西,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较大。不同点:日本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中国气候大陆性明显;与日本相比,中国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日本年降水量较平均,变率小,中国年降水量变率达。原因:日本是岛国,受海洋影响大,呈现海洋性特征;中国背靠亚欧大陆,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大陆性明显。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例】 (2008全国卷)36. 阅读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D 湖泊
5、(图 6a)的湖面海拔约 3800 米,降水资料如(图 6b)所示。D 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 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推测 D 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解析:据图 a 中信息可知,该地位于低纬度(16 oS 附近) 、高海拔(湖面海拔约 3800 米)地区。纬度低,气温的年变化幅度小。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小,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答案:(年均温较低, )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地区) ;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
6、,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 0及以下) 。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例】分析该岛 A、D 两地降水产生差异的原因。3解析: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经纬度、河流流向)可判断,该岛是斯里兰卡,属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中部地区高。A、D 两地降水的差异与季风气候、地形有关。答案:夏季,A 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D 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冬季,D 地位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A 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山脉的分布与走向对气候的影响:【例】读图,分析南美洲西岸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并找出与之分布相似的地区。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南美洲西岸,安第斯山脉以西气候呈狭长形分布,这
7、种分布特点是由山脉的分布和走向决定的。答案:南美洲西岸气候呈南北延伸的狭长形分布。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挡住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使大陆西岸的气候呈南北延伸的狭长形分布。与之分布相似的地区有:北美洲西海岸、澳大利亚东海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按其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曾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例】 (2008全国卷)图 4 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4 导致 N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 M 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解析:M、N 地均位于沿海地区,纬度大致相同。N 地地处东部沿海,有日
8、本暖流经过,增温增湿,花期提前。答案: B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对气候的影响: 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温的高低。例如,南极大陆由于纬度高、海拔高以及沿岸寒流的影响,气温酷寒,使大陆表面常年被冰雪覆盖,而地表的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较强,又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之一。3.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影响下,气候各不相同。例如,北半球亚欧大陆30oN40 oN 的东西两岸,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而大陆西岸,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盛行西风,形成地中海气候。所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
9、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由一种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极地气候(极地高压带) 。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有: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 、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 。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向大气排放各种气体,导致大气成分的改变,引起气候变化。例如,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森林被严重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
10、,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还可以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例如,大量植树造林,可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减弱风速;相反,毁坏森林则会导致气候恶化,水旱灾害频繁。又如,修水库不仅可以扩大灌溉面积,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掌握了影响气候形成的四个因素,在进行气候成因分析时,利用相关的区域地图、地形图、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各区域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分布特点,找出它们与该地气候形成的内在关系,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例】 (2009浙江文综)36.读图 6,完成下列问题。 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图图 45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两地位于欧
11、洲北部,波罗的海西岸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甲地位于半岛的西岸,常年盛行西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走向与海岸线平行,甲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西部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东部的波的尼亚湾面积小,受海洋影响小,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甲地:西临大西洋,受海洋影响大;常年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位于迎风坡;沿海有暖流经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东部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较少,集中在夏季,年较差较大。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成因分析。1.呈地带性规律分布的气候成因分析。气候带气
12、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 10o之间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马来群岛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 10o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洲巴西高原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冬季受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北纬 10o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南亚、中南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热带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 30o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非洲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5o35 o之间的大陆东岸亚
1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o40 o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 30o40 o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北纬 35o55 o之间的大陆东岸中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北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o60 o之间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南、北美洲大陆西岸、澳大利亚东南角和塔斯马尼亚岛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14、南北纬40o60 o之间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 50o70 o之间的大陆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纬度高,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沿海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海纬度高,受极地气团和北冰洋气团控制寒带 寒带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纬度最高,受极地气团控制 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成因分析。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大陆、巴西高原、中美洲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分析:地形 位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洋流 东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热带草
15、原气候的成因分析:地形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少 非洲赤道附近的大陆东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分析:地形虽然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处高原,地势高,气温相对于同纬度的赤道地区较低,上升气流弱,降水少7 非洲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中部和东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分析:地形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由于地处高原,地势高,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夏季,东部位于东南信的迎风坡,降水多大气环流 冬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洋流 沿海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印度河流域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分析:大气环流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高控制,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风很难到达人类活动 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16、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分析:陆地轮廓 该地海岸为东北西南走向,无论是冬季的东北信风还是夏季的西南季风都与海岸线平行,不能带来降水大气环流 夏季常吹离岸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洋流 表层海水为离岸流,底层海水上泛,温度低,多上升流,表现为寒流性质(索马里寒流) ,减湿明显 伊比利亚半岛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分析:地形半岛内部为高原,北部、南部为山地,地形闭塞,为盆地状高原地形。冬季因地势高,从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不能进入高原,降水较少大气环流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的形成并不只受单一因素影响,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所以分析气候成因时,必须从太阳辐射、
17、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到全面、准确。参考文献1. 吴昭洪、季涛主编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用策略(2000-2009) (地理),南方出版社 2009 年 6月第 9 版。2. 郭迎霞主编中学地理复习考试地图册 (综合版)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8 年 8 月第 5 版。3. 郭迎霞主编中学地理复习考试练习填图册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第 3 版。4. 曹言锋主编高考 1 号文件 (地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10 月第 4 版。5. 王树声主编区域地理 ,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2006 年 8 月第 1 版。6. 考试报 (高考地理 20092010 学年第 38 期) ,考试报社出版 2010 年 4 月 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