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唐宋词的押韵格式及叶韵唐宋词的押韵格式及叶韵云君归纳整理并加入个人见解 2009.4.7说明:如果觉得枯燥,可不看此文,填词时按词例即可。但是,如果理解了词谱中“叶韵” 含义,按 词例填词时,可选用有异于词例中的韵,所受约束就大为减少。 一词谱中“叶韵” 之含 义1.“主韵 ”,指一首 词 或词中某一片的首句韵脚字之韵,或某次换韵之首个韵脚字之韵。2.“叶韵 ”,“叶”读音为 xe,有“协” 、“和”之意。故又称作“协韵”、“谐 韵 ”。“叶韵” 是相 对于“主韵”而言的, “叶韵”须与对应之“主韵” 在词韵中同韵部。(词之“叶韵 ”,与诗 /曲“叶韵” 含义有所不同。有关诗/曲“叶韵”
2、本文不作探讨。 )二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按词押韵格式分为5 类:1.平韵格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平声押韵。此词牌有:十六字令、 浪淘沙、 浣溪沙、 临江仙、 一剪梅、 破阵子、 行香子、 风入松、 水调歌头、 望海潮、 沁园春等。2.仄韵格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仄声押韵格。此类词牌有:如梦令、 生查子、 卜算子、 忆秦娥、 蝶恋花、 渔家傲、 苏幕遮、 青玉案、 满江红、 永遇乐、 念奴娇等。3.平仄韵转换格一首词或词的一片先押平韵后押仄韵,或先押仄韵后押平韵。平韵与仄韵无须同韵部,但平韵段内及仄韵段内须各自同韵部。(标注符号含义:平,仄,可平可仄,平韵,仄韵,叶平韵,叶仄韵。)一首词先平韵后仄韵,以南乡
3、子(欧阳炯)为例说明: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叶底纤纤抬素手。,。(先是“中”、 “红”平韵;然后是 “后”、 “豆” 、“手”仄韵。 )上/下片先仄韵后平韵,以菩萨蛮(李白)为例说明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上片:先是“织” 、“碧”仄韵,后是“ 楼”、 “愁” 平韵;下片:先是“立” 、“急”仄韵,后是“ 程”、 “亭” 平韵。 )平仄韵转换格词牌还有:调笑令、 昭君怨、 菩萨蛮、 清平乐、 虞美人等。4.平仄韵通叶格(白香词谱与钦定词谱仅对此类格式作“叶韵” 标注。
4、 )一首词平仄韵转换,但平韵与仄韵须同韵部,即整首词所有韵脚字同韵部。例如,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蝉 ”、“前”是主平韵, “年”、 “边” 是叶平韵; “片”、 “见”是叶仄韵。 )平仄韵通叶格的词牌还有:醉翁操、 渡江云、 曲玉管、 偏哨、 戚氏等。5.平仄韵错叶格(笔者估计:白香词谱与钦定词谱编者将此类格式归并到“3. 平仄韵 转换格 ”,所以, 白香词谱与钦定词谱对此类格式词谱不作“叶韵”标注。 )一首词平韵仄韵交插着换韵。平韵与仄韵可不同韵部。但叶韵
5、须与对应的主韵同韵部。(笔者理解:“错” 的含义是指“互相交错穿插”,即仄韵段包含于平韵段内,或平韵段包含于仄韵段内,类似所谓“抱韵” 。而“3.平仄韵转换格” 没有平韵段与仄韵段相互包含。 )例如,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楼 ”是主平韵, “钩”、 “秋”、 “愁” 、“头”是与 “楼”同部之叶平韵;“断 ”是主仄韵, “乱”是与 “断”同部之叶仄韵。 )又如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声”是主平仄, “行” 、“生”、 “迎” 是与“声”同部之叶平韵;“马 ”是主仄韵, “怕”是与 “马”同部之叶仄韵;“醒 ”是主仄韵, “冷”是与 “醒”同部之叶仄韵;“处 ”是主仄韵, “去”是与 “处”同部之叶仄韵。 )平仄韵错叶格词牌还有:诉衷情、 荷叶杯、 最高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