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五章 名城村镇旅游文化.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10070514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名城村镇旅游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五章  名城村镇旅游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五章  名城村镇旅游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五章  名城村镇旅游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五章  名城村镇旅游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名城村镇旅游文化,名城村镇,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古村落。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中国的旅游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节 名城旅游文化,一、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四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 八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 封、杭州、安阳、郑州 八大古:十一朝古都西安、十三朝古都洛阳、七

2、朝古都开封、六朝古都南京、五朝古都北京、殷商古都安阳、南宋都城杭州、第八大古都郑州,二、我国名城的旅游文化 (一)以北京、西安为代表的古都旅游文化,北京,中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 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 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国都,元大都,或称大都,由于中国皇帝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7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天坛,天坛,中国现存的天坛共有两处,一处是西安天坛,另一处是北京天坛,其中属北京天坛较为著名。天坛是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北京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

4、谷”的建筑。,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 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清乾隆、

5、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间的建筑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原来合祀天地地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

6、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北京天坛建筑处处展示中国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天坛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离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古代一天分十二时辰,每时辰合两小时)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等。处处“象天法地”是古代“明堂”(中国古代帝王专用的一种礼制建筑,处处象天法地)式建筑仅存的一例,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7、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当今的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西安大雁塔,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名称由来,大雁塔,真的与雁有关吗?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

8、身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唐朝高僧玄奘于公元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公元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雁

9、塔。名称延续至今未变。,(二)以上海、深圳为代表的近现代旅游文化,上海,上海,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有超过2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其中大部分属汉族江浙民系,通行吴语上海话。,上海又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今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上海是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上海外滩,外滩

10、(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历史,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开始对外开放。 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租界俨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

11、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三)以平

12、遥、丽江为代表的古城旅游文化,掌故,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扩建后的平遥城规模宏大雄伟,城周长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平遥,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 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 北城门为龟尾,

13、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 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平遥古城,丽江,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

14、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丽江,(四)以香港、澳门为代表的东西方融合旅游文化,澳门,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和路氹城四部分组成,在总面积共32.8平方公里生活了50余万人,这也使澳门成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澳门北与广东省的珠海市拱北连接;西与同属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面则与另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相距60公里,中间以珠江口相隔。澳门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其著名的纺织品、玩具、旅游业、酒店和娱乐场使得澳门长盛不衰。因此,澳门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之一。,简介

15、,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澳门从中国秦朝起已经是中国领土,中国元朝海军长期在珠三角附近巡逻。即使1557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但明朝政府仍然在澳门境内行使主权,包括接受澳门葡萄牙人每年缴纳的地租,设立海关征收舶税,置守澳官及以香山县令(知县)落实行政管理权,及执行最终的司法处分权。就征收舶税而言,明朝在澳门妈阁庙附近本就设有河舶所。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开始,清廷对外国人防备很严,前来广州的外国商船,均必须先停舶在澳门,向澳门同知申报进口。澳门的英文名Macau,因在妈祖庙旁,葡萄牙人问时,本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音译),中国大陆多拼写为Ma

16、cao。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占领澳门,澳门开始被葡萄牙强行租借,这也成为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结束对澳门的管理,澳门主权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博彩业,旅游博彩业是澳门主要的经济动力之一,其中包括作为澳门最大直接税来源的博彩业,及其它如酒店、饮食、零售等行业,对推动澳门经济的发展相当重要。 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及服务业是澳门最重要的外汇来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门旅游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自1992年起,旅游业的收入已经超过出口产值。特区政府成立后,旅游业发展步伐更为迅速。 旅客大陆(54.5%)、香港(31.6%)和台湾(6.5%)。,威尼斯人酒

17、店,第二节 名镇旅游文化,一、我国名镇的地域分布 江南古镇,是个集合概念,在地理学上,泛指“长江以南古镇”,尤其以江南水乡古镇为典型,代表性的有:江苏的周庄、甪直、同里,浙江的西塘、乌镇、南浔。江南,原意江之南。 “江”,汉语特指大江、长江。故,江南古镇,一般与水相关,“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是典型画卷。 “水”文化和“古”文化的交点,是江南古镇的魂。“留存历史风貌、激活现代功能”和“生态居住”。江南古镇,是文化遗产群,主要包括古镇古建筑群、古镇老街区、古镇民俗等。,西塘,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

18、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到元代初步形成 市集。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似诗如画的自然环境,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古镇区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为国内外研究古建筑的专家学者所瞩目。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

19、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西塘坐落在水网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处“一线天”。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均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到了西塘,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这里的街道临河而建,商铺的生意就在河边做成。往昔,水乡农家的出行以河为道,以舟代步,许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边进行,为此,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又可遮阳避雨的特殊建筑廊

20、棚便应运而生,并代代传承,相沿成习。 实用的廊棚是水乡特有的建筑,西塘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已变成当代人赏古、探幽的休闲一餐。 西塘是个平民化的小镇,所有一切都如此朴素,没有周庄的繁华,没有南浔的富甲之态,没有浓厚的商业氛围!但是西塘的独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西塘,第三节 古村落旅游文化,封开杨池古村人文飘香的世外桃源杨池古村位于封开县罗董镇,始建于明末,是一个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世外桃源,古村四周有四大奇泉,泉水长年不断,冬夏迥异。被誉为“岭南第一村”的杨池古村,完整保留了明清古建筑群落的风貌,青砖、灰瓦、麻石和小巷整个村寨顺着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立体感强,通风、取光、排水理想

21、。古村里60多座古屋清一色砖木结构,石砖垒成窄门高屋,村落巷道如梳齿般纵向排列,为中国民居里为人称道的“梳式布局”。而古宅内壁画、灰塑和木雕精美异常,村里更有许多“墙壁文化”,庭院的墙壁到处是书法、绘画、描摹,或张贴名人书画,洋溢着村落中少有的文化气氛。,杨池古村整座村子都是青砖建造,目前有60多间砖木结构古屋。硬山顶或歇山顶房屋,昭示着明显的明清风格。建筑物均用经过人工精心雕琢的大块长方形花岗石垫砌底角,起到了很好的防潮、防蛀、防塌作用,无其它古屋那种青苔横生的痕迹。整个建筑结构严密、匀称,造型美观、精致,门窗造型奇特。走进屋内,先后有大门、屏风等,有的甚至有连环小门相叩;抬头向上望,屋脊翘

22、起,瓦脊上和正门上方雕镂有花鸟虫鱼、龙凤麒麟等民间工艺品,手工精巧,惟妙惟肖,并有书法、摹描、图画图案等,真是图文并茂。杨池古村房屋的底层均用花岗岩石条砌筑(据说这样可以起到防潮、防蛀的作用),上层则用青砖。因此,杨池村的古屋均没有其它地方古屋常见的青苔横生的现象,杨池古村原貌依然,由于杨池村处于大山深处,因此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民风,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来形容最为确切。走进杨池村就如同走进古代的广信,抬头就可以看到门楣上悬挂着“恩贡”的古代牌匾。杨池古村淳朴的民风,优美的景色,使得它更美,更迷人。,杨池古村的“叶氏大宗祠”是杨池古民居的建筑精华,无论是木雕还是灰塑、壁画,都是岭南古建筑中非

23、常罕见的装饰。“叶氏大宗祠”的3间厅房内,8根木制顶梁柱通体散发古木香味,上面镌刻着工整的对联。据说,这8根梁柱是由8根杉木打造而成的,自明朝年间修建“叶氏大宗祠”时就一直留存到现在,虽历经400年风雨沧桑依旧屹立不倒。广州市文物保护部门有关专家指出,岭南地方古建筑的特色之,就是支撑主体古建筑的“檐柱”,其整体均由一块石料打凿而成。而“檐柱”由木制成则是北方古建筑特色,在“叶氏大宗祠”出现用杉木作“檐柱”,这在岭南古建筑中是十分罕见的。,小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知书达理。村民出门不用关闭家门。他们显然懂得这些古居的价值,十分注意保持村子的建筑风格,即便是现在生活富裕了,家里盖起了小洋楼,但仍不忘将古居按原样保留,使远道而来的客人有幸一睹明清古居的迷人风姿。,封开县杨池古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