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散文(1),第10课散文两篇,第三单元散文(1),1919年,冰心在发表她的第一篇创作小说两个家庭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为笔名。据冰心表示,“当时我不愿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画既简单好写,又与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郑州晚报), 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幼年即广泛接触古今中外文学著作,参加过五四运动,早期的散文作品张扬“爱的哲学”,大胆抒写个性,擅长营造柔美、空灵的意境,语言清丽、平易、自然、简洁、含蓄、富有 哲理。后期 的 创作依然保持了 一贯的清新隽丽的艺术风格,但没有了之前的迷茫和淡淡的
2、惆怅,取而代之的是明朗、乐观的情调。许多作品境界高远,广受推崇。主要作品有诗集春水繁星,小说两个家庭,散文小橘灯 拾穗小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背景呈现 冰心晚年的散文包括传记性散文、议论性散文、随笔性散文及 艺术性 散文四类,她 晚年散 文鲜明地贯穿着两条主线:爱与真。即博大深沉的爱心和坦白无私的真诚。同青年时代相比,她晚年的散文在总体艺术风格上有所发展,在亲切温婉的描述中显露出凛然无惧的正气,在清纯自然的抒写中包含 着深厚的 文化意蕴。霞这篇 散文 写于1985年,作者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路程, 对生活 的理解更为深刻,但作者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挚爱和对人生的美好感受。 我的家在哪里?写于
3、1993年,文中体现着冰心淡泊名利与物质享受,执着追求“真”的无畏的品格。, 知识链接 “冰心体”散文:冰心的散文语言清丽、典雅,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现代语言中,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既凝练明快,又清新婉丽的语言风格。后来人们把既能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练、华美的语言,统称为“冰心体”。,xin,hn,b,bi,m,m,m,lu,lo,l,3词语辨析(1)迷惑诱惑迷惑:让人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诱惑:引诱,使迷惑;有很大吸引力。例:长大以后走进社会,才发现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形形色色的_,我也被
4、种种事物光鲜的外表_着。,诱惑,迷惑,(2)一无所有一无长物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一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例:童年的时候,家徒四壁,_,有的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春风秋雨和五谷杂粮。现在我还是_,除了眼前的这堆书和这张书桌。,一无长物,一无所有,参考答案:(1)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使用正确。(2)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此处不合语境, 可改为“从容”。(3)朝思暮想: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使用正确。(4)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使用正确。,1第一篇文章题
5、目是“霞”,全文都是描写霞吗?这是运用的什么手法?名师指津不全写霞。托物言志(象征)。我的理解:文章不是完全描写“霞”,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的霞,二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作者通过霞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是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只有快乐和痛苦相互衬托,相互重叠,才能构成精彩、幸福、完整、充实的人生。,2文章以“霞”为题,文中写到了哪些“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名师指津可从线索、意蕴、象征等方面谈作用。我的理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蕴涵着人生的哲理,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3.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以霞为例,简要说明这种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6、名师指津“形散”,注意时空变化;“神聚”,聚在“人生感悟”。我的理解:本文的“形散”体现在描写内容的时空跨越上。文章从重庆写到故乡,又写到美国东岸慰冰湖,超越时空的记叙;从中年写到童年,从晚年又写到青年。“神聚”聚在作者的“人生感悟”上,诸多材料无一不受这一“感悟”或隐或现的统制,全部材料皆围绕此中心而写。,4在我的家在哪里?一文中,冰心认为自己的“家”在哪里?从内容来看,可以分成几部分?名师指津第一问,注意第五段。第二问:梦的启示梦境梦醒感慨。我的理解:冰心女士漂泊了一生、走了几乎一个世纪,用她的话来说她曾居住过的云南默庐、四川潜庐、东京、伦敦、巴黎、柏 林、开罗、莫斯科、美国,“都不是她的
7、家”。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这是93岁的冰心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感悟。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梦的启示;二、梦境;三、梦醒后的感慨。,5中剪子巷的家的环境怎样?为什么作者会深深地眷恋它? 名师指津注意二、三段,第一问从“风土人情”和“人与人的关系”作答;第二问:从人们的生存状态回答。我的理解:“走过 许 多 黄 土 铺 地 的 大街小巷,街 上 许 行人,男女老幼,都 是慢条斯理地 互相 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这句话既 写出了 老北京 的风土人情;同时更具体地让我们感受到“我家”所处的 环境,突出了这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友善、平和亲切
8、的。当时 的人们都是无忧无虑、无争无斗。,6在“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一句中,作者为何要在“家”前面加“灵魂 深处永久”几个字。名师指津从中剪子巷的家的特点、内涵考虑。我的理解:,作为一个迟暮的老人,作者对早年,尤其对童年的生活充满眷恋,只有早年生活过的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剪子巷的家是一个淳朴的世界,这里有自己最亲近的人,这里无忧无虑,平和,亲切,是爱的起点也是终点,7.如何理解“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旧可毁”句?名师指津注意 现实与儿时家的对比,体味 作者厌恶批判的内容。我的理解:文章 用 排比句 式做了 突如山洪 暴发般的情感宣泄。与作者朝思暮想的
9、儿时的家对比,她厌恶的是现实中的夺权、罢官、降级、罚款、毁旧。冰心 老人以她无畏的良知、高尚的人格,面对肮脏的世界、炎凉 的世态,面对自己坎坷的人生,做出了20世纪末的呐喊。实际上,冰心是用她 一生一世的清白反衬现实社会中阴暗、肮脏的一面;近一个世纪 的经历和体味,使她对社会中的黑暗和污浊有了深刻的体悟。从这段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冰心老人灵魂的高尚与伟大,而这 也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的集中体现。,1写法归纳融情于景虚实相生 冰心散文以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率真、感情的纤细幽深打动读者。她用艺术拥抱人生,她的作品的意蕴正是其人生的意蕴。 在霞这篇散文里,冰心把“快乐”比作“一
10、抹 微云”,把“痛 苦”比作“压城 的乌云”, 说它们“相 生 相成、互相衬托”,共同构成了生命的“美丽的 黄昏”。这就使她的作品不再停留在以往那种纯理想主义的诗意 人生的追求上,而直面生活的多种色调,正视人生的痛苦。,与悲观主义者不同的是,在冰心的世界中,痛苦亦成为人生的一种景象,成为美丽人生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种体验意味着冰心正不断走向深邃。 我的家在哪里?全文贯穿一个“家”字,写 梦中追寻,表达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写梦醒时的追寻,表达对家的真切眷念。最后的顿悟,深化了“家”的含义。文中两个世界的对比,强烈地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阴暗、肮脏,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眷念,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11、对现代人精神归宿的关注!,2技法指导写情景交融的文字,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1)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 最能代表此时此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他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2)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带有 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 一起表达出来,做到 寓情于景,情景相映。(3)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描写景物应力求形象逼真,使人如若亲见,但对景物的描写又不可太实,还应 加上作者的独特感受,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并在头脑中构建美妙而深远的境界。,3随堂练笔在所有的风景里,“霞”是最缥缈虚幻的,也是最美、最易消失的。与“霞”相似的还有浮云、烟霭,请你在这两种景物中任选一
12、种,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受。150字左右。,4他山之石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强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黄秋耘黄山秋行),家心灵的栖息地 家,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查遍汉语词典,关于家的解释只有寥寥数语,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家的
13、概念何尝不涵盖了整个人生。无论贫富贵贱,逆境坦途,只要你降生到这个世界,就与家发生着关系,丝丝缕缕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心间。,任何人都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她是灵魂的栖息地,她 是人 生的 避难所,她 的名字叫“家”,冰心在我的 家在 哪里?一文中曾这样深情地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可罚,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家”“思念”“爱”“梦想”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
14、八粥。 这 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 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 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 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 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 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 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 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 和哥哥做早饭,看见灶上还摆着一小锅她昨天 煮好 的腊八粥。现在 我每年还煮这
15、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几个第三代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
16、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 彼此 对看了 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 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 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 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 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 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 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 少年,大家 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 地团结在一起”他从口袋里掏出一 小 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 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的字样。他把 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
17、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日,就是腊八!”,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赏评在冰心关于故乡、童年的若干散文中,腊八粥是尤显特别的一篇。作者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的笔调,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然而,在这篇散文中,拨动读者心弦的,并不限于对往事的回忆;孩子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而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力量。,秋怀 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和 感慨国事的复杂情感。首联 采用 反问句式,点明 自 己热爱自然而又心
18、情黯然的矛盾;颔联不直接回答,却抓住首联中的“节物”大加描绘:“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西风中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景佳趣。那么,究竟是什么使诗人的心情黯然的呢?颈联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结合诗人的经历可知,“感事”绝不是诗人个人的小情结、小事情,应为国家事;第二句“食万钱”也印证了当时诗人的俸禄丰厚,诗人自己惭愧的正是享受如此丰厚的俸禄却于国事无补。尾联中“鹿车”是隐者之车,诗人借此表达归隐之意;颍水之东是诗人向往的归隐之地。,由此看来,这两句卒章显志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与世沉浮、苟且享乐的生活的厌恶之情,而这种情感中,既有儒家的忧世之慨,又有道家的超然之想。思考怎样理解这首诗中诗人表露的情感态度?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