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学概论 SOCIOLOGY: AN INTRODUCTION,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郭星华 教授,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的涵义二、社会问题构成要素,一、社会问题的含义,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二、社会问题构成要素,(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一、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普遍性和变异性 复合性和周期性 破坏性和集群性 二、
2、社会问题的类型 普遍性社会问题与特殊性社会问题 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与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一、社会整合理论 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指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亦称社会一体化 杜尔克姆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整合程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二、文化失调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W.F.Ogburn)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提出了文化失调理论 文化失调理论认为,现代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于我们的道德观念不能与我们的技术发展相适应引起的,这种文化严重失调现象是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三、社会解体理论,社会解体(Social
3、Disintegration),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替代的过程 社会解体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W. I. Thomas,1863-1947),四、价值冲突理论,是冲突学派的学者运用冲突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研究现代社会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理论观点 主张以三种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中存在的利益与价值分裂的情况,这三种方法是:交涉、达成协议和使用权力,第四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一、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成因 二、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征 社会问题的交织性 社会问题的突发性 社会问
4、题的多面性,第五节 当代中国主要社会问题,一、人口问题二、环境问题三、犯罪问题,一、人口问题,人口数量问题 人口素质问题 人口结构问题,二、环境问题,、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 、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三、犯罪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5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犯罪现象先后出现了四个高峰期。第一次高峰期出现于建国初期,第二次高峰期出现在1961年,第三次高峰期出现于1981年,第四次出现于1989年。目前我国正处在第四个高峰期的发展阶段,犯罪率居高不下,且有进一步上升之势,西方犯罪学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流派 经济分析学派的犯罪学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流派,菲利的“三元犯罪原因说” 萨瑟兰的差异交往理论 标签理论 批判犯罪学理论,经济分析学派的犯罪学理论,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贝克尔的泛经济学分析理论 波斯纳的经济学分析法学理论,我国对犯罪问题的研究,“同步论” 多因论 成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