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综合复习三 2015 二模静安(十九)读“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示意图,每组数据表示某年发生的次数和所占比例。 (10 分)48据图分析台风发生区域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6 分)49简述台风的利与弊。 (4 分)(二十一)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8 分)52、请描述台风的形成源地、形成原因、移动路径及影响我国的主要时间和地区。长宁(十八)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 2015 年 3 月 8 日发布风暴潮黄色预警,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提醒称,届时海上风浪偏大,提醒船只提高警惕,注意航行安全。 (10 分)材料一 风暴潮是发生在沿岸的一种海洋灾害,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
2、如强风和气压骤变0 60 120 180 120 609(12%)10(7%)7(8%)30(8%)(5%)4(1%)79)802(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 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材料二 2015 年 3 月 8 日(农历正月十八)渤海湾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45. 简述该日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2 分)46. 推测该日渤海湾与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的相对位置。 (2 分)47. 解释这次风暴潮的成因。 (6 分)浦东(十九)气候、地貌与地表组成物质影响和决定着地表侵蚀方式。读我国某地区地表侵蚀带类型分布示意
3、图,回答问题。(10 分)47归纳图示地区侵蚀地带的分布规律。(5 分)48 判 断 该 地 区 东 南 部 可 能 发 生 的 地 质 灾 害 , 并 从 水 力 、 重 力 侵 蚀 作 用 方 面 分 析 其 成 因 。3普陀(二十)阅读下列“建国以来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分布图”,回答问题。 (10 分)48指出我国干旱频次20 的旱灾多发中心地区。(4 分)49分析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东部地区的原因。(2 分)50分别说明一般情况下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干旱多发的季节及其成因。(4 分)普陀(十七)读下列我国某省区简图,回答问题。(17 分)建国以来我国干旱灾害
4、发生频率分布图439写出图示省份的全称及简称。(2 分)40图中丙地的年降水量为该省的一个高值区,分析其原因。(3 分)41例举该省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点。(4 分)42据记载近 500 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水灾 350 次之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淮河流经该省段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5 分)43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该省河流水资源管理机构具体应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三点,3 分)闵行(十八)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49据图归纳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4 分)50简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5、灾害发生的条件,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主要季节。 (4 分)51在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城镇居民点的选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 分)我国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简图极重度分布区重度分布区中度分布区5杨浦(十八)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危害,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读图回答问题(10 分)45.简述气象灾害的主要种类,分析甲地气象灾害较少的原因。(5 分)46.分析乙岛多火山地震,而甲岛则少有此类灾害的原因。(5 分)2013 高考(二十)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回答问
6、题。2011 年 8 月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49.据图概括 2011 年 8 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4 分)50.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 2011 年 8 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4 分)651.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 分)(十八)读中国风电场分布图及上海风电站规划建设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41、简述中国风电场分布的特点。 (2 分)42、简要分析造成甲地区风能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以及乙地区风电场少的原因。43、简述上海风电场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3 分)44、简述上海开
7、发风能资源的意义。 (4 分)(十九)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6 分)745、结合该河流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6 分)46、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 1/7。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2 分)47、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4 分)48、依 据 2014 年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精 神 , 京 津 冀 地 区 逐 步 淘 汰 钢 铁 、 水 泥 、 平 板 玻 璃 等
8、行 业 ,加 快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简 述 京 津 冀 地 区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的 方 向 以 及 对 改 善 大 气 质 量 的 作 用。(4 分)2014(十九)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0 分)在地里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47.判断 A、B 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4 分)类型: A 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B 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48.阐述图中 B、 C、D 三地水分差
9、异及其主要原因。 (4 分)水分差异: B、 C、 D 三地水分依次递减。原因: B、 C、 D 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B 地为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 C 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 B 地; D 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49.以 C 地所在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 分)C 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82013(二十二)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 分)不同地区
10、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5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5 分)5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 分)54乙图中,山脉在海拔 4000 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2 分)2012(十九)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0 分)47.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1、特征。 (4 分)甲地丙地乙 地 图 1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1 3 5 7 9 1月 1 3 5 7 9 1月 1 3 5 7 9 1月 30 25 20 15 10 5 0 (m) ( 0C ) 90 750 60 4 50 30 15 0 0 甲 地 丙 地 乙 地 图 2 非 洲 三 地 气 温 、 降 水 量 图 948. 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 分)49. 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3 分)闵行(十九)非洲的自然带景观分布,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综合作用的
12、结果。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称它为“非洲之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2根据图 1 归纳非洲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并分析 E-F 沿线光照和水分变化状况。 (4 分)53根据图 1 分析 M 岛自然带差异的原因。 (4 分)54 图 2 所 示 , 比 较 乞 力 马 扎 罗 山 南 北 坡 雪 线 的 高 低 差 异 , 并 分 析 造 成 上 述 差 异 的 原 因 。( 2 分 )积雪带图 1 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图 2 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102011 年(二十)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10 分)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
13、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58、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 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_2009 年(十九)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 吩)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 ,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 37 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56.邓肯号”于 1864 年 8 月 25 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加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 10 月 6 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57.
14、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 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 地。58.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 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带性差异。59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2015虹口二模(二十一)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写出丙地区自然带的名称,简述其成因。 (4 分)南美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112.简述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的特征,说明及其形成的因素。 (4 分)3.在甲、丁
15、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说明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甲、戊两处纬度位置相近,但自然带不同,这是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2 分)2016 嘉定(一)读“内蒙古高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 (15 分)2012 年,有一支考察团由西向东完成“穿越内蒙古高原”的考察,领略了内蒙古高原自然风光,目睹了其经济发展成就。1.考察团从甲地出发,这里满目沙漠、戈壁。判断甲地处于哪一自然带?(1 分)2.考察团一路向东,当到达乙地时,周围景观发生了变化。据图判断考察团在乙地所看到的典型植被属于哪一自然带?(1 分)3.考察团由甲地到乙地沿途所见自然景观变化,表现了哪种地域分
16、异规律?说明其原因。(4 分)4.考察团继续向东,到达丙地时,发现一片茫茫沙地。该沙地的出现符合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4 分)5.指出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5 分)2016 年松江(二)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自然景观迥异,读图回答。 (12 分)1归纳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 (2 分)内 蒙 古 高 原 年 降 水 量 分 布 示 意 图 年 降 水 量 线 ( m) 科 尔 沁 沙 地 山 脉 乙 甲 丙 内蒙古年降水量分布图122结合植被景观差异,说明内蒙古自治区所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4 分)3说明内蒙古自治区光照资源最丰富的
17、地区在哪里?并分析原因。 (6 分)13综合复习三 2015 二模答案静安(十九) (10 分)48 (6 分)台风发生在低纬度(或热带)海域(1 分) ;太平洋最多(1 分) 。 (答台风多发生在大陆东边海域也可酌情给分)原因:台风为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低纬度海域为台风提供丰富的热量和水汽;太平洋在热带地区的面积最广阔,热量和水汽多。 (任答 2 点给 4 分)49 (4 分)对某些地区来说,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地区庄稼的生长、农业的丰收就不好。台风给肥沃的土地上带来了丰沛的雨水,造成适宜的气候。台风降水是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北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正是有了台风,才使珠江三角洲、两湖盆
18、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平原的旱情解除,确保农业丰收;也正是因为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才使许多大小水库蓄满雨水,水力发电机组能够正常运转,为人们提供个丰富的能源;在酷热的日子里,台风来临,凉风习习,还可以降温消暑。台风的破坏性巨大。台风在海上移动,会掀起巨浪,狂风暴雨接踵而来,对航行的船只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台风登陆时,狂风暴雨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各 2 分,言之有理皆给分)(二十一) (8 分)52.台风多产生于北纬 520之间的西太平洋热带洋面上;(2 分)热带洋面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大量湿热空气膨胀变轻,急速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性涡旋;(2 分)移动路径主要有三条:向西、
19、西北方向、往北海上转向;(2 分)影响我国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79 月(夏秋季) , (1 分)影响范围为东南沿海。 (1 分长宁(十八)10 分45. 渤海湾西南部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东北部影响较小。 (2 分)46. 渤海湾位于天气系统的北部(2 分)47. 此时正值满月附近,出现天文大潮(2 分) ;渤海湾位于浅海大陆架,地势低平,易于推高潮位(2) ;此时温带气旋活跃,强风进一步推高了潮位(2 分) ,发展成风暴潮。浦东(十九) (10 分)47侵蚀带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 1 分) ;由东南向西北侵蚀强度逐渐加大(1 分) ;由东南向西北水力侵蚀逐渐减弱,风力侵蚀逐渐增强;重力侵
20、蚀主要在东南部。 (3 分)48滑坡、崩塌、泥石流。 (1 分)该地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由于坡陡谷深,上部土层失去支撑,从而形成地质灾害;水力、重力作用相互影响,以水力侵蚀为主导。 (4 分普陀(二十)(10 分)1448、华北 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 华南(东南沿海) 西南(4 分)49、处季风显著的季风气候区,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夏季风是水汽的主要输送者;夏季风不稳定,强弱变化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变率大,经常发生旱灾。(2 分)50、 一般情况下北方的旱灾多发生在春季(1 分),此时锋面雨带停留在长江以南,北方少雨;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形成春旱(1
21、分) 南方的旱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南方多伏旱)(1 分),夏季,锋面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加之夏季太阳辐射强,高温少雨,易形成伏旱普陀(十七) (17 分)39、安徽 皖(2 分)40、丙地位于河流发源地的山区(大别山)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多地形雨;(2 分)且一般年份六、七月间,江淮准静止锋滞留的时间长,故年降水量明显较多。(1 分)41、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由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过渡;由水田农业向传统旱作农业过渡;江南水乡文化区向华北平原文化区过渡;(4 分)42、 自然原因: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支流多,流域广,汛期汇水量
22、大;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3 分)人为原因:围湖造田,湿地面积萎缩,河湖调蓄洪水能力减弱;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 (2 分)43、保护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等工作;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因地制宜,结合流域特色,兼顾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合理规划实施经济战略等(3 分)(1 分)杨浦(十八) (10 分) 45.气象灾害主要有洪涝灾害、旱灾、台风、寒潮、霜冻灾害等(2 分) ;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全年气温、降水变化较小,不易形成旱涝灾(1 分) ;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台风(1 分) ;纬度低,不会受到自极地附近的冷空气影响(1
23、分) 。46.乙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边界附近(2 分) ,地壳运动活跃(1 分) ,多火山地震灾害。甲岛则地处板块内部(1 分) ,地壳较稳定(1 分) ,因此少火山地震。 2013 高考(二十)(本题 10 分)49.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50.华北地区:8 月我国东部雨带推进到本地区,夏季风与冷空气相遇,在此形成强烈降水,并造成洪涝灾害。15南方地区:因雨带北移,本地区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心气流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因此出现高温伏旱天气。51.
24、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答两点即可)(十八) (13 分)41.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新疆、内蒙古)及东部沿海地区。 (2 分)42.地形(1 分) 人口稀少,经济落后,需求量小;开发难度大,替代能源丰富。 (3 分)43.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1 分) 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 (2 分)44.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改善环境质量。 (4 分)(十九) (16 分)45.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
25、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3 分)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3 分) 46.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2 分)47.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 (3 分)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 (1 分)48.发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6、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3 分)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1 分)模块一 地域分异规律答案2014 年 47.类型:A 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 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48.水分差异:B、C、D 三地水分依次递减。原因:B、C 、D 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B 地为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 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 B 地;D 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49.C 地位于热带稀树草
27、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2013 年 52差异:(1)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2)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3)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5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54.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2012 年(十九)1647.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
28、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48. 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 、8、9 月多,12 、1、2 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49. 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闵行十九(10 分)52 (4 分)分布特征:(1)自然带呈带状分布;(2)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 (2 分)变化情况: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光照变多,水分变少。 (2 分)53 (4 分)M 岛东侧是热带雨林带,西侧是热带草原带。 (2
29、 分)原因:东部受暖流的影响,岛屿中部山脉,阻挡了水汽往西部的输送。 (2 分)54 (2 分)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原因:南坡受东南信风的作用,从海面上带来暖湿气流,是迎风坡。 (2 分)2011 年(二十) (本题 10 分)58、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表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字准确。2009 年56.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7.乙,丙58.乙;湿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59.地形;海陆位置2015 虹口二模 1(共 4 分)热带荒漠带(1 分)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高,降水少;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受寒流影响,干燥,降水少。 (3 分)2.(共 4 分)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2 分) 热量(1 分) 地形(1分)3.(共 2 分)纬度位置(1 分)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 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