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章、电阻式传感器,1 工作原理 2 金属应变片的主要特性 3 测量电路 4 应变式传感器应用,返 回,2,横截面为A的物体受到外力F的作用并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引起的内力称为应力,即,应变是表征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相对变形大小的无量纲物理量。设物体原长为l,受力后纵向产生l的形变,则应变为:,纵向应变、横向应变r,则:,(为泊松比),由胡克定律:当应力未超过某一极限值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E为弹性模量),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3,工作原理,1.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效应: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F l、A 、 R,上一页,返 回
2、,下一页,此式可看出,电阻值的相对变化率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4,电阻的灵敏系数,对于半径为r,长度为l的圆导体,A=r2,A/A=2r/r 又由材料力学可知,在弹性范围内,,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为导体的纵向应变,其数值一般很小,常以微应变度量; 为电阻丝材料的泊松比,一般金属=0.30.5; 为压阻系数,与材质有关;为应力值;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5,金属电阻的灵敏系数k0,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 材料的电阻率随应变引起(压阻效应),金属材料:k0以前者为主,则k01+2=1.73.6 半 导 体:k0值主要是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6,应变片的基本结构与种类,敏感
3、栅 直径为0.025mm左右的合金电阻丝 丝绕式 基 底 绝缘覆盖层 保护,位移、力、力矩、加速度、压力,弹性敏 感元件,应变,外力作用 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 应变片敏感栅随同变形 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应变片,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7,应变片的结构,图3-2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结构,丝式 箔式,8,9,应变片的类型和材料,金属丝式金属箔式金属薄膜式,回线式 短接式,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见P23,10,金属丝式应变片,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金属电阻丝应变片的基本结构 1-基片;2-电阻丝;3-覆盖层;4-引出线,11,金属电阻应变片,材料电阻率随应变产生的变化很小,可忽略,应变片电
4、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片纵向应变成正比, 并且对同一电阻材料, K0=1+2是常数。 其灵敏度系数多在1.73.6之间。,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12,金属箔式应变片,在绝缘基底上,将厚度为0.0030.01mm电阻箔材,利用照相制板或光刻腐蚀的方法,制成适用于各种需要的形状,箔式应变片,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13,箔式应变片的外形,14,优点 :,(1)尺寸准确,线条均匀,适应不同的测量要求, (2)可制成多种复杂形状尺寸准确的敏感栅 (3)与被测试件接触面积大,粘结性能好。 散热条件好,允许电流大,灵敏度提高。 (4)横向效应可以忽略。 (5)蠕变、机械滞后小,疲劳寿命长。,上一页,返 回,
5、下一页,15,采用真空蒸发或真空沉积等方法在薄的绝缘基片上形成厚度在0.1m以下的金属电阻材料薄膜敏感栅,再加上保护层,易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优点:应变灵敏系数大,允许电流密度大,工作范围广,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问题:难控制电阻与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金属薄膜应变片,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16,金属应变片的主要特性,(一)灵敏系数 (二)横向效应 (三)温度误差及其补偿,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17,应变片的电阻值 R,应变片在未经安装也不受外力情况下,于室温下测得的电阻值R 电阻系列:60、120、200、350、500、1000可以加大应变片承受电压,电阻值大 输出信号大,敏感栅尺寸也增大
6、,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18,(一)灵敏系数,“标称灵敏系数”:一批产品中抽样5的产品来测定,产品受轴向单向力(拉或压),测量得到k,取其平均值及允许公差值。,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电阻丝的灵敏系数k0,粘结层传递变形失真 还存在有横向效应,原因:,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19,(二)横向效应,敏感栅是由多条直线和圆弧部分组成 直线段:沿轴向拉应变x,电阻 圆弧段:沿轴向压应度y 电阻,K (箔式应变片),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l,y,x,20,横向系数,21,横向效应,应变片的横栅部分将纵向丝栅部分的电阻变化抵消了一部分,从而降低了整个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带来测量误差,其大小与敏感栅的
7、构造及尺寸有关。敏感栅的纵栅愈窄、愈长,而横栅愈宽、愈短,则横向效应的影响愈小。,22,(三)温度误差及其补偿,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1、敏感栅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将引起误差。当环境温度变化t 时,敏感栅材料电阻温度系数为,则引起的电阻变化为:2、试件材料的线膨胀引起的误差。当温度变化t时,因试件材料和敏感栅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应变片将产生附加拉长(或压缩),引起的电阻变化为:,温度误差,23,相应的虚假应变输出为:,有以上两部分可得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总电阻变化为:,24,温度补偿,线路补偿法电桥补偿法、热敏电阻单丝自补偿法 自补偿法组合式自补偿法,温度补偿,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2
8、5, 电桥补偿法,U0,R1,R4,R3,U,Rb,F,F,R1,Rb,U0,R1R,R4,R3,U,RbR,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26,电桥补偿法,优点:简单、方便,在常温下补偿效果较好, 缺点:要求两应变片和两弹性元件的特性完全相同;在温度变化梯度较大的条件下,很难做到工作片与补偿片处于温度完全一致的情况,因而影响补偿效果。,R1 +R,Rb -R,27, 应变片的自补偿法,粘贴在被测部位上的是一种特殊应变片,当温度变化时,产生的附加应变为零或相互抵消,这种应变片称为温度自补偿应变片。利用这种应变片来实现温度补偿的方法称为应变片自补偿法。 a. 选择式自补偿应变片 b. 双金属敏感栅自补
9、偿应变片,28,a.选择式自补偿应变片,优点:容易加工,成本低, 缺点:只适用特定试件材料,温度补偿范围也较窄。,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由式(2.1.16)可知,实现温度补偿的条件为当被测试件的线膨胀系数g已知时,通过选择敏感栅材料,使下式成立(2.1.21)即可达到温度自补偿的目的。,29,组合自补偿法,b. 双金属敏感栅自补偿应变片,敏感栅丝由两种不同温度系数的金属丝串接组成,选用两者具有不同符号的电阻温度系数 调整R1和R2的比例,使温度变化时产生的 电阻变化满足,通过调节两种敏感栅的长度来控制 应变片的温度自补偿, 可达0.45m/的高精度,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30,热敏电阻补偿
10、,T K,Rt,URt,U = (Ui URt),K,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T,31,其它参数,应变极限 机械滞后 最大工作电流 零漂和蠕变,32,第三节 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及接口,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1 直流电桥2 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33,半导体固态压阻式传感器,压阻效应 优点: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体积小、工作频带宽、测量电路可与敏感部分一体化等。 主要类型:1)体型半导体应变片(类似金属应变片,需粘贴)2)扩散式半导体应变片:粘贴和非粘贴形式,34,1. 直流电桥,直流电桥的工作原理,R1R4=R2R3 R1/R2=R3/R4,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0时电桥平衡平衡条件 :,
11、35,恒流源供电与恒压源供电对比,36,2不平衡直流电桥的工作原理及灵敏度,当电桥后面接放大器时, 电桥输出端看成开路.电桥的输出式为:,应变片工作时,其电阻变化Ri,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37,采用等臂电桥,即R1= R2= R3=R4=R 。此时式(2.1.24)可写为,当Ri R ( i=1,2,3,4) 时,略去上式中的高阶微量,则,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2.1.17,38,上式表明:, Ri R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若相邻两桥臂的应变极性一致,即同为拉应变或压应变时,输出电压为两者之差;若相邻两桥臂的应变极性不同,则输出电压为两者之和。 若相对两桥臂应变的极性一致
12、,输出电压为两者之和;反之则为两者之差。 电桥供电电压U越高,输出电压U0越大。但是,当U大时,电阻应变片通过的电流也大,若超过电阻应变片所允许通过的最大工作电流,传感器就会出现蠕变和零漂。 增大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可提高电桥的输出电压。,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39,2. 电压灵敏度应变片工作时:电阻值变化很小,电桥相应输出电压也很小,一般需要加入放大器进行放大。由于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比桥路输出阻抗高很多,所以此时仍视电桥为开路情况。当受应变时:若应变片电阻变化为R,其它桥臂固定不变,电桥输出电压Uo0,则电桥不平衡,输出电压为,40,41,设桥臂比n=R2/R1,由于R1R1,分母中R1
13、/R1可忽略, 并考虑到平衡条件R2/R1=R4/R3, 则上式可写为,电桥电压灵敏度定义为,42,分析: 电桥电压灵敏度正比于电桥供电电压, 供电电压越高, 电桥电压灵敏度越高,但供电电压的提高受到应变片允许功耗的限制,所以要作适当选择; 电桥电压灵敏度是桥臂电阻比值n的函数,恰当地选择桥臂比n的值,保证电桥具有较高的电压灵敏度。 ,?当E值确定后,n取何值时才能使KU最高?,43,分析:思路:dKU/dn = 0求KU的最大值,求得n=1时,KU为最大值。即在供桥电压确定后,当R1=R2=R3=R4时,电桥电压灵敏度最高,此时有,结论:当电源电压E和电阻相对变化量R1/R1一定时, 电桥的
14、输出电压及其灵敏度也是定值,且与各桥臂电阻阻值大小无关。,44,双臂桥和全桥的灵敏度?,45,采用等臂电桥,即R1= R2= R3=R4=R 。此时式(2.1.24)可写为,当Ri R ( i=1,2,3,4) 时,略去上式中的高阶微量,则,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2.1.17,46,47,如果Ri R不成立,则利用2.1.17式将产生非线性误差。考虑采用单臂电桥时,R1桥臂变化R,假设R1/R11,则可略去分母中的R1/R1项 ,得理想的线性关系为:,而实际输出电压为:,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电桥的相对非线性误差为,2.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48,减小非线性误差 采用的措施为:,(1)采用半
15、桥差动电桥,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49,R1R2R3R4=R,R1R2=R,严格的线性关系 电桥灵敏度比单臂时提高一倍 温度补偿作用,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50,图3-10 差动电桥,减小和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51,半桥差动:在试件上安装两个工作应变片,一个受拉应变,一个受压应变, 接入电桥相邻桥臂。 该电桥输出电压为,若R1=R2,R1=R2,R3=R4,则得,可知:Uo与R1/R1成线性关系,无非线性误差,而且电桥电压灵敏度KU=E/2,是单臂工作时的两倍。,52,全桥差动:电桥四臂接入四片应变片,即两个受拉应变,两个受压应变,将两个应变符号相同的接入相对桥臂上。若R1=R2=R3=R4,且R1=R2=R3=R4,则,结论:全桥差动电路不仅没有非线性误差,而且电压灵敏度为单片工作时的4倍。,53,3.3.2 交流电桥引入原因:由于应变电桥输出电压很小,一般都要加放大器,而直流放大器易于产生零漂,因此应变电桥多采用交流电桥。 ,54,典型接口电路,55,56,57,第四节 应用,58,汽车衡称重系统,59,材料应变的测量,斜拉桥上的斜拉绳应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