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代汉语,副词.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10048751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副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古代汉语,副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古代汉语,副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古代汉语,副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古代汉语,副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曹强向大家問好,古代漢語副詞,副詞是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範圍、時間等內容的詞。古漢語中的副詞通常作狀語,其中少數程度副詞可以作補語。根據意義,古漢語中的副詞主要可以分為程度副詞、範圍副詞、否定副詞、時間副詞、情態副詞、謙敬副詞、語氣副詞和指代副詞等八類。,一、程度副詞,古漢語中的程度副詞一般分為程度高、程度低、逐漸發生變化及表示比較四類。,(一)表示程度高者 主要有“甚、殊、頗、良、尤、至、絕、最、極”等,例如:,鄭 子大叔未至而卒。晉 趙簡子為之臨,甚哀。 左傳定公四年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戰國策趙策四 宗室諸公莫敢為言,唯袁盎明絳侯無罪。絳侯得釋,盎頗有力。 史記袁盎列

2、傳 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 史記李將軍列傳 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史記孝武本紀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東方朔答客難,(二)表示程度低者 主要有“小、少、略、微、頗”等。,太后之色少解。 戰國策趙策 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史記項羽本紀 至於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不可錄。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 史記三代世表序,(三)表示逐漸變化者 主要有“稍、稍稍”兩個,與現代漢語中的“稍、稍稍”意義不同,可譯為“逐漸”。,自繆公以來,稍蠶食諸侯,竟成始皇。 史記秦始皇本紀 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 史記項羽本紀

3、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居七日,胡騎稍稍引去。 漢書韓王信傳,(四)表示比較者 主要有“滋、彌、愈、益、尤”等,表示程度比原來加深,其中“尤”表示和同類相比更加突出,義均可譯為“更加”。,其出彌遠,其知彌近。 老子四十七章 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而愈勤。 韓非子顯學 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二、範圍副詞,古漢語中的範圍副詞內容較複雜,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几類: (一)表示統括者 主要有“凡、悉、畢、舉、率、俱(具)、咸、均、皆、遍、盡、齊、總、一”等,可譯為“全部”。例如: 王曰:悉聽朕言。 尚書湯誓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師畢會。

4、尚書周書泰誓中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 史記項羽本紀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王羲之蘭亭集序,(二)表示限制範圍者 主要有“第、僅、直、止、徒、但、特、獨”等。,“第”表示沒有條件限制,不必顧慮,可譯為“只管、儘管”。例如: 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勝。”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僅、直、止、徒、但、特、獨 這組詞表示行為動作只限於某一範圍。例如: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 戰國策齊策四 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僅”在唐代

5、的詩文中用於數詞前時又有“將近”、“幾乎”的意思,是將事情的範圍或程度往大的高的方面說,這與其“僅僅”義正好相反,宋時已很少有這種用法,應引起注意。例如:,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萬。 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江國踰千里,山城僅百層。 杜甫泊嶽陽城下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三)表示共同行為者 主要有“偕、相、俱、相與”等,可譯為“一起、共同”。例如:,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孟子離婁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孟子告子上 諸侯相

6、與約,先入關破秦者王其地。 史記蕭何曹參傳,(四)表示相互行為、遞相行為或自相行為者。主要有“相、相與、更相”等。,甲、表示相互行為者 主要有“相、相與、更相”等, 可譯為“互相”。例如: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老子二章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李密陳情表 乙、表示遞相行為者 只有一個“相”字。例如: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丙、表示自相行為者 也只有一個“相”字,可譯為 “自相”。例如: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 漢書食貨志上,(五)表示行為動作的持續或頻率者 主要有“素、輒、數”等。,素 表示行為動作從過去持續到現在,可譯為“向來

7、”。例如: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史記陳涉世家 膠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 漢書儒林列傳 數、輒 表示行為動作的頻率高,可譯為“經常”。例如: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史記淮陰侯列傳,三、時間副詞,(一)表示行為動作已經發生者 主要有“既、業、曾、嘗”等。 既、業 表示事情已經發生,常與“已”連用。可譯為“已經”。例如: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 史記留侯世家 曾、嘗 表示某種事情過去存在過,可譯為“曾經”。例如: 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客慚,自剄。史記孟嘗君傳 吾嘗終日而思矣,

8、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荀子勸學,(二)表示事情正在進行或正巧遇上某種情況者 主要有“方、正、鼎、屬、適、會”等。,方、正、鼎 表示事情正在進行。例如: 陳、鮑方睦,遂伐欒、高氏。 左傳昭公十年 天子春秋鼎盛。 漢書賈誼傳 “正”除有“正在”義外,也有“正巧遇上”義。例如: 平原不在,正見清河。 世說新語自新,屬、適、會 表示正巧遇上某種情況,可譯為“正好、恰好”。例如:,下臣不幸,屬當戎行。 左傳成公二年 此時魯仲連適遊趙,會秦圍趙。 戰國策趙策三 會天大雨,道不通。 史記陳涉世家,(三)表示行為動作將要發生者 主要有“行、將、且”等,可譯為“將、將要”。例如:,

9、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爾。 論語述爾 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 史記伍子胥列傳,(四)表示時間的先後或接續者 主要有“初、俄、隨、輒、即、旋、尋、終、竟、卒、遂、迄、乃“等。,初 表示發生在不久前,可譯為“剛,剛剛”。例如: 天下初定未久。 史記外戚世家 俄、隨、輒、即、旋、尋 這幾個詞表示兩事緊接,可譯為“就、隨即、緊接着”。例如: 故有社稷者莫不欲彊,俄則弱矣;莫不欲安,俄則危矣;莫不欲存,俄則亡矣。 荀子君道 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史記淮陰侯列傳,終、竟、卒、遂 這幾個詞表示最後結果,可譯為“終於、最終”。例如:,陳勝雖已死,其所置

10、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史記陳涉世家 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史記留侯世家 遂成豎子之名。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乃 表示事情發生或結束的時間較晚,可譯為“原來、才”。例如:,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戰國策齊策四 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史記魏公子列傳,四、情態副詞,所謂情態是指人的情狀神態。古漢語中的情態副詞主要有“曾、竟、反、顧、幸、幸而”等。,曾、竟 這兩個詞表示出乎預料,可譯為“竟然、居然”。例如:,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詩經衛風 河廣 先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战国策齐策四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 史記淮陰侯列傳

11、,反、顧 這兩個詞表示違反常理,可譯為“反而”。例如:,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於子之。 史記燕召公世家 足反居上,首顧居下。 漢書賈誼傳,五、表敬副詞,表敬副詞表示自謙或對人的尊敬。這類副詞古漢語中用得較多,現代漢語中則很少用,往往沒有對等的詞,故有些可以翻譯,有些則不便翻譯。,(一)表示自謙者 主要有“敢、謹、伏、竊、忝、猥”等。,敢 表示冒昧,可譯為“大膽、鬥膽”。例如: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左傳僖公三十年 敢布腹心,君實圖之。 左傳宣公十二年 竊 表示只是個人想法,不一定正確,可譯為“私下、私下裏”。例如: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戰國策趙策四

12、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李斯諫逐客書,“謹、伏”表示謹慎恭敬,可譯為“恭敬地”。例如:,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 史記項羽本紀 妾伏自念,入椒房以來,遺賜外家,未嘗逾故事。 漢書孝成許皇后傳 忝、猥 表示不稱職,愧於做某事等。例如: 臣忝當大任,義在安國。 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 僕,野人也,偃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談話不過農夫田父之客。攝官承乏,猥廁朝列。 潘安仁秋興賦,(二)表示對人尊敬者 主要有“請、敬、惠、幸、”等,請 表示希望對方允許做某事,可譯為“請允許”。例如: 欲與大叔,臣請事之。 左傳隱公元年 請為君復鑿二窟。 戰國策齊側斯 敬 表示恭敬地答應,可譯為“恭敬地”。

13、例如: 公孫弘敬諾,以車十乘之秦。 戰國策齊策四 惠、幸 表示對方的行為對自己是一種恩惠或為之感到榮耀。例如: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左傳僖公四年 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戰國策秦策三,六、否定副詞,古漢語中的否定副詞主要有“不、弗、毋、勿、未、否、非(匪)、無、莫”等。,七、語氣副詞,古漢語中的語氣副詞主要有五種類型,常與句尾語氣詞配合使用。 (一)表示反詰語氣者 主要有“其、豈、獨、庸、寧、巨、詎”等,可譯為“難道”。“巨”是“詎”的古字。“庸、詎”又常常連用。例如: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左傳隱公元年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 左

14、傳僖公五年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 幸我之不成,而以奮其前志,詎肯用此為終死之分邪? 後漢書仲長統傳,(二)表示測度語氣者 主要有“蓋、其、或、殆、無乃、得無(得微、得毋、得非)”等,可譯為“恐怕、莫非、大概、也許”之類。例如:,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論語里仁 我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 史記項羽本紀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 左傳成公三年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論語憲問 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

15、富。得其門者或寡矣。 論語子張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 史記張儀列傳 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 國語越語上. 昔武王克商,遷殷頑民於洛邑,諸君得非其苗裔乎? 晉書華譚,(三)表示论断语气者 论断语气重在做出判断,与测度语气重在揣测是有所不同的。“盖”字表示测度语气,同时也表示论断语气。例如:,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論語季氏 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 漢書高帝紀 蓋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史記留侯世家 (四)表示祈使語氣者 主要有“尚、其、苟”等,可譯為“請、還是、但願”。例如: 吾子其無廢

16、先王之功! 左傳隱公三年 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左傳僖公四年 君子于役,苟無饑渴! 詩王風君子于役 天王豈辱裁之?亦征諸侯之禮也。 國語吳語,(五)表示肯定語氣者 主要有“誠、固、信、良、必”等,可譯為“確實、的確”或“必定”。例如:,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戰國策齊策一 (孟子)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孟子梁惠王上 (公輸盤)見荊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將攻宋,信有之乎?” 呂氏春秋愛類 諸將皆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 史記趙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報任安書 黃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 賈誼新書卷,八、指代性副詞,

17、指代性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同時兼有指代行為受事者的作用。這種詞古漢語中有“相、見”兩個。,指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詞屬哪類副詞,陳涉王,凡六月。 史記陳涉世家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李密陳情表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史記陳涉世家 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史記劉敬叔孫通傳 初守雎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萬。巡因一見問姓名,其後無不識者。 韓愈張中丞傳後敘,良殊大驚,隨目之。 史記留侯世家 (郅都)嘗從入上林,賈姬如廁,野彘卒入廁,上(漢景帝)目都,都不行。 史記酷吏列傳 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論語里仁 紂貴為天子,死曾不如匹夫。 史記淮南王列傳 憶昨元和初,忝備諫官位。 白居易傷唐衢二首 (11)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2)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輞川集竹裏館,本部分結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