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性高血压,健康讲座,老年性高血压的概念,老年性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者。,老年性高血压主要有以下特点:,(1)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差较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老年人各器官都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明显,几乎成了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导致脉压差增大。,(2)血压波动大 表现活动时增高,安静时较低;冬季偏高,夏季偏低,而且血压越高,其季节性波动越明显。在24小时以内,以及在一个较长时期都
2、有较大波动,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官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有关。(3)并发症与合并症多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常有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此时需特别注意,不要应用使并发症加重的药物。,(4)恶性高血压罕见 老年人的高血压以良性高血压居多,恶性高血压极少。表现为起病缓慢,进展慢,症状多不典型或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中或并发脑血管病时才被发现。,老年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1)老年人喜食含钠高的食品,因为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 (2)老年人腹部脂肪堆积和向心性肥胖容易发生高
3、血压。 (3)老年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 (4)老年人的交感神经活动性高,血中肾上腺素水平较高,但不易排出。,无症状的高血压需要治疗吗?,一般来说,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但没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多提示血压升高缓慢而持久,患者对血压升高已不敏感,易被疏忽。因此具有危险性。 所以只要诊断患有高血压病,都应该进行认真地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非药物治疗包括限盐、减肥、运动和放松治疗。对药物治疗,有些患者认为药物有副作用,对人体有害,不能坚持长期服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1)钠摄入过多,使血容量负荷过重;
4、 2)长期吸烟:不出现夜间血压下降; 3)其他:嗜酒,缺乏运动等。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高血压,限制钠的摄入,参加规律的有氧运动,限制每日酒精摄入量,可以将收缩压降低20 mmHg。,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老年性高血压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重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老年性高血压用药特点,长期使用利尿剂须注重低钾血症及室性心律异常的
5、发生,有左心室肥厚者须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和猝死的发生。 老年人不宜采用大剂量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a1受体阻滞剂及肼苯哒嗪等药物,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造成脑供血不足。 另外,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推荐的一线药物。 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顺序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对于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高血压可选心脏选择性受体阻滞 剂,因其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 室壁张力。但长期使用会引起抑郁症及与利尿剂类似的副作 用。,对,合并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外周血管疾病、心动过缓、心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肝脏病变及患有急进型高血
6、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应慎用受体阻滞剂。,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和脉压大: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显现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于5060岁之后开始下降,脉压逐渐增大。 2 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h之内常见血压不稳定、波动大。要求医生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感,应随时监测血压。 3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误区,误区之一: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大多数患者都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家庭治疗虽然方便 ,但若步入误区 ,就有可能导致严
7、重后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血压治疗误区: 老年高血压治疗误区之一 :凭感觉服药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 ,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无不适感觉时少服甚至不服药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突然加大药量。殊不知 ,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 ,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测血压 ,盲目服药 ,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 ,还可使病情恶化 ,诱发心脑血管疾患。,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误区,误区之二 :间断服药有些老年人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 ,见症状好转 ,血压降至正常 ,即认为已“治愈” ,便自行停药 ,经过一段时间见血压升高后 ,又再用药。就这样 ,用用停停 ,人为地使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8、 ,如此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不仅会促使病情恶化 ,而且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不利于进一步治疗。,误区之三 :无高血压症状不服药一些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虽然很高 ,平时却无任何自觉症状 ,由于身体没有其它不适 ,这些人很少服药或根本不服药。从病理学方面讲 ,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 ,可使病情加重 ,又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误区之四:降压过快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 ,常常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 ,致使数天内血压大幅度下降。降压过快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误区之五:睡前服药有些老年高血压病人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 ,认为这样治疗效果会好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人在睡眠后 ,全身神经
9、、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 ,血压比白天要下降 20%左右 ,如果睡前服药 ,两小时后正是药物的高峰期 ,这样就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 ,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 ,阻塞脑血管 ,引发缺血性脑中风。,误区之六:滥用、乱用药高血压按其病情及其器官的损害情况分为三期 ,对各期高血压的治疗用药有所不同。有些老年人患高血压后 ,不按医嘱服药 ,而是按照别人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处方用药 ,或者偏信广告的宣传 ,这样就势必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的情况 ,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治疗。,因此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 ,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达到既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又减少并发症的目的。,腕式电子血压计使用方法,1.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在测量血压前必须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使身心放松,呼吸、心率平稳,然后再开始测量。2.体位、姿势和操作:被检者取平卧或坐位。一般测量右臂,使肘关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臂伸直略外展。袖带气囊紧贴皮肤,下缘距肘弯横纹2-3厘米,不要过紧或过松。3.读数:由于仪器灵敏度高,操作程序、袖带松紧度及体位的不同,测量结果会有一些差异。可在松袖带后间隔数分钟再次测量一到两次,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