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董诗抡“得半部论语者,得天下” 。这句话我也忘了是从哪里听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后注译的论语 ,觉得这句话太过夸张。不过,自我看了论语别裁后,我对论语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认识,有了新的见解。我看论语别裁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过,当我接触了论语别裁后我对“做学问” , “作人”有了新的认识。不过,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时,所以现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论语别裁上册,更别说整部论语别裁了。我只是阅读了学而篇 ,粗略地翻阅了为政篇和公治长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对学而篇的读后感。首先,读了论语别裁给了我新的认识。现在读论语别裁 ,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难
2、懂,而是有种与南怀瑾先生面对面交谈一样。原来读论语这类四书五经的书也能这样有趣。同样,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认为的古人读书都得“寒窗苦读”的见地。然后,是我对“三家店”的认识。南怀瑾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比喻,让我明白了原来“五四运动”时,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竟这样理解孔子的话。还有就是南怀瑾写这本书是用心在写。他把自己原本的认识与现在的理解,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了。这是我在读“学而有何乐”时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过字面来解释。说“悦”应改为“苦” 。朋友来家是“包袱” ,虽然很真实, ,但我当时就认为这些认识仿佛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不想读书的学生在钻“牛角尖” 。不过,当我接着看下去,这个问题,就迎刃
3、而解了。男老先生把这一切都分开做了解释,而且真正懂是看了“谁来懂得你”这一小节。南老先生在这一篇中对孔子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所有自己的解释都总结在了一起。尤其是这篇中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真是恰到好处。不但说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还告诉了读者,做人做学问成功的途径。还有,我觉得写得很妙的是南怀瑾说,现在的人读论语不能依靠朱熹的注解。刚开始,我认为这只是南怀瑾的片面之解,不过在询问父亲后,才明白这是告诉读者,看论语要自己反复品读原文,而不是单单看注释。至于不懂,接着看下去,下文自然有解释。这也是南怀瑾不支持将论语分类的原因吧,因为原文都是连贯在一起的。还有就是“没有朋友的上帝”中说到的“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 ”这句话很对,大概“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也是这个意思吧!总之, 论语别裁是本好书,它有助于你理解论语和孔子的为人之道。我现在还未完全看完,等我看完后再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