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第15课离骚(节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屈原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江边,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身,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以免鱼虾去咬屈原的身体,因此有了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风俗。, 走近作者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主要作品
2、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1953年是屈原逝世2 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背景呈现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秦楚争霸异常激烈。屈原主张联齐抗秦,曾两度出使齐国,推动了合纵联盟的形成。但屈原的政治路线遭到楚国保守势力子兰、靳尚等人的诋毁和诬蔑,因而被怀王疏远。怀王贪而轻信,误中秦人诡计,客死异邦。顷襄王继位后,子兰等人又加紧迫害屈原,策动上官大夫进谗襄王,结果屈原被放逐到江南蛮荒之地,且一斥不复。长期的政治斗争至此全告失败,诗人受尽打击迫害,先后写成了许多满怀激情的诗篇。离骚即为其一。,离骚是屈原的
3、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共373句,2 483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的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课文节选的是开始部分的前48句。, 知识链接 楚辞: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
4、诗歌总集。,2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_扈江离与辟芷兮_ 来吾道夫先路_指九天以为正兮_,“锡”通“赐”,赐给,“辟”通“僻”,幽僻,“道”同“导”,引导,“正”通“证”,作证,名词,气度,名词,法度,名词,制度,动词,估计、考虑,副词,确实,副词,本来,形容词,险固,形容词,美好的,形容词,俊美,形容词,高、长,形容词,长久,介词,用,介词,在,介词,把,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因果关系,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连词,没有实在意思,动词,等待,连词,和,介词,跟、给,4词类活用名余曰正则兮_字余曰灵均_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又重之以修能_纫秋兰以为佩_恐美人之迟暮_夫唯捷径以窘步_,名词用作
5、动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形容词用作动词,加上,名词用作动词,连结。动词用作名词,古人佩带在身边的饰品,名词用作动词,变得衰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困迫,5古今异义,第一人称“我”,皇帝的自称,把作为,认为,当作,久留,淹没,有才德有作为的人,漂亮的女子,没有杂质、品德纯正、完美,不掺杂别的成分,不容置疑,邪路,不走正道,近路,直道,结党营私的小人,苟安享乐,同一党派的人,暗自高兴,6.特殊句式帝高阳之苗裔兮_朕皇考曰伯庸_摄提贞于孟陬兮_惟庚寅吾以降_肇锡余以嘉名_恐年岁之不吾与_,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宾语
6、前置句,7成语积累美人迟暮:_8名句默写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日月忽其不淹兮,_。惟草木之零落兮,_。_,来吾道夫先路!,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又重之以修能,春与秋其代序,恐美人之迟暮,乘骐骥以驰骋兮,1诗歌第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名师指津内容:注意介绍了屈原的哪些情况。作用:表明责任,奠定基调。我的理解:,自己出身的高贵;降生的祥瑞;名字的美好寓意;品质和才能的出众,交代了自己的出身,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表明自己坚持自身的高洁操守的态度,为下文奠定感情的基调,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唯草木之零落兮
7、,恐美人之迟暮。”这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明了诗人什么样的个性?名师指津比喻、象征。从分析“美人”“木兰”的喻义上体会诗人的个性。我的理解:这几句是比喻、象征手法,以“美人”喻自己,是诗人担心时光流逝,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业。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隐喻诗人在勤勉的进修中所养成的独立不移的坚强高洁的个性。,3“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这几句表明了屈原怎样的人格?名师指津忧国忧民,高尚。我的理解:关于离骚篇名的含义,司马迁释为“罹忧”,班固释为“遭忧”,王逸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一说。这几句显示了屈原明知犯颜直谏是要触怒君王的,但他为了国家抛弃了顾虑
8、,表明了 屈原 忧国 忧民的 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节操。,4面对楚国的现实,满心焦虑的诗人做了些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名师指津从诗人劝告什么、呼喊什么方面回答第一问 (第二段的后半部分);扣住“爱国”“强烈的自我意识”两点回答第二问。我的理解:诗人劝告“弃秽兮”“改乎此度”,他呼喊“来吾道夫先路”。表明身处逆境仍心存祖国,有拯救国家的赤子之心。以及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现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顶天立地的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意味着人的觉醒。可以看出他坚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并有着独立的人格。,5介绍出身的高贵和宣扬自己的“内美”“修能”体现了什么?从
9、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有哪些焦虑?名师指津 第一 问从“肯定自我”方面考虑; 第二问紧扣 “时光流逝”和“美人不识”两方面作答。我的理解:介绍 自己出身的高贵、 宣扬 自己的“内美”和 “修能”,不是仅仅为了自我夸耀,而是体现了诗人对人格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对一心报国的屈原而言,最大的焦虑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德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诗人担心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6通观课文节选部分,可以看出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一个自我形象?名师指津从其表现上概括是怎样一个自我形象。我的理解: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有着美好的品行和理想,注重自我品德修养,积极
10、进取,忧国忧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强大。诗人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受着小人的排挤和君主的不重用,承受着世人的诽谤。但是诗人却坚持“美政”理想,并准备为实现这一理想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7在这首诗歌中有很多写诗人佩戴香草的句子,请试着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好处。名师指津根据提示,填写下表。“手法”要考虑离骚中常用的手法。我的理解:,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比喻和象征,用这些异花香草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品行,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1写法归纳现实的叙述和幻想的驰骋本文节选自离骚,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 偏重于驰
11、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 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 反映了诗人渴望实施“美政”、振兴楚国 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 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 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 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述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歌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高洁等。 其次,
12、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思想方面的正直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 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在此,全诗 以四字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 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 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2技法指导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借助 虚幻世界 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 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
13、幻之景 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2)借用想象和回忆。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歌的前两句就是借助了回忆,形成了虚实相映。(3)借助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下阕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3随堂练笔请选取一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对这种事物的理解或情感。4他山之石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
14、就是“瓦松”,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节选自乡村的瓦),不灭的精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官吏,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 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
15、个英雄,不畏强暴。,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他的灵魂注定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屈大夫了,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也就是这样,“屈原”鲜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抱负”“志向”“爱国”“坚守理想”等立意的作文中。,生命的弧度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哦,屈原,是你吗?吟唱着这忧伤的歌,两千年前在汨罗江畔你纵身一跃
16、,用生命在楚国划出一道美的弧线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但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是的,上苍把这条诗的河留给了你,也把楚国的民心留给 了你。你说你没有看见商於六百里富饶之地,而看见的是 秦昭王邪恶奸诈的眼睛“怀王啊,”你不禁呐喊,“你 岂能如此轻信张仪?何苦对我避之唯恐不及?”你说你没有 看到楚国廉洁清明的“美政”,而看到的是靳尚贪婪嫉妒 的面庞;政坛黑暗,官官相护,贪婪无比,结党营私,排除 异己不,这不是你所想要的。昏庸的楚怀王啊,何时才懂 你这颗赤诚之心?但,你没有消沉,你矢志不渝。 “众人皆醉我独醒
17、,举世混浊我独清。”的确, 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任何心意,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你对楚国的 热爱,对怀王的忠心!,你说你没有看见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楚国,而 只看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和红了眼正在撕裂着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生存与死亡,逃避与直面,苟且与殉国,你,选择了后者。你要以此勉励国人,唤醒国君,努力着,你最后的抗争! 你,行走在沅湘江畔,面色枯槁,长发披肩,漠然无情。是的,那是因为你看不见未来和希望,你绝望了,期望以死来作最后的证明!但,怎奈楚国江山风雨飘摇?你,已无力挽回。 自张仪到楚
18、拆散齐楚联盟,宠妃郑袖受贿后花言骗得楚王放走张仪,你,绝望了;自怀王一意孤行独赴楚国会盟而客死秦国,你,就彻底绝望了。,投身汨罗江,是你唯一的选择。这生命的弧度,纵然无奈,却是另一种光华万丈、永垂不朽的美丽!赏评在中国文化的 长河中,屈原是一座纪念碑,他 站在河流的源头,惠泽着千秋万代;在中国思想史的长河中,屈原也是一面旗帜,他以自己的陆离长剑和纵身一跳,划清了清流与浊流。许多人都赞同屈原是必死的。屈原的死,其实是一种生:爱国精神和高洁人格从此在中国文人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19、。【注】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赏析这首词写在淳熙八年(1181)冬, 辛弃疾被 诬陷 罢官,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 就在上饶城南。 开 头“青山”两句,写出了词人对青山的一片痴情。他 似乎想 把巍然独立的青山招到近旁, 可 青山 却无动于衷。“岁晚” 两句 写貌似傲岸的青山对词人充满了情意,岁暮 寒冬,青山劝词人到山中溪边来住,相互为伴,以御寒风。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结尾两句,写明月 默默陪伴词人, 听着词人读离骚,说明词人深夜未眠;足见其忧愤之至。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上片不说自己游山,而说青山“劝我溪边住”; 下 片 不说自己月夜读离骚, 而说明月听离骚。 以 客 写主,不仅含蓄蕴藉,情趣横生,而且有力地衬托出词人高洁的品格,抒发了词人屈原一般的悲愤情怀。,思考这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