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宋词赏析 李清照.ppt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10054271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赏析 李清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宋词赏析 李清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宋词赏析 李清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宋词赏析 李清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宋词赏析 李清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李 清 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词意画,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词意画,醉花阴,【题解】,见漱玉词。题为“重阳”。花庵词选作“九日”。宣和二年(1120)赵明诚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次年重阳,李清照由青州(今山东益都)书寄此词。 此词在描写重阳节天气、时令、气候、景物之中融和作者凄凉寂寞心情。“莫道”三句一气呵成,点明主题,暗示相思之苦,忧愁之深,为千古名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2、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词意画,【题解】,见花庵词选题为“别愁”。此词当作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已(1101)。相传李清照结褵不久,其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帕书此词以送之。(伊世珍嫏嬛记)此词抒写伉俪深情,倾吐相思之苦,感情真挚深笃,态度坦率大方,后之论词者,无不为之折服。,绝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后),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早有诗名,为晁补之赏识。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婚后夫妇唱和,共同从事书画金石的收

3、藏、研究。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亲历变乱,颠沛流离,晚年尤寂寞。,李清照,他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才学之士,进士出身。 ;母亲王氏是状元的孙女,她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王拱辰先后还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王氏也工于文章。由于家庭的熏陶,清照年少时就有了诗名。,其词现存七十多首。前期作品多写闺情相思,表现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热情明快。,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意,【题解】,这是一篇追述往事之作,写的是少女时 代的一次郊游。调子活泼轻快,

4、语言明净, 画面优美, 是首绝妙的 好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沈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词书和画 曹德兆,【题解】,见漱玉词。李清照在北宋灭亡之前,颇多饮酒、惜花之词,风格清俊、旷逸,反映其早年悠闲风雅之生活情调,此即其一。此词蕴藉了对春光一瞬,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体现女词人的高雅情趣。,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展现了生活中的一段翦影;有对白,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真是一篇奇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里的疏字,是疏狂之意,而不是一般的稀疏的意思。在这时节,花开得正好,偏偏风雨 .,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

5、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安上已脱是女,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李清照月夜行吟图,浣溪沙,秀面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6、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题解】,这是李清照一首吟叹离愁别绪的名作。应属于词人早期作品。语言委婉含蓄,曲尽其妙。,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

7、沐?谁适为容?”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前两句与下文的“任”遥应,只是“慵”的表现。第三句点出“慵”;1至5句皆写“慵”: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奁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日上帘钩,无心欣赏,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致其极也。易安写“慵”,意在写愁。,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表达的是吞吐往复的复杂心情、情绪。后人常用之,“欲说还休”几成一种模式。,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愁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天。,

8、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晋代诗人陆机的文赋: “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登台。”朱淑真得家嫂书:“非干病酒与悲秋。”,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有“渭城”、“阳关”的字样,谱乐后常简称渭城或渭城曲、阳关或阳关曲。阳关是唐宋时流传最广、传唱最久的送别曲,故人们常借阳关代指送别曲。,念武陵人远,烟锁秦

9、楼,“武陵人”有两个来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典出这里的“武陵人”每每喻指隐居者,喻指居仙境者、居乐土者。,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中,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道迷入山。溪边有两女子,姿容绝妙,虽留半年,怀土求归,既已至家。”本来“武陵”与“天台山”, 一在湖南,一在浙江,两不相涉。或者由于陶记与桃花有关,而桃花在

10、中国文化中常常隐含性的意味,唐宋诗词中常把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与“武陵人”的故事嫁接或杂 糅在一起,这样“武陵人”自然就增添了一份性 的色彩,从而成为外遇者的代名词。,陈祖美李清照评传:“李清照的念武 陵人远的寓意,说白了就是担心赵明诚有天 台之遇,也就是类似于今天所说的外遇 或桃花运。”,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秦楼”盖有三义: (1)指仙人居处。 杜牧梅诗:“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2)指有一定身份的女子宅第。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3)指妓院或青楼。,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

11、,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1 本篇选自王延梯漱玉集注,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声声慢: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二体,这首词是仄韵体。 2 寻寻觅觅:心中有所失,想要寻求点儿什么的样子。 3 戚戚:忧伤貌。 4 乍:突然,骤然。“乍还“,即“刚又“。 5 将息:调养,保养。 6 他:助词。 7 黄花:指菊花。 8 损:副词,犹煞,极。有谁堪摘:有何堪摘,言菊花憔悴得很,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谁:何,什么。一说,没有谁堪与共摘花的兴致。 9 怎生:怎么,怎样。 10 次第:景况,

12、情形。 11 了得:包括得了。了(lio),完毕,了结。,译文,寻呀,觅呀,寻呀,觅呀,我不知是在寻觅什么,只是一味寻觅,我周围的环境是如此的“冷冷清清“,如此的“凄凄惨惨戚戚“。在这天气忽暖忽冷的时候,确实最难养息。喝下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住急疾的晚风的侵袭。北雁飞过来了,正是我伤心的当儿,却又见到了雁行中我从前的老相识。满地菊花堆积,一朵朵、一瓣瓣都已枯萎毁败,现在即使枝头上有菊花,又有谁能和我同摘。我守着窗户,独自一人怎么能挨到天黑。梧桐树叶在秋风中飘零,细雨又洒落在梧桐叶上,这点点滴滴的细雨敲击桐叶的声音一直持续到黄昏,真使我心碎。这种复杂的心情,怎么能用一个“愁“字表白。,【题解】,

13、建炎三年(1129)七月,明诚在行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感疾,病亟。清照自池阳奔建康。八月十八日,明诚卒。清照葬明诚毕,大病。金兵南下之势日迫。清照独留建康,抚 今追昔,不胜身世之感,因作此词。此词反映作者丈夫死后的悲伤愁苦心情。,李清照小像,声声慢, 声声慢亦作胜胜慢、人在楼上。此调有平韵、仄韵两种。毛先舒填词名解云:“词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袅娜。不欲辄尽。”李清照此词,写于南渡之后,为其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一题作秋清。全词通过残秋景色的衬托,抒发了家破夫亡、自己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生活的愁苦惨痛。,内容剖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

14、来风急。”写寒风袭人之时,自己却孤寂无依。“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内容剖析,天气是“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情绪是“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分外凄冷孤寂。在这种特定环境之下,诗人李清照只好求之于酒,希望酒能助她驱寒消愁,然而事与愿违,“三杯两盏淡酒“,却敌不过寒意袭人的晚风,更无法消愁。如今见到了北来的雁,诗人怎能不忆起与丈夫相互唱和、互寄书信的幸福岁月,怎能不为失去丈夫而悲伤。,内容剖析,“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紧承上片的悼亡,哀叹如今无人与我共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刻画自

15、己愁苦悲痛的心境。,内容剖析,看天空,是雁阵南去,诗人想起自己的处境,丈夫赵明诚已到了另一个世界,自己是多么孤寂。这里名为写雁,实为写情,以雁为中介来寄托对亡夫的哀思和怀念。看大地,菊花凋零,遍地堆积。就花来说,因为凋零殆尽,已无花可采摘可欣赏。联系自己与菊花相似的处境,诗人不能不愁。因为失去了丈夫,即使菊花犹在枝头,迎霜怒放,也无人与诗人共摘共赏。,内容剖析,想起与自己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丈夫,诗人百愁交集,有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感受;这点点滴滴洒在梧桐叶上沙沙作响的细雨声,不仅仅是敲击着梧桐叶,而且不断地敲击着诗人的心。使诗人此时此刻极为孤寂悲哀痛苦的心情,竟不能用一个“愁“字来

16、表达。,作品争鸣,声声慢写的是个人愁绪,有无社会意义?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创作的词的代表作。由于词人经历了金人的入侵,国土的残破,个人家破人亡以致流离颠沛的变故,故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一并抒发在她的作品里。虽然她的词所表达的感情是极为沉痛的,写的是也只个人生活,但反映的内容却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且带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写作特点,1善用叠字,以奇取胜。 2层层铺叙,渲染悲愁之情。 3语言质朴自然,令人回味无穷。,1善用叠字,以奇取胜。,词的上片连用十四个叠字,声情并茂,字字打动人心。“寻寻觅觅”,写四处张望若有所失的神态,表现内心极度的空虚;“冷冷清清”,由天

17、寒暗示社会冷漠,表现内心的孤独;“凄凄惨惨戚戚”,在前两句的基础上直抒内心极度凄惨、悲苦的心境。下片“点点滴滴“再次运用叠字,突出悲苦之情,缠绵如不绝细雨,直穿心底,难以排遣。如此大量地运用叠字,并且取得这样好的艺术效果实乃前所未有,堪称奇特大胆。,2层层铺叙,渲染悲愁之情。,全词巧妙而自然地用铺叙的手法,将日常生活加以高度概括,突出地表现了主题。作者以“悲愁“两字贯穿全词,不断变换角度,反复渲染。开首十四叠字,定下情感基调,统领全篇。接着从天气寒冷、晚来风急、雁过伤心、黄花遍地、守窗独坐、梧桐细雨等六个方面反复渲染悲愁伤痛之情。结尾以“愁“字点出,层层铺叙,首尾呼应,将沉痛无比的悲愁,抒发得

18、淋漓尽致。,3语言质朴自然,令人回味无穷。,全篇纯用口语,朴素自然,毫无斧凿之迹。词面意思似浅实深,令人回味无穷。作者描绘的几个画面,其深层含义,难以一时体味尽然。“声声慢“属慢曲,拖音袅娜,更增缠绵悲愁之情。通篇又用仄韵体,押入声韵,读来短促幽咽,饮恨吞声,使悲愁之感,哀叹之情更见浓郁。,绝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出身于宦门,但不慕权贵,敢于大胆发表政见。她早年不避风险,上诗救父;对公爹赵挺之升为宰相,不以为贺反而写诗嘲讽:“炙手可热心可寒。”早在青年时代,她就以唐玄宗荒淫误国、招致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劝宋徽宗:“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李清照的高风亮节不仅表现在她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她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同情陷于外族入侵铁蹄下的人民。她不甘屈辱投降,和丈夫一起流亡江南,耳闻目睹南宋小朝廷只求偏安、不思抗敌的现实,忧国伤时,悲愤交加,写下了掷地有声的铿锵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此歌颂项羽宁肯一死以谢江东父老的英雄豪气,谴责赵构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