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血液管理信息系统 应用培训会,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2006年全国血液管理工作会议上指示:加强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采供血机构的现代化管理和省内统一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建立和规范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特别要加强信息统计和相关数据分析工作,为质量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为各级主管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力争2-3年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区域内统一网络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推进跨省和全国的信息联网工作。,项目背景介绍,项目背景介绍,北京市血液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于2005年12月公开招投标,于2006年3月启动建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
2、努力,完成系统开发工作,并于2006年12月初步验收,2007年1月起在全市4家采供血机构,11家临床用血医疗机构试点实施。,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建设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市卫生局、市献血办、市血液中心、北京医院、宣武医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安贞医院、北医三院、航天中心等各单位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医院输血管理系统的开发,借鉴了北京医院、宣武医院、安贞医院、航天中心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等先进的输血业务管理和操作模式。,建立起全市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和用血医疗机构间统一的血液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整合血液管理信息资源,实现献血者(包括屏蔽献血者)信息共享、血液溯源跟踪管理、稀有血型血源、血液库存调剂调配管
3、理。为实现血液信息追溯和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了数据支持, 通过该平台实现用血医疗机构与采供血机构之间网上订血发血信息传输、输血不良反应信息上报、卫生局统计数据上报、室间质评报告上报等。,系统实现目标,系统覆盖用户范围,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区县献血办公室全市采供血机构全市用血医疗机构社会公众献血者(北京市献血网),市卫生局医政处,市献血办,市卫生局信息中心,采供血机构,北京市献血网站,系统数据中心与交换平台,采供血管理系统,血液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用血医疗机构,医院输血管理系统,系统总体组成,采供血 机构,医疗 机构,系统平台层,外网应用(献血办),内网应用(医政处),北京市献血网,血液综合管理系统
4、,医院输血管理系统,采供血管理系统,数据中心与交换平台,北京市血液管理信息系统,VPN通道,VPN通道,VPN通道,项目试点实施,市卫生局于2007年2月下发了京卫医字【2007】21号文件:关于印发的通知。市卫生局于2007年1月起陆续在全市4家采供血机构,11家用血医疗机构进行系统试点实施工作。,系统试点范围,4家采供血机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通州血站、密云血站、延庆血站。11家用血医疗机构:北京医院、北医三院、北大人民医院、宣武医院、安贞医院、航天中心医院、航天总医院、电力医院、第六医院,肿瘤医院、石景山医院。,项目试点效果,1、在4家采供血机构和11家医院之间,由网上订血模式取代电
5、话订血,使订血数据更加完整、准确。2、网络接收发血信息,变现有手工入库为电子核对入库,减少工作差错,提高工作效率(部分用血量大医院每天节省12个小时入库信息录入时间)。,项目试点效果,3、统一业务编码、报表格式,为全市医院之间业务交流,提高输血管理水平提供了平台。4、上报信息自动生成,定时传输代替手工统计上报。5、用血医疗机构与采供血机构信息联网,形成了血管到血管的跟踪溯源。,项目试点效果,6、实现全市范围的血液库存共享,灵活调剂调配。7、提供“主任管理”功能,使输血科主任对科室内部的业务管理、跟踪、责任的落实提供了依据,便于输血规范与管理的持续改进。,项目总体实施安排,2007年9月1日10
6、月15日:通州血站、密云血站、延庆血站供血范围内的用血医疗机构的系统实施。朝阳区、通州区、大兴区、怀柔区、顺义区、平谷区、密云区、延庆县共8个区县的用血医疗机构。,项目总体实施安排,2007年10月16日12月20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供血范围内的用血医疗机构的系统实施。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海淀区、丰台区、房山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共10个区县的用血医疗机构。,实施服务流程,1、各用血医疗机构采购设备:按照京卫医字200721号文件要求(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条码枪、打印机、VPN设备等)准备设备,并按附件2和附件4二部分内容,传真反馈。,2、承建方安排实施计划:按照北京市卫生局、承建方要求把医院方的安装需求统一安排计划。,实施服务流程,3、承建方现场安装调试:现场全部硬件设备的核实、VPN设备现场链路调试、软件安装与数据调试,现场验收确认签字。,4、用户日常使用维护:用户对于与本系统无关的小故障(病毒、操作系统问题、网络不通),日常数据备份与恢复,软件重新安装,应由本单位计算机人员维护。 承建方对于因系统本身出现错误予以维护升级。,关于VPN安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