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必做题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 飞翔() 遒劲() 咽() B.橘子() 廖廓() 漫江() 急燥() C.携手() 静寂() 遏制() 苍茫()D.峥嵘() 沁园春(qn) 砥柱() 姓曾()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奔放)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僧侣)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击(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3.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这
2、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 )A.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C.意动用法 D.名词做该句主语5.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6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
3、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D.本词“立” “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 “问”等词暗写国
4、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27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 ,有三句话可以回答“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这三句话是: , , 。8 沁园春长沙写于 1925 年 10 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抒发了作者对_的感慨和_、_、_的豪情壮志。9 “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 ,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 、 、 、 、 、 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 、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 ”字,写出了秋天里
5、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10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 ” ,该字主要统领了 几句,这几句从 、 、 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11有人说, 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颇有“秋日胜春朝”的意趣。请你举例印证这种说法。二、选做题(一)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习题。忆秦娥娄山关1935 年 2 月 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 头越。从 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2.填空(1) “忆秦娥”是这首词的 ;“
6、娄山关”是这首词的 ,它跟词的 有关。(2)这首词颇具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主要原因在押韵上,如上阕的“ ”“ 3”“ ”,下阕的“ ”“ ”“ ”;其次,作者使用了 修辞方法,将每阕的中间部分紧密连接在了一起。1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在括号后打“”或“”(1)从“西风” “雁” “霜”这些意象的使用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在秋季。 ( )(2)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意思是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 ( )(3)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清晨凄清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 )(4) “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
7、凌乱” ,生动地刻画出撤退时急行军的景象;“喇叭声咽”中的“咽”字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 ) (5) “漫道” ,意思是道路漫长, “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作者用这两个词来说明前行之路漫长而艰难。 ( )(6) “雄关”点出了娄山关的艰险, “从头”一词,可见作者已经是再过此隘了。 ( )14.关于这首词的基调,一般有三说:悲凄说、悲壮说、雄壮说,你认为哪种较合适,请申述理由(写自己的新认识也可)(二)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习题。水调歌头游泳1956 年 6 月 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
8、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5.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概和开阔的胸怀。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诗人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诗人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C.“子在川上曰”的“子”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前景。16.“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 )A.巫山
9、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17.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写在大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4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沁园春长沙参考答案1.C 2.B 3.C 4.C 5. D 6.D(“由此转入写游泳” 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10、,还看今朝。 8. 国家命运 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9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竞” ;10 “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精神风貌、活动、志趣;同学少年。11从词的上阕由“看”字所总领的七句诗,可以体验到树林染上了红色,秋水碧绿清澄,水面千帆竞发,雄鹰翱翔长空,鱼儿轻快游动,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充满了生命的壮美和力度。12.(1)词牌 词题 内容 (2)烈 月 咽 铁 越 血 顶针13.(1)(2
11、)(3)(4)(5)(6)14.略 15.C 16.C 17.D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1956 年,我国的农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初步完成,工、农业生产都处在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武汉长江大桥工程,也已全面铺开。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于这年的5 月到南方各地视察,5 月下旬由长沙转来武汉,故诗中云:“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汉鱼。 ”吴主孙皓曾准备将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往武昌,百姓反对,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毛主席这里既是实写自己的活动,两句又暗中活用典故,表明如今祖国南北统一繁荣,无论那里都是好地方,已远非昔时可比。毛主席经常畅游长江,在这场与风浪急流拼搏的过程中,他才得以达
12、到心旷神怡,舒缓自得的境界的。下边笔锋急转,而又是极自然地引用孔子的话说,时光就如眼前的流水一般,白天黑夜不停地奔驰而去。上阕最后这句作为伏笔,也水到渠成地引发出下阕着重阐发国家建设和宏伟篮图的铺叙:先写眼前风光,也就是所见江上交通枢纽工程的具体位置和环境;飘动着东来西往船帆的长江两岸,是武昌的蛇山和汉阳的龟山。在这雄伟的山水之上,当时正在修建跨越天堑长江的铁路兼公里大桥,故云“起宏图” 。这已经使人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但下边诗人用一“更”字,把读者的兴趣推向更高潮。是说我们的建设远不止于此,还准备在长江西段的三峡一带修筑大坝,借助巨大的水力发电,造福人民。修起大坝,截断了这一大水。水力发电,又将造福于中国人民。想来依旧安然无恙的巫山神女,能不为眼前的巨大变化,而感到吃惊!巧妙地运用典故,深化了主题,又富有情趣,使作品大为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