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顽劣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走向理解学生的教育管理【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家庭危机、留守儿童、社会引诱、精神空虚等现象出现地越来越频繁,使得一些孩子早熟、封闭、自私、霸道,控制欲强, “唯我”思想严重,人际关系差,心理脆弱,攻击性强。他们不求上进,不服从管理,顶撞老师,破坏公物,逃课、上网、打架、抽烟、酗酒、早恋等问题越来越多,表现也越来越复杂。对于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教导他们从不在乎,顽劣行为反反复复,这无疑是教育管理中的重大难题,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顽劣学生。本文主要从班级教育管理的角度对学生管理进行论述,特别是从教师包括班主任的角度。【关键词】顽劣学生 课
2、堂规范 学生的生活世界 德育活动 激励【正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特别在如今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学生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繁复。对于班级里的顽劣学生管理,更是让人头疼,尤其是班主任需要花费更大的心思以及精力才能将一个班级管理好。而对于班级中顽劣学生的教育管理,很多教师很多时候都无从入手或错误引导。一、 何为顽劣学生以及课堂规范顽劣学生即顽 固 恶 劣 , 愚 昧 无 知 , 专 做 坏 事 或 愚 顽 恶 劣 的 学 生 。 顽劣学生一般具有不服教育,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课堂规范,不求上进,行为恶劣、反复的品行特点。他们不服从管理,不思学业、不按时完成作业,有些严
3、重的经常成群结党威胁恐吓同学,甚至对同学谩骂、指手画脚、动用手脚,一般都是“说到做到”的。家有家规,校有校规,课堂也有课堂的规范,教师进行教育管理需要依据课堂规范进行管理。课堂规范是学生进入课堂,参与课堂各项活动时应遵守的一种要求,其规范性是课堂管理的特性之一。课堂管理的特性之二是灵活性,这反映了一个教室课堂管理的智慧,也能够从某个侧面衬托出教室长期教学经验的积淀。而课堂规范管理是师生在形成、执行课堂规范过程中,对个体行为进行不同性质的管理,以增加和保持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课堂规范的形成是为了: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防治违规行为的出现;当学生出现违规行为的预兆时,
4、教师可利用课堂规范及时将学生导入正轨;在学生出现问题后设法禁止、矫正。然而很多师生对课堂规范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制定课堂规范的目的是约束学生的行为,尤其是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矫正。而教师在执行课堂规范时,严格按照课堂规范对学生进行管理,没有检查规范是否适宜,执行规范却又不公平、不灵活,导致学生的不服从,对于学生的一些良好行为不懂得予以关注、赞赏和鼓励,对于违规行为不懂得采用适当方法进行改正,出现课堂规范运用的不灵活。教师在教育之前首先要找出原因,如果找不出原因,任何形式的教育批评都是很难凑效。二、 学生顽劣的可能原因其实学生犯错误是常有的事,所犯错误都是有原因可查的;学生本身是不顽劣的,每个学
5、生都是同样的平等,只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以及所处家庭背景不同,所处社会环境不一样,才造成了班级里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由此看来,顽劣学生的出现有可能是:(1) 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有各自的2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同班的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都是一样的。因此,当学生难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难以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教师对课堂规范不不灵活运用等等,学业成绩差,课堂表现不好,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做出调皮捣蛋的行为等现象,从而成为别人眼中的顽劣学生。(2) 家庭背景。大部分被认为是顽劣学生的心理都是有阴影的,他们可能家庭经济不好
6、、家庭离异或者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脆弱,人际关系差,有自卑心理,难以融入班级群里,受到冷落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难以把心思放在学业上,无法专心认真读书,导致学业差劲。(3) 社会环境的引诱。很多顽劣学生都会做出如逃课、上网、打架、抽烟、酗酒、早恋等一些学校禁止或不提倡的违规行为,他们经常处在不健康的社会环境中,而学生有处在自制力、意志力薄弱的年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容易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三、 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人性本善”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是都应该相信这句话,没有哪个学生是顽劣的。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真诚的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理解学生的主观世界,才能找出学生之所以顽
7、劣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学生的生活世界有现实生活世界和虚拟的生活世界两部分组成。在现实生活世界中,主要有涉及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涉及社会世界的交往活动和涉及主观世界的表达活动。通过这三方面活动,学生逐渐认识自然世界的规律,了解人和社会的交往关系,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而在虚拟世界中,学生以独有的敏感和天性,成为了跨入虚拟世界的主力军,被称为“网上的一代” ,对网络一“网”情深,操作网络也无“网”不胜。现实的和虚拟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对于教师管理而言,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生管理的前提,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管理的效果。四、 顽劣儿童的教育管理方法教师应在对学生生活世界了
8、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张弛有度的管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时刻掌握学生的心态,对于学生喜欢的进行最大限度的支持。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用孩子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增强他们的凝聚力,让他们彼此之间活络起来,努力和孩子们打好关系,能揉入他们的生活,同时树立你作为老师的威信。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仅仅是作为一名教师进行学生管理的基础。作为班主任在对顽劣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更应该的是喜欢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给予学生帮助,更多地关注这样的弱势群体。因此,要对顽劣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管理,应该做到一些几个方面:(1) 以身作则,给学生当好品行表率,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是每一位教师
9、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教师职业素养,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举手投足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有自身具备很好的素质和人格品质,才能够令学生钦佩,想磁铁一样牢牢吸引着学生。(2) 亲近所谓的顽劣学生,尊重顽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少老师包括班主任都是不喜欢这些顽劣学生,甚至会有不少老师以各种借口拒绝接受这些学生。教育中不少老师对于顽劣学生的各种表现视而不见,或者避而远之,更有甚者会严格按照课堂规范或扭曲课堂规范,对这些3学生采用以暴制暴,殴打体罚的方式。结果导致学生不喜欢老师,老师更加不喜欢学生,老师对学生实施再多的教育引导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老师真正的做法应该是
10、体贴关心这些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和爱。顽劣学生也是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因此,沟通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才能拉近心灵的距离,消除潜在的恐惧心理,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引导也就会水到渠成。(3) 对顽劣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生活中给予一定的帮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一个顽劣学生都有造成顽劣习性的原因和背景,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做到对症下药,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在这些原因中,有可能是家庭关系问题,可能是家庭经济问题,或者是其他的复杂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其更加的关心,在日常生活中予
11、以帮助。教育引导能够很好的改变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当他们在努力改变顽劣习性时,教师给予帮助,这无疑是在学生最艰苦、最容易失去意志的时候为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真正的把这些学生从深渊中拉回来。(4) 鼓励与批评结合,以宽广的胸怀包容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是从学生的时代走过来的,对于教师的对待自己的态度应该有体会过:教师的爱如同阳关普照,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对于顽劣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成绩糟糕,在同学眼中都是坏孩子,几乎没有人会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他们心中也自认为自己没有优点,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或班主任,当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或表现良好时,
12、应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扩大。课堂规范当然要遵守,当然要执行,而且要公平、公正地执行,可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教师则是应该以枕骨额的方式进行引导,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们,消除心中的自卑感,发现他们的进步,同样给予鼓励与评价。(5) 做好班干部的任用工作,多组织班级活动,团结班级力量。班干部在班级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班级运转的轴心,直接关系到班级的和谐与健康。科学地任用班干部,能强化班级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协调师生之间及同学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这个方面来讲,良好的班风对于顽劣学生的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顽劣学生也是有情感、有价值观念的有集
13、体荣誉感的人,当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时,他们受到其他同学的对待会更加平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也会更加注意维护班级的荣与,从而从某些方面约束自己的顽劣习性。(6) 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绘画美丽的人生。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人应该怎么去生活、去拼博,怎么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顽劣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就需要做很多的正面教育工作。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当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他们就会有自己坚实的价值观,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向着目标奋斗,教学过程中也就能更加自觉地遵守课堂规范,从而从别人眼中的一名顽劣学生蜕变为热爱学习、有人生目标的好学生。以上六点主要论述的是班级教师的教育管理方法,班主任作为学生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担任着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更是应该研究如何对顽劣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方法。总之, “顽劣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痛苦的过程,是一项细微、缓慢的蜗牛工程。这需要教师花费心血,用心、用情,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喜欢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只有教师能够运用正确适当的教育管理方法,对学生的顽劣行为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教育引导学生。4参考文献:吴志宏:教育管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版常思亮:教育管理学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