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1:古代中国的经济.ppt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10045432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古代中国的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专题1:古代中国的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专题1:古代中国的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专题1:古代中国的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专题1:古代中国的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础知识梳理:,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刀耕火种,耒耜,“耜耕” “石器 锄耕”,青铜农具,铁农具问世牛耕出现,铁农具牛耕 使用范围扩大,逐步开始铁犁牛耕,简单石器,一、古代农业:,(一)耕作方式的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 (土地国有制),土地归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一切土地属于国家、不得买卖和转让,(二)土地制度的演变:,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古代农业:,土地国有 【如:均田制】 君主土地私用 地主土地私有(主体) 农民土地私有,类型:,(1)经过:(2)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

2、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私田大量开垦出来 B、春秋税制改革和战国变法,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A、这种土地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2000多年 B、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土地,激化社会矛盾 C、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后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3)影 响:(4)政府抑制土地兼并措施:,A、北魏至唐:均田制,1、时间:,2、条 件:,产生:春秋战国时期 破产: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3、特 点,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一家一户)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精耕细作,(三)男耕女织

3、的小农经济:,1)铁犁牛耕出现和普及; 2)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4、弱点:脆弱性,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相互之间缺乏交往与合作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社会心理状态,(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基本特点 3、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基本模式,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仍属于小农经济;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探究: 我们今天的家庭

4、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与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探究:农耕经济的深刻影响,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农耕经济哪些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

5、织,自给自足,生产方式落后;封闭、保守、分散,排斥商品经济;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着;小农经济脆弱,难以抵御天灾人祸的打击;农民生活标准低,容易满足,缺乏进取精神。,农耕经济的深刻影响,(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农耕经济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什么?扩大农业生产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土地。 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劳动力的投入,(3)依据你所分析的农耕经济的特点,分析下列古代历史现象的成因。(要求言之成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B.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传统的乡土观念、宗法观念、重男轻女观念浓厚D.人口大国E.环境破坏严重F.农民战争频频爆发,政权更迭频繁,农耕经济的深刻影响,专制主

6、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成因:分散、脆弱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其发展,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提供了经济基础。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的原因: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着,农业的发展事关人民生活和国家稳定。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农耕经济的深刻影响,传统的乡土观念、宗法观念、重男轻女观念浓厚的原因: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民离不开土地,安土重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活,聚族而居;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生产方式中,男子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劳动力。人口大国的原因: 以家庭为单位,

7、男耕女织式的生产方式落后,古代中国农民扩大生产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推动了人口的增长。,农耕经济的深刻影响,环境破坏严重的原因: 由于生产力落后,扩大耕地面积是古代中国农民扩大生产的基本途径之一,导致了对荒地无节制开垦,严重破坏了环境。农民战争频频爆发,政权更迭频繁的原因: 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赋役盘剥,土地兼并,使农民破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政权更迭频繁。,农耕经济的深刻影响,夏商周: 官营手工业垄断,春秋、战国: 出现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打破官府手工业垄断局面,1、明朝中叶以前,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2、明朝中叶之后, 江南地区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

8、主义萌芽,并取代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3、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封建社会,家庭手工业占重要的比重,(一)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二、古代手工业:,三种手工业形态的比较,政府直接经营,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农户的副业,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已掌握冶铜技术,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已有铁器,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用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灌钢法,冶铁炼钢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二)主要成就:,发明陶器(陶是源 ,瓷是流),烧出原始瓷器,烧出成熟的青瓷,南青北白两大制瓷

9、系统;形成独立部门,大众用品,大量出口,中国新象征,瓷窑遍布全国各地,五大名窑,出现青花瓷,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宣德年间青花瓷很有名;瓷都“景德镇”,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世界最早养蚕缫丝),出现织机,多种丝织品,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长安设东西织室;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技艺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苏杭设织造局;花楼机;出现资义萌芽,棉纺织业开始发展,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普及,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探究: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1、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一是 、 、 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10、,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材料二: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2、 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二是,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材料三: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3、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三是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材料四:清代全史叙述:杭州

11、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4: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四是,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材料五: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5. 从材料四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五是 。,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成相应变化,材料六: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

12、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6:从材料五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六是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1、领先世界,广受赞誉 2、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4、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明清时期,长期领先世界的中国传统手工业,为什么没有实现由手工工场到机器生产的飞跃? 生产方式: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民贫困,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制约了手工工场发展。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手工业发展。 文化政策:文化专制政策压制了

13、中国人的创造力。,探究:古代手工业的辉煌与迟滞,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失去了海外市场,影响了手工工场发展。 思想观念:重农轻商的陈旧观念,使得地主、商人的钱财多用来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生产的扩大。 社会制度: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手工业生产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探究:古代手工业的辉煌与迟滞,三、中国古代的商业: (一)商业的发展: 1、先秦时期:商代人善于经商,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2、秦汉:随着交通的发展,商业活跃,但总体水平不高。 3、隋唐: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4、宋元:商业空前繁荣,集镇夜市兴盛,海

14、外贸易发达。 5、明清: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出现徽商、晋商等商帮,唐长安城,北宋汴京城,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不同: 1、唐长安城市与坊分开。北宋汴京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2、北宋汴京“夜市”与“瓦肆”出现。打破了唐朝经营时间的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管理。,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二)城市的发展:1、宋代以前: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坊与市分开。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及交通要地。 2、宋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时间也不受限制。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增强。3、明清: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中

15、小工商业市镇。,三、中国古代的商业: (一)商业的发展:,四、资本主义萌芽与古代经济政策: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产生原因:农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部门:私营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陶瓷业等 标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3、发展缓慢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

16、品,缺乏国内市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二)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产生: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原因: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巩固封建统治 目的:确保赋役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表现: 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范围;重税;限制对外贸易。 评价: 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了封 建统治。 消极作用: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17、。,2、“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根本: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思想:统治者愚昧自大 军事政治: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抵御外来侵略。表现: 明代: “海禁” 清代:闭关锁国评价: 积极: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外族的侵略,有自卫性。 消极: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比较: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1、比较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和发展趋势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西方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壮大,瓦解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西方对中国的优势开始形成,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

18、民地。,探究:资本主义萌芽与社会转型,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并据此概括影响社会转型的因素。 中国处于专制统治之下,统治者极力维护自然经济,奉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传统的轻商观念根深蒂固。 西方统治者实行重商政策,支持开辟新航路,开展海外贸易,西方有重视商业发展的传统。政治环境、统治政策、思想观念、传统生产方式的束缚等。,资本主义萌芽与社会转型,3、从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不同结果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转型需要适宜政治环境、经济政策; 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 重视科技,科教兴国。,以史为鉴,资本主

19、义萌芽与社会转型,15-19世纪中期中西方世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新的高度,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民主政体,小农经济占据主导,新经济因素出现但发展缓慢,新海路开辟、工业革命实现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闭关锁国、海禁,海外扩张,1、(2009广东卷)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B,典型习题:,2、(2009海南卷)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

20、业、这主要的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D,3、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 B C D,C,C,4、下图中的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

21、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5、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D,6、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除十三行之外不许任何个人和机构与外通商 D禁止民间出海贸易,C,7、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