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卖豆浆的孩子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 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
2、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
3、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 10 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 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 10 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
4、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
5、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10.概括本文的写作内容(2 分) 11.请简要说说第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 分)答:12.第 5 段划线句“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 ”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13 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什么启示?(3 分)我的暖,一寸长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
6、 40 岁的中年男子。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我一听有点蒙。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又是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您说是不,大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是这样的,大哥, ”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 “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不不不,
7、 ”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的眼神。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翌日,他骑着自行车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 ,然后还介绍说我是
8、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他才告诉了我答案。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其实俺明白,城里人也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 ”他笑笑说, “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 ”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
9、, “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分)20.请谈谈用“我的暖,一寸长”做文题的好处。 (2 分)21.品味下面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4 分)(1 )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22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一谈第 1 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 分)(四) (14 分)15 (3 分)点题,交代了孩子的年龄和卖豆浆的情况;引起下文,激发阅读兴趣。 (每点 1 分)16 ( 3 分)对比,突出(强调)卖豆浆孩子生活的艰辛和他的坚强独
10、立。17 ( 4 分)苦涩于卖豆浆孩子的辛苦忙碌;苦涩于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这表达了对卖豆浆孩子的同情;也表达了对这类弱势群体的同情。 (每点 1 分)18 ( 4 分)孩子卖豆浆的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格(2 分) ,培养了他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 1分) ,这些为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1 发) 。19.乡下父亲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主动跟我搭讪交朋友。20.( 1)题目用长度单位修饰温暖,显得新颖独特,朴实有力,吸引了读者眼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乡下父亲放下尊严主动与城里人交朋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引导孩子,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温暖,更加突显
11、出平凡而伟大的父爱。21.( 1)内容上,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表明中年男子只是个普通的打工者。(2 )结构上,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也与第 段的内容相照应。22.( 1)神态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中年男子看我接过他的烟后的兴奋与喜悦,也表现出他的淳朴与拘谨。(2 )语言描写,两句话对比鲜明,深切地表现出中年男子内心的自责和对孩子的愧疚之情。23.这篇文章不仅表现了而伟大的父爱,也揭示了由于城乡差异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删去这句话,能给予读者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也展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第一段的作用。 概括第一段写了什么 开篇点题(点明中心)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 为下文作铺垫 首尾呼应 设置悬念,吸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有景物描写,答景物描写的作用1.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2.承接上文(或照应),引出下文(或呼应)3.总结上文,4.领起下文.5.为下文作铺垫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7.内容上:首先是该段本身写了内容8.(有手法结合手法答作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