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九年级化学大纲与考点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知识点与考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三、两个重要实验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四、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2.固体药品的取用3液体药品的取用4. 物质的加热5.托盘天平的使用6.仪器的连接7.仪器的洗涤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1 空气1,空气成分的发现史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3,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4,混合物和纯净物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6,空气
2、的污染和防治措施课题 2 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3,氧气的用途4,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5,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课题 3 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2,分解反应3,催化剂与催化作用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1 分子和原子1.分子(1)分子的概念(2)分子的性质2.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3.从分子角度解释问题4.原子(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原子的性质: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原子也是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间也有间隔;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显电性。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3、,形成新物质的分子。5.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6.物质的组成(1)宏观角度: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2)微观角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3)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4)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宏观和微观不可以混淆。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课题 2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3.相对原子质量4.核外电子的排布
4、规律5.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6.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7.离子的形成8.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课题 3 元素()1.元素2.元素符号3元素与原子的比较4.元素周期表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 1 爱护水资源()1.水资源现状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课题 2 水的净化()1纯水与天然水2.水的净化方法3.过滤4.蒸馏5.硬水及其软化课题 3 水的组成()1.氢气2.水的组成测定3.单质和化合物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2.化合价3.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1 质
5、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探究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探究实验 2: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2.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1)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聚合成新物质。原子也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物质。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原子的数目也不会改变,只是重新组合。(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化学方程式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及步骤(1)书写化学
6、方程式的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 2(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3)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根据题意,设出未知量,通常求什么设什么。(2)正确完整的写出化学方程式(3)求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把相关的已知质量和未知质量写在相应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下面(4)列出比例式(5)求出未知量(6)简明的写出答案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或另一生成物的质量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3)已知反应物和生
7、成物的质量求化学式或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1.碳的单质(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3.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4.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课题 2 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2.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4.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二氧化碳的用途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
8、室效应5.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6.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7.一氧化碳的用途8.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1.燃烧: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3.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6.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7.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课题 2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1.化学变化中的
9、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2.化石燃料的使用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4.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 1 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2.金属物理性质3金属之最4.金属的性质与用途5.合金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镁、铝:(2)铁、铜2.金属与酸反应:金属 + 酸 盐 + H 23.金属与盐反应:金属 + 盐 另一金属 + 另一盐 4.金属的活动顺序5.置换反应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验证方法7.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8.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先后次序问题:反应物的金属与盐中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相隔越远,
10、越先反应。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矿石: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做矿石。2.铁的冶炼(1)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2)工业高炉炼铁4.铁生锈的实验5.除去铁锈的方法6.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7.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 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特点:稳定性 均一性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4.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确定5.溶液的用途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三、乳化现象课题 2 溶解度()一、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
11、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4.浓溶液和稀溶液二、溶解度()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称为溶解性,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来描述。2.固体溶解度3.气体溶解度2. 影响因素 外因: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降低,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溶 液 的 质 量溶 质 的 质 量 溶 剂 的 质 量溶 质 的 质 量溶 质 的 质 量%10gs分 数饱 和 溶 液 中 溶 质 的 质 量二
1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液的混合计算依据:混合前各溶液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2.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第十单元 酸碱盐()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溶液的酸性和碱性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二、常见的酸1.盐酸和浓硫酸2.盐酸的化学性质3.硫酸的化学性质 4.酸的化学性质 三、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氨水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3.碱的化学性质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中和反应(实验 10-9)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良土壤2.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溶液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 2.pH 试纸的测定方法第十一单元 生活中的化肥学校都是让学生自己看,基本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