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章 流通加工管理,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流通加工的概念、地位和作用;熟悉流通加工的内容及其经济效益,以及流通加工管理的职能与内容;掌握流通加工的类型及常用流通加工方法和技术;了解流通加工的投资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不合理流通加工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关键概念:,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 流通加工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of distribution processing),本章主要内容:,8.1 流通加工管理概述 8.2 流通加工的类型与方法 8.3 流通加工管理 8.4 流通加工合
2、理化,8.1 流通加工管理概述,8.1.1流通加工的涵义 8.1.2流通加工的地位和作用 8.1.3流通加工的内容及经济效益 8.1.4流通加工管理的职能与内容,8.1.1 流通加工的涵义,1.流通加工的概念流通加工是流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的职能是将生产及消费联系起来,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完成商品所有权及实物形态的转移。因此,流通与流通对象的关系,一般不是改变其形态而创造价值,而是保持流通对象的已有形态,完成空间的转移,实现其“时间效用”及“场所效用”。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即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
3、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方便用户、提高物流效率、促进销售和维护产品质量,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再加工。简言之,在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称为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和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8.1.1 流通加工的涵义,2.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比较流通加工和一般生产加工相比较,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生产管理方面无显著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加工内容等方面差别较大。,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异同,8.1.2 流通加工的地位和作用,1.流通加工在物流中的地位 1)流通加工方便了用户。 2)流通加工有效地完
4、善了流通,为流通部门增加了收益。 3)流通加工是物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 4)流通加工为配送创造了条件,是物流配送的先导环节。 2.流通加工在市场上的地位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保证。在商流与物流的联系中,流通加工表现得最为直接(除不经任何加工即可消费的产品外)。图8.3所示,流通加工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市场销售。其中,与之相联系的运输方式、储存手段、配送形式等只能看作为流通加工多样化目的。,8.1.2 流通加工的地位和作用,3.流通加工的作用 流通加工之所以会出现并得到发展,是因为生产环节的加工活动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消费的需要。从生产方面,要想保持生产的高效率,产品的规模就不能太复杂;从消费方
5、面,则要求产品是多样化的,因此,需要对生产出来的定型产品再做进一步的加工。这种加工过去往往是由用户来进行的,有很多缺点,如设备的投资大、利用率低、物资利用率不高、加工质量差等。而当这种加工从生产者和用户环节中剥离出来,设置于流通环节,流通加工就诞生了。流通加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弥补了生产领域的加工不足 2)节约材料、降低物流成本 3)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4)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5)创造产品附加值,提高用户服务水平 6)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7)充分发挥各种输送手段的优势 8)改变功能,提高收益,8.1.3 流通加工的内容及经济效益,1.流通加工的内容 流通阶段的加工,即物流加工
6、,处于不易区分生产还是物流的中间环节,尽管它可以创造性质和形态的使用效能,但还是应该从物流机能拓展的角度将其看作物流的构成要素为宜。流通加工的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的流通加工 2)消费资料的流通加工 3)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8.1.3 流通加工的内容及经济效益,2.流通加工的经济效益 流通加工的经济效益可以表述为流通加工的劳动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对比关系。在具体的加工部门可表现为流通加工的数量和实现的价值与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对比关系。 1)直接经济效益 (1)流通加工的劳动生产率高 (2)流通加工可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3)流通加工可提高加工设备的利用率 (4)流通加工可提高被加
7、工产品的质量,8.1.3 流通加工的内容及经济效益,2.流通加工的经济效益 2)间接经济效益 (1)流通加工能为许多生产者缩短生产的时间,使他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生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 (2)流通加工部门可以用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的加工设备为更多的生产或消费部门服务,这样可以相对地减少全社会的加工费用支出。 (3)流通加工能对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起中介作用。它可以使生产部门按更大的规模进行生产,有助于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流通加工可以在加工活动中更为集中、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比生产企业加工更能提高加工的经济效益。 (5)流通加工为流通企业增加了收益,体现了物
8、流的“第三利润源泉”。,8.1.4 流通加工管理的职能与内容,1.流通加工管理的职能从管理的职能方面分析,流通加工应当强调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 2.流通加工管理的内容流通加工的管理,从其本质来说,和生产领域的生产管理一样,是在流通领域中的生产加工作业管理。所不同的是,流通加工管理既要重视生产的一面,更要着眼销售的一面,因后者是它加工的主要目的。流通加工管理工作,可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和销售管理等。,8.2 流通加工的类型与方法,8.2.1流通加工的主要类型 8.2.2常用流通加工方法与技术,流通加工的形式很多,按照其加工的目的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
9、足的流通加工 2为满足需求多样化进行的流通加工 3以保存产品为目的的流通加工 4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流通加工 5为方便消费、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 6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 7以实施配送为目的的流通加工 8为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合理化的流通加工 9以提高经济效益,追求企业利润为目的的流通加工 10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8.2.1 流通加工的主要类型,1.钢板剪板及下料的流通加工 2.水泥熟料的流通加工 3.商品混凝土流通加工 4.木材的流通加工 5.煤炭及其他燃料的流通加工 6.平板玻璃的流通加工 7.机械产品及零配件的流通加工 8.生鲜食品的流通加工,8.2.2 常用流通加工
10、方法与技术,8.3 流通加工管理,8.3.1流通加工的投资管理 8.3.2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 8.3.3流通加工的技术经济指标 8.3.4流通加工中心的布局 8.3.5提高流通加工效益的途径,8.3.1 流通加工的投资管理,由于流通加工是在产需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环节,所以它延长了商品的流通时间,增加了商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许多降低经营效益的因素。因此,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加以论证,综合比较分析后,方能最终决定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设置流通加工的可行性分析 流通加工只是生产加工制造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否需要进行流通加工应进行认真的可行性分析。
11、1) 从生产领域分析 2) 从消费领域分析 3) 从物流过程分析 4) 从经济角度分析 2.设置流通加工的经济性分析 流通加工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加工,在技术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投资建设时要重点考虑的是经济上是否划算。 3.投资决策和经济效果评价 流通加工项目的投资决策和经济效果评价,主要使用净现值法、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8.3.2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1.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 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是指对流通加工生产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任务的下达,人力、物力的组织与协调,生产进度的控制等。 流通加工生产管理内容及项目很多,如劳动力、设备、动力、财务、
12、物资等方面的管理。对于套裁型流通加工,其最具特殊性的生产管理是出材率的管理。这种流通加工形式的优势就在于物资的利用率高,出材率高,从而获取效益。对于集中下料类型的流通加工,应重视对原材料有效利用的管理,不断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2.流通加工的质量管理 流通加工的质量管理,应是全员参加的、对流通加工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它包括对加工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加工后的产品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都应符合有关标准。 流通加工除应满足用户对加工质量的要求以外,还应满足用户对品种、规格、数量、包装、交货期、运输等方面的服务要求。对产品的流通加工绝不能违背用户的意愿,由加工单位自作主张,脱离用户的生产实际,
13、这样对用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流通加工的服务质量,只能根据用户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8.3.3 流通加工的技术经济指标,1.流通加工建设可行性指标 流通加工仅是一种补充性加工,规模、投资都必然低于生产性企业,其投资特点是,投资额较低,投资空间短,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收速度快且投资效益较大。因此,投资可行性分析可采用静态分析法。 2.流通加工日常管理指标 由于流通加工的特殊性,不能全部搬用考核一般企业的指标。例如,在八项技术经济指标中,对流通加工较为重要的是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指标,此外,还有反映流通加工特殊性的指标:,8.3.4 流通加工中心的布局,1以实现物流为主要目的的流通加工中心 以实现物
14、流为主要目的的流通加工中心应设置在靠近生产地区。经这种加工中心的货物能顺利地、低成本地进入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如肉类、鱼类的冷冻食品加工中心,木材的制浆加工中心等。 2以强化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流通加工中心 以实现销售,强化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流通加工中心应设置在靠近消费地区。经这里加工过的货物能适应用户的具体要求,有利于销售。如平板玻璃的开片套裁加工中心等。,8.3.5 提高流通加工效益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流通加工的效益: 1.要合理划分加工的供应区域。一般按经济区域来组织流通加工,便于使流通加工与物资流通系统协调一致,提高加工的整体功能。 2.加工点的分布要合理。加工点一般都设在消
15、费地,要注意同一层次、同一形式的加工点在同一地区的数量和消费需求的数量相平衡,防止重复或短缺。大型的物流企业可自行建立加工企业,中小型的物流中心可和其它加工企业进行协作加工。 3.在大型的中心城市应设立综合性的流通加工中心,注意加工机构、种类的齐全。实现加工的社会化服务。 4.加工企业应注意,加工的品种根据加工网络的分工来确定;加工的规模根据流通量的大小来确定;加工的技术水平根据物资的特点来确定。,8.4 流通加工合理化,8.4.1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现形式 8.4.2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领域中对生产的辅助性加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有效地补充和完善了生产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是
16、,设计不当,会对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产生负效应,所以应尽量避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不合理的流通加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4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8.4.1 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现形式,8.4.2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1.流通加工合理化考虑的因素 进行流通加工需要一定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专用工具,并需要将劳动力与之合理配合。在设置流通加工时,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折,并掌握相关的流通加工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流通加工子系统可依据加工物品、销售对象和运输作业的要求,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选择加工场所与分析加工过程的
17、安全性、经济性; 2)加工机械的配置与空间组织; 3)流通加工的技术、方法; 4)流通加工作业规程: 5)加工质量保障体系; 6)加工对象如产品的销售渠道与销售市场情况; 7)满足客户需要的指标及考核; 8)降低流通加工费用; 9)流通加工组织与管理;等等。,8.4.2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2.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流通加工合理化是指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现象,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做到流通加工的整体优化。为避免各种不合理现象,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1)加工和配送结合 2)加工和配套结合 3)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4)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5)加工和节约相结合,8.4.3 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有大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有: 1.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可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造成的能源,减少浪费和空气污染。 2.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的集中加工减少了居民分散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