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及其发展状况.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10439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及其发展状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及其发展状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及其发展状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及其发展状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及其发展状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及其发展状况摘要 二战后,主要有“赶超武” 、 “凯恩斯武” 、 “莱茵式”和“计划式”四种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它们在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和后进国家赶超先进国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将引发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次高潮。 关键词 国家资本主义;模式;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03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0)03-0064-06 国家资本主义是相对私人资本主义而言的,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与资本紧密结合而成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国家资本大规模的建立,二是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强有力的干预和控制。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国有

2、制,国家干预的主要形式就是经济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推动国家资本主义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二是后进国家的赶超战略。二战后所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基本都是由这两个原因所导致的。在这两种原因的交错作用下,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非常迅速,呈现出多种模式并存的状态。 一、二战后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 二战后,主要有四种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即“赶超式”国家资本主义、 “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 “莱茵式”国家资本主义和“计划式”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赶超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等国家。实行“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等发

3、达国家,实行“莱茵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主要有德国等莱茵河畔国家和北欧等国家,实行“计划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主要是印度。 在不同模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中,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不同, “赶超式”和“计划式”国家资本主义中国有经济的比重比较高。而在“凯恩斯式”和“莱茵式”国家资本主义中国有经济的比重就比较低。这些不同模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进行国家干预时,所使用的政策、手段、方式会有很大不同,干预的程度也会有很大区别。在实行“赶超式”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家的政策主要是围绕着促进“生产”而展开的。国家在一些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支柱性领域进行直接投资建立国有企业,并且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来引

4、导、鼓励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以期国家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实现工业化,达到赶超先进发达国家的目的。其特点是政府不仅控制总需求以维持经济的平衡,而且要制定统一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指导性计划。在实行“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中,国家的政策主要是围绕如何扩大“需求”而展开的。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来调节有效需求,从而避免经济的大波动,防止经济危机的发生,国家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总需求的控制维持总供求的平衡,为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条件,政府不对经济发展做总的计划。在实行“莱茵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中,国家的政策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合理“分配”而展开的。国家对生产活动的直接干预程度比较小,但

5、政治体制严格地确立了一整套劳工权利和福利措施,社会公平和劳工权利得到比较好的体现,基本特点是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战后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也堪称这一方面的典范。在实行“计划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中,国家的政策主要是围绕着制订“计划”而展开的。国家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支柱性领域的“制高点” ,这些国家的国有经济成份非常高,国家还通过制定中长期规划来调控国民经济的生产。 二战后,国家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从战后初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此后,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滞胀”现象,而凯恩斯主义却对此无能为力, ,国家资本主义遭到了质疑,特别是“凯

6、恩斯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受到了更大的怀疑。到了 90 年代,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加之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人们对国家资本主义更加持批评的态度。90 年代后, “新自由主义”卷土重来,世界各国政策开始转向了自由市场式的资本主义。此后的很长时间内,国家资本主义被人们所忽视,直到 2007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的爆发,才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国家资本主义的重视和思考。 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 1、日本的国家资本主义 战后日本仍实行“赶超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但与战前相比,日本的国家资本比重大幅下降,但政府的政策依然是围绕“生产”领域而展开。国家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减少,更多的是通过金融、税收

7、等经济杠杆来诱导企业生产。日本政府的行政指导和产业政策在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在日本战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日本政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开发政府”作用。日本政府通过制订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来诱导企业正确决策。日本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能够协调统一,做到既发挥竞争原理和私人企业的活力,又实行各种行政限制;既进行宏观导向,又进行严格的微观监控;既有重点地保护国内市场,又逐步开放国内资本与商品市场;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又迅速发展国产技术;既鼓励私人企业展开竞争,又组织企业进行协调与合作。 日本的政府干预主要以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决策进

8、行强有力的干预和诱导。日本的产业政策是世界公认的最为系统、成功的产业政策。其侧重点是干预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与实现产业结构转换为目标。在战后恢复时期,以煤、钢这两种产业为优先发展产业,带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50 年代后期,制订了以培育出口产品和经济起飞为目标的产业振兴政策。在高速经济增长期,则提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体系。石油危机后,大力鼓励发展节能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将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结构”转换成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后工业化结构” 。日本政府还根据市场规律,以强有力的经济计划来协调经济运行。政府的经济计划基本上是诱导型的。计划的宗旨是指明经济的走向,表明政府的政策主张,向企业提

9、供可靠的信息,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统一各界的认识,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 日本政府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对经济进行干预:一是建立重点产业;二是动员资源加速发展;三是保护幼稚产业;四是发布投资水平指导;五是协调合理化和反衰退卡特尔;六是分配外汇信用;七是调节出入日本的技术流动;八是控制外国直接投资;九是制定享有准法律地位的“行政指导” ;十是出版中、长期日本未来产业结构白皮书。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日本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也面临挑战,其弊端也日益显露。首先,政府的过度保护使一些企业缺乏创新精神,竞争能力日益下降;其次,政府对不同企业的保护,妨碍了公平竞争,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三,政府在实施保护

10、的过程中,要支付巨额财政资金,造成财政赤字;第四,日本对贸易干预,导致日元升值而给本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面对挑战,近年来,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开始改革,如对本国金融体制、企业内部终身雇佣制等进行全面改革。 2、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 战后德国实行的是“莱茵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又被称之为“社会市场模式”的资本主义。在 这种模式中,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而是社会指导的市场经济。这一模式既包括市场经济,又包括社会福利和国家政策干预。市场经济是通过促进竞争来形成自由价格;社会福利是对由于市场分配原则所带来的不公正和不平衡问题予以合理修正;国家政策干预则是调节市场运行的偏差。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一

11、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市场经济。以通俗的公式来表示,即为“市场经济+总体调节+ 社会保障” 。 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维持有效的竞争秩序;二是政府进行有限的干预;三是追求社会公平;四是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 ;五是银行发挥巨大作用。有效的竞争秩序是社会市场经济的最重要原则,被当作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因为竞争是保证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又是实现各利益和权力分配的重要经济手段。政府的有限干预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起调节作用,并为市场运作规定总的框架。德国政府致力于货币的稳定,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使用非常谨慎,对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政策的使用却非常积极。与日

12、本政府相比,战后德国政府是一个更注重分配而较少开发的政府。战前和战后德国政府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在协助构建一个组织化的资本主义:既通过关税保护和社会福利主义,也通过银行包销和鼓励长期投资关系。在战后时期,新波恩政府对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性经济指导。特别是在战后重建直到朝鲜战争时期主要是通过高投资低消费制度,将马歇尔援助基金注入到基础原材料和重工业中。政府采取了一种积极的政策,引导了包括航空、煤炭、计算机和核能产业等战略产业部门的发展并给予其补助。德国在强调效率的同时,也重视社会平衡、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德国有庞大的社会保障制度,几乎人人都享有社会保障方面的福利。德国银行在战后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德

13、国的银行十分强大,在德国公司中既亲自控股,也代表其他人控股,它们还发放长期贷款,扮演着信息交流中心的角色,并且以贷款方合伙人的身份进行产业和经济远景评估。它们是德国产业稳定可靠的后盾和忠诚的长期股东。它们了解其所投资的公司,是那些公司董事会的成员,并且能够精确地估算它们的风险。它们发挥着两大重要的作用:(1)为德国产业提供了大量的投资基金;(2)严密监视各公司并且在必要时重组公司及其管理层。 德国的“莱茵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促进社会公平,消除社会不稳定,维护劳动者的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欧盟的扩张,这一模式也遭遇到了挑战。由于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的制度,德国经

14、济竞争力日益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保的高额支出成为经济增长的负担,高福利政策影响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经济增长失去动力。这一模式在强调“公平”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效率”的丧失。在新的时期,德国模式也不得不进行适当的调整,寻找一个“公平”与“效率”间的合适契合点。 3、美国的国家资本主义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标志着自由市场体系彻底崩溃。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政府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广泛干预,美国等国开始走向了“凯恩斯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推动英、美等国走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最直接原因。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历时最长、损失

15、最大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发源于美国,通过各种传导机制迅速在资本主义世界扩散。在危机中大批企业倒闭破产,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失业,罗斯福为了挽救危机在美国实行新政,开创了混合经济的新时代,国家资本主义也有了新的形式“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美、英等发达国家为了克服经济危机而通过国家干预扩大需求的一种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的主要手段就是运用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提高社会有效需求。政府支出主要用于购买私人的产品和劳务,而不是用于建立国有企业,这一点和“赶超式”国家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不同。 美、英等发达国家实行“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的根源在于,制约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是

16、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不足。这些国家都是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国家,生产中的集中和垄断相当普遍,私营经济的力量非常强大,国家的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善,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当高,社会的产品供给能力非常强。而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作用,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广大人民无力消费,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这些国家就把扩大需求当成克服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面对自由市场经济的破产,美、英、法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次大危机后,资本主义主要国家都进入了国家资本主义时代,其中,美国成为典型的以需求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针对大

17、危机的原因,各派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影响最大,成为政府行为的理论依据。凯恩斯学派认为造成危机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有效需求不足是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政府应围绕扩大有效需求来干预经济生活。新政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政府通过清算银行、颁布法令加强了对货币和金融的管理,政府大幅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对剩余农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还执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修筑电讯线路、铁路、桥梁、码头、机场和公路等,政府还通过救济、社会福利和保险等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养老金投放和失业保险制度。 美国的“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中,国有经济

18、成份比重较低,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主要是间接手段,市场仍然发挥着基本的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 “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过我们应看到,美国的“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以需求管理为主要手段)对危机的缓解,经济的恢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危机后不久,英国也实行了“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开始运用凯恩斯的理论,对经济生活进行广泛干预。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凯恩斯式”国家资本主义,这一模式使它们进入了一个长达二、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三、发展中国

19、家的国家资本主义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在此条件下,大多数国家都加强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一些国家选择了国家资本主义道路。下面以印度为例,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特点。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战后它实行的是“计划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印度经济一直被视为是指令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印度的“计划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制定详尽的经济计划。50 年代,印度的市场发育程度是很低的,在市场基础很脆弱的情况下,资源配置主要靠计划来进行。印度从 1951 年开始执行五年计划,早期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后期则

20、加强了 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二是建立大批国有企业。印度的国有制比重很大,约占企业资产总额的一半,所有的“制高点”都是国有部门,包括钢铁、煤炭、化肥、石油、金属、电力、铁路、航空、通讯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部门,这些领域限制私人企业进入。国有企业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其它经济成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 。政府运用“许可证制度”作为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新建、搬迁、扩建、发展新产品或增产超过原产量一定比例,都要向“许可证委员会”申请得到许可证才能进行。四是实行管制制度。对于外汇和少数重要物资的分配、产品价格,国家实行严格的管制。五是推行进口替代战略。政府鼓励国内空白产业的

21、研发和生产,而对于进口产品一般征收比较高的关税。 印度的“计划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帮助印度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为印度的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印度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自立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原有体制的负面作用也开始显现,原来的一些措施窒息了企业的活力,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进入 80 年代以来,印度对计划管理体制也在进行较大的改革,停止对国内生产和出口的补贴,减少了关税和贸易壁垒,取消了 80的工业许可证,废除大公司扩大生产或实现产品多样化都要提前申请许可的做法。政府甚至重新打开了吸引外资的大门,而且还开始出售部分国有股份。政府不仅减少了计划的范围和直

22、接行政管理的办法,而且更多地注意辅助市场的发育。印度的资本市场在 80 年代有很大发展,企业筹资更多地转向资本市场而不是银行贷款,让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政府对商品价格的控制也逐步放松。印度政府自 90 年代开始的全面改革,使印度经济取得不小成就。 印度 80 年代前的“计划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比较重计划、轻市场,二者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二者对资源、价格都实行严格的管制政策,二者在早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相似点告诉我们,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早期, “计划”比“市场”更具有优势,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23、后,则应该让“市场”发挥更多的基础性作用。 四、东亚四小龙的国家资本主义 战后,东亚“四小”实行了“赶超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这几个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战后的三、四十年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 GDP 接近或相当于发达国家,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这一成就被世界称之为“东亚奇迹” 。 “东亚奇迹”是通过政府对经济强而有效的干预而实现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这些国家在国外鼓励竞争,而在国内则实行保护主义;实行出口替代,选择通过出口导向来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战略;对收入分配进行干预,确保人民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运用贸易壁垒、信用、投资和竞争等手段不断对市场加以干预;加强教

24、育与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鼓励投资和储蓄。 ”不过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之间会实现一种平衡。下面我们以韩国为例说明小国经济的“赶超式”国家资本主义。 韩国实际上是模仿日本用国家的力量来扶持经济起飞。战后的韩国是一个典型的小型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差,技术落后,资源贫乏,市场狭小,资金短缺。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要实现经济起飞,只靠市场的作用是不能解决的,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干预。80 年代以前,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全面干预,通过确定发展战略,制定经济计划和一系列措施,直接或者间接的干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活动,以控制和诱导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流动,把经济发展纳入政府计划的轨道,从

25、而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发挥:一是制订计划。韩国一直在搞五年计划、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韩国的经济企划院统筹掌握全国经济事务,负责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预算的安排和各经济机构的协调。企划院院长由内阁副总理亲自负责,直接对总统负责。二是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政府通过税收、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出口。从 1965 年起,每月由总统主持,召开一次由有关部门和大企业参加的贸易会议,专门研究如何围绕出口带动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强宏观调控,多种调控手段并用。政府通过控制货币发行、调整利率、汇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调节市场供求,引导企业的经营决策,以保证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

26、。在某些领域,政府也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四是通过政策扶持,创立一批大财阀。韩国政府认为只有通过发展大公司才能增加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公司在低利息政府贷款、税收刺激和其他优惠措施的扶持下,逐渐发展为实力强大、多种经营的工业集团,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如现代、三星、乐喜金星和大字等。五是直接建立一批国营企业。1962 年以后的经济开发中,韩国政府大力出资兴办了一批公营企业,主要集中于交通、邮政、粮食、金融等部门。1973 年韩国政府把钢铁、造船、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一些部门作为战略产业,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倾斜政策,使这些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无论是生产能力、出口数量还是竞争

27、能力,均可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但 80 年代后,政府的干预从“直接”向“间接”过渡,注意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只在建立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和解决收入悬殊、消除政府赤字和平衡国际收支等方面进行“适度干预” 。应该明确的是,政府干预并没有影响市场发育和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韩国经济运行的基础仍然是市场机制。 80 年代之前,韩国政府使用各种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了广泛的干预,促进韩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全面干预也限制了市场作用的发挥,阻碍了市场发育,同时也滋生了一些腐败,形成了所谓的“裙带资本主义” 。80 年代之后,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也遭遇挑战

28、,政府也逐渐减少了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但韩国政府仍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五、从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看国家资本主义的命运 这次发轫于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世界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纷纷出现负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也大幅下挫。这次危机是上世纪 80、90 年代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依据的一系列政策导致的结果。这次危机充分显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显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依然难以克服。面对危机,世界各国改变了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爆发后行动缓慢的作风,迅速采取了行动,纷纷出台大规模的经济

29、刺激计划,一些国家又掀起了“国有化”运动的高潮,国家资本主义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国家都陷入了经济滞胀之中。面对困境,凯恩斯主义无能为力,美国、西欧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转向新自由主义寻求药方。新自由主义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最有效地配置资源,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和参与,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个人自由和私营企业制度, 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新自由主义最先产生于美国,但最有效的运用和传播却是在英国。1979 年英国保守党人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自由化”和“量体裁衣”的财政政策。她还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紧缩银根、限制政府支出、减少赤字来恢复经济,

30、同时大力推动公有企业私有化,鼓励私营企业同公有企业竞争。由此,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掀起了自由化和私有化的浪潮。1980 年里根政府实行大规模的减税计划,减少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由过去主要运用财政政策转为主要用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1990 年前后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更加促使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泛滥, “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成为苏东国家经济改革的圭臬。日本、韩国等国家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国家也纷纷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而让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政策大行其道。但在过去的 30 年间,信奉新自由主义国家并没有取得它们所预期的结果;苏东国家的经济仍然混乱不堪,增长乏力,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拉美国家

31、在债务危机后,一蹶不振;英、德、法等主要国家经济依然增长缓慢,没有从根本上扭转颓势;日本经济更是长期低迷,一些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2008 年的金融危机彻底打破了新自由主义的神话,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反思并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不少国家开始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中,国家资本主义总是和经济危机相联系,每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来临,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就会占上风,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就会加强,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就开始在各国盛行。而每当危机过后,国家干预就会减少,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就会开始退去。此次危机是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陷入经济衰退。美国是此次危机

32、的发源地,也是经济衰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金融体系遭到极大重创,工业产值大幅下滑,公司倒闭浪潮不断涌现,失业人口不断攀升。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美国政府启动巨额资金的救市计划。美国政府对一些遇到财务危机的大型金融保险公司实行了国有化,如购买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80的股份,购买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 36的股份。美国政府还实行了有史以来的规模最大的财政赤字政策,大规模增加政府购买和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支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范围越来越大,干预程度也越来越深,国家资本主义的色彩越来越深。同时,世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大了政府干预的力度,纷纷加快了国有化的进程,国家资本主义又有了重新抬头的趋

33、势。 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一种政策、一种手段,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也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加快了经济的复苏。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由私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走到现在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的集中和垄断已经由国内扩展到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化,经济危机将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常态,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需要更多的国家干预,国家资本主义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垄断资本在发展过程中与国家政权结合得更加紧密了。国家在开拓国际市场、制订国际贸易规则、保护国内幼稚产业、转嫁国内危机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职能。国家资本主义又有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责任编辑:张 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