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十二章 祖国统一.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10071103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5.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祖国统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第十二章 祖国统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第十二章 祖国统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第十二章 祖国统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第十二章 祖国统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十二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目 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台湾与大陆的血脉关系,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2、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了解党和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努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港澳台问题的形成及其性质,香港、澳门属外交问题,由中国政府与英国和葡萄牙政府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主权回归问题;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应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两岸统一问题。,香港:,1840年鸦片

3、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北京条约,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领土割让英国。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界限界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及附近230个岛屿,面积946.6平方公里,即“新界” ,租期99年。 香港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香港迪斯尼乐园,香港海洋公园,香港皇后像广场,香港会展中心,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1553年葡萄牙商人借居澳门半岛。鸦片战争后强占。 1851年、1864年分别占领凼仔岛、路环岛。 1887年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霸占。 澳门共21.45平方公里。 50万人口。,澳门远眺,澳门风景,澳门夜景,澳门妈祖庙,澳门卢园,

4、澳门葡京大酒店:,澳门大三巴:,台湾:,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本岛、澎湖列岛及众多附属岛屿。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因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两岸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台湾面积3.6万平方公里 人口:2300万,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台湾高山村寨,阿里山,日月潭,基隆风光,台湾101摩天大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十二

5、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 的重要发展,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

6、发展的主流。 中华民族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了更好的保持和发扬。,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

7、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8、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二节 从

9、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1台湾问题的由来,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2台湾问题的实质,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2003年4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美国参议院访华团时强调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涉及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0、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0年代中期,对于台湾问题,中国政府的基本方针是武力解决。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另一方面,也加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加速建设空军和海军,为解放台湾做好军事准备。,1948年中共中央准备解放台湾,中央和华东局内定舒同为台湾省第一书记,1949年1011月间进行策划,后来有关领导人被抓变节,导致岛内400多名共产党员被害。 1949年3月新华社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时评“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

11、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指出,1950年的任务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朝鲜战争爆发后,计划搁置。 1954年7月,再次提出解放台湾,9月3日炮轰金门 1955年1-2月,解放江山岛和大陈岛。,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

12、,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从两个方面开展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1956年周恩来在政协提出除了准备必要时同武力解放台湾外,要努力争取和平解放台湾。1957年毛泽东提出通过两党和谈,和平统一,台湾过渡自治,国民党领导人可参加全国政务的领导,外国军队要撤出台湾。1958年“8.23”炮击金门事件,毛蒋默契击败美的台独阴谋,蒋牢守金门,不使台湾成孤岛。,1963年,周恩来把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

13、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是指,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之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第三节 “和平统一、

14、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1978年11月14日,邓小平在结束了对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访问,途径缅甸回国时对缅甸总统吴奈温谈到台湾问题。“在解决台湾问题时, 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

15、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命令人民解放军从当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标志着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确立,为“一国两制”思想的进一步

16、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广为流传的“三个不变”。统一后“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民间交往照旧。” “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以拥有自己的自卫力量,军事力量。”,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第一次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

17、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这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进一步发展了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构思(后被称为“邓六条”)。此后,邓小平在一系列谈话中,又从各个方面对

18、“一国两制”构想进行了阐发,形成了完整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作为基本国策提出来,正式批准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得以确立。,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

19、具体来说包含一个国家、两制并存、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高度自治等四个方面内容。,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一个国家,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台、港、澳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两制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两制并存,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

20、内容和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3)设置特别行政区,为保证台港澳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由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4)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第三节 “和平统

21、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长时间地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制”的核 心,也是“一国两制”的政治前提和基础。,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固然是要实行“两制”, 但这并不是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中国“平分秋色”,而

22、是有严格界定 的:即占绝对优势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在仅占国土面积0.4%、占全国总人数2%的的小范 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的目的是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 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尽管港、澳、台地区人口很少,面积不大,但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它们与国际资本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实现统一以后,这些地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并通过它们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技术、经济往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有利于发展壮大

23、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实现形式是设立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依法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各特别行政区政府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政府,台湾、香港和澳门可以分别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名义单独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与文化关系,并签定有关协议。 特别行政区行使地方政府的权力,除在外交、国防、宣战、讲和等方面服从中央外,均享有高度的自治。,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

24、内容和重要意义,(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土,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具体地说,有以下十个方面:,(6)积极促

25、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具体说有十个方面:,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

26、一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把“一国两制”用于处理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创造。,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允许在一个统 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组织形式长期存在的认识。,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7、构想的重要意义,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和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一国两制”方案,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因而是一条损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8、和重要意义,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 “一国两制”充分反映了各方面利益,能够被各方面所接受; “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已通过立法程序予以确认,具有法律效力。 “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是基于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客观分析而确定的。邓小平指出:“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之后还会不变。”,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9、.当今世界,存在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经常引发国家、民族间的矛盾冲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就需要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办法。“一国两制”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一个最佳办法,这一构想一提出便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赞誉。,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三

30、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先后分别和英国政府、葡萄牙政府就香港、澳门主权回归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并达成协议,香港、澳门成功地回到祖国怀抱,并在回归后保持了繁荣稳定,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了现实。,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 中英谈判及中英联合声明的发表 1982年9月开始谈判 1984年12月19日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英联合声明载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后的基本政策,标志香港进入回归前的过渡期。,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1、”的科学构想,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基本法的制定 198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 199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诞生,经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及实行“一国两制”的法律依据。,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邓小平1990年会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

32、制”的科学构想,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1997年7月1日零时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香港的顺利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成功; 这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开的重要一步; 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的贡献; 香港的顺利回归,为解决澳门和台湾问题提供了经验。,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三.

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中葡谈判及中葡联合声明的发表: 从1986年6月起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开始谈判。 1987年4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1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中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宣布了对澳门的基本政策,按照“一国两制”作出了使澳门保持稳定的各种安排,得到澳门社会公众的广泛拥护和国际社会的赞同。,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基本法的制定及澳门的回归,1988年9月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 1999年3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34、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其附件。 1998年5月5日,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澳门回归祖国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1999年12月21日,我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澳门回归:,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澳门回归祖国是“

35、一国两制”的又一重大成果; 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澳门的共同愿望,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在实现祖国统一的大道上又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香港、澳门的回归,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重要意义 第一,香港、澳门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 第二,香港、澳门回归开创了和祖国内地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纪元。 第三,香港、澳门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36、四、港澳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补),支持“高度自治” 香港和澳门回归后,按照“一国两制”的实 践,各方面都获得成功。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的现实,已经得到广大港澳各界人士和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四、港澳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补),支持“高度自治”回归以来,中央政府从不干预特区政府自治范围内的事务。香港和澳门原有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都没有改变。 居民依法享有的言论、新闻、结社、集会、游行、示威、宗教等自由都没有改变。法制精神、自由港、低税制、高效而廉洁的政府等香港赖以成功的因素得以继续保持。,第三节 “和

37、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维持繁荣稳定能否维护港澳回归后的繁荣稳定,是检验“一 国两制”构想科学与否的重要方面。香港回归以来,特区有效地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保障了香港市民的各项基本权利,消除了香港回归以前海外产生的种种担忧和疑虑。,四、港澳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补),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香港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1999年一季度经济便停止负增长,本地生产总值全年实现了3.1%的增长。2000年,生产总值增幅高达10.5%,为1987年以来的最高增长率。到2000年,香港已成为世界第九大贸易经济体。此外,香港还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银行的对外交易量居世界第十位

38、,外汇交易量居第七位,证券市场的融资量占第九位。,四、澳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补),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香港在全球竞争力的排名从2000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6位。并且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最佳营商地区和评级最高的金融中心。 澳门同胞也团结自助,自强不息,使经济从低谷中走出,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合作互惠。港澳回归后,与大陆各方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相互合作不断加深,互利互惠充分体现。,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四、港澳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 (补),1997年7月,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 1998

39、年,国际金融炒家对香港股市进行集中攻击,在股票、期货、外汇三个市场兴风作浪,来势汹汹。 1998年8月,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特区政府果断入市,重挫金融炒家,守住了联系汇率制,避免了金融市场的大崩溃。香港回归是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和保持香港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四、港澳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补),2004年1月1日,CEPA正式实施。CEPA的实施,意味着对WTO的有关承诺提前向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开放,内地与香港、澳门地区实现贸易自由化,而趋向经济一体化。根据内地与香港地区的CEPA协定,从1月1日起,273种香港产品进入内地可享受零关税优惠,2006年

40、1月1日前对所有原产香港的进口货物实行零关税;优先开放18项香港服务行业赴内地拓展业务;两地主管部门进一步合作,使贸易投资更加便利。,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四、港澳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 (补),两岸事务性协商谈判的实现:,1993年4月,大陆“海协”会长汪道涵与台湾 “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两会就“一个中国”达成共识后,在新加坡举行了举世瞩目“汪辜会谈”。双方正式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并建立了两会会谈制度,从而打开了两岸和平对话的正式渠道。,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四、港澳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 (补),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

41、学构想,四、港澳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 (补),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四、港澳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 (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

42、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1,1995年1月,根据两岸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 “八项主张”。,(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和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主张,都应坚决反对。这是八项主张的核心。 (2)、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3)、在进行统一谈判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

43、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 (4)、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将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赞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商谈并且签订保护台商投资权益的民间性协议,采取实际措施加速实现直接“三通”。 (6)中华文化是维

44、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7)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包括驻外机构,要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关心、照顾他们的利益,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 (8)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大陆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

45、、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2, 根据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新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关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新论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第一,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略”的总方略。 第三,首次提出进行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的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6、的丰富和发展,第四,将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第六,从发展战略的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3,2003年3月11日,胡锦涛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审议时,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谈了四点: 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大力发展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

47、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2年2月22日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系统全面而且明确地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明确地提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 但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 的方针,并企图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

48、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如果“台独”分子非要倒行逆 施,那就正如朱镕基所说的那样:谁要是搞台湾独立,谁就没有好下场。我们相信,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1,2005年3月,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2,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部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法律。合民心、顺民意,将成为中国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的法律依据和精神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