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构建计量监测体系 有效降低原油损耗,一、情况简介:,中石化股份天津分公司是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座落于天津市大港区,天津新港建有自己的专用油码头和库区。拥有炼油、化工和化纤20套生产装置,原油一次加工能力500万吨/年,可生产包括汽油、柴油、喷气燃料、液化石油气等十一大类,十八种石油化工产品。 炼油板块约有10%(50万吨)的冀东原油是通过铁路罐车运进厂区,从冀东油田的交接计量点经过天津分公司油品作业部的原油卸车栈台,最后进入油罐。其间采用手检尺、实测温度、密度交接计量,因经过多个作业环节,造成了原油损失的难以控制,成为多年来困扰公司的重大难题。按2002年的原
2、油损耗可以算出:50010%20006.204=620万元(原油单价约:2000元/吨;2002年亏率6.204),就是说每年近620万元的效益白白浪费掉,因此如何降低原油损耗成为我们小组活动的攻关课题。,2003年,冀东原油进厂的直接作业、监控部门-油品作业部,针对2002年冀东原油亏量大的状况,特成立冀东原油损耗减亏QC小组,运用统计的因素分析方法,分解冀东原油进厂过程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获取了一些监控最佳控制点,使冀东原油的损耗得到有效控制。,二、QC小组概况:,小组成员情况,2002年冀东原油火车进厂亏率达6.204,大大超过公司的控制指标(不大于3.6),
3、造成了一定的效益流失,具体情况详见下表:,三、现状调查:,四、确定目标:,参照国标及分公司原油火车进厂损耗标准,首先我们确立2003年冀东原油进厂总体亏率控制目标3.36以内;各作业环节主要影响因素亏率控制依据于2002年冀东原油进厂各作业环节主要影响因素亏率影响度分布,详见以下图表。,2003年各作业环节主要影响因素亏率控制目标,2002年各作业环节主要影响因素亏率影响度的分布,可行性分析:要使以上控制目标得到实现,需作如下考虑:,五、冀东原油损耗影响因素分析:,(一)软件: 1、油品作业部栈台人员的素质(罐车原油加温、卸车过程中的责任心、计量检尺水平) 2、油品作业部罐区操作人员的素质(收
4、油检尺水平、混合密度换算、油罐油温监控、与栈台方的有效配合) 3、主管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油方的来量及各计量参数有无质疑;栈台加温的温控、卸油操作的监控;对所运行罐车的罐体状况的把握;对所确立的收油罐罐体及罐底油参数的掌握,适时监控收油罐的计量参数,核实栈台、罐区交接的操作程序,做到监控及时,出现问题查有数据。) 4、冀东驻站人员的计量素质(计量业务能力、岗位责任心)。,冀东原油进厂是多环节作业,影响原油亏损的因素很多,我们小组依据作业流程具体分解影响因素如下:,(二)硬件: 1、原油罐车的车体及容积状况; 2、栈台加温、卸车设施的完好程度; 3、卸油中转罐零位罐及输油管线使用状况; 4、
5、收油罐的各影响参数的仪表显示状况; 5、收油罐的罐体及容积表使用状况。,上述影响因素分析图如下:,六、主要影响参数的确立:,通过对2002年一年的亏率影响因素的追踪、确认,再结合油品计量相关参数的影响程度的综合考察,我们小组对影响因素逐条确认,确定影响油量的主要参数是:,主 因,七、制定对策:,针对冀东原油进厂三个主要环节中找出的五项主因,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八八、对策实施: 实 实施一、提高冀东油田计量交接点(冀东驻站)人员计量素质冀东油田计量交接点是整个冀东原油进厂的源头,交接计量数据的准确度是以后各作业环节监控的基础,如果此环节数据失真,会给以后的分析带来大的偏差。2003年我们小组实
6、施交接计量量驻站计量人员 、作业部计量组成员两级确认制,使其互为因果,从而有效地把握交接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a)驻站计量人员是月工作制,由两人组成,满月一轮换。为在计量交接上占据主动依据国标,着重培养驻站人员的原油罐车计量知识,并在每月轮换时,和返回的驻站人员适时交流、总结,对本月的冀东原油损耗状况加以分析,列出损耗大的列车,追忆当时的装车计量情景及车体状况,分析判断计量源头对损耗的影响因素。归类总结,加以关注。 (b)冀东油田计量交接数据由驻站计量员及时传递,作业部计量组成员把栈台检尺计量数据和冀东来量数据及时比对,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反馈解决。确认误差产生的原因:栈台有误
7、更正;属于交接计量的失误,及时索赔。效果:本环节亏量控制在75吨,亏率0.16,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实施二、原油罐车加温操作的有效控制冀东原油到站,原油栈台实施加温、测温和检尺计量作业。依据计量过程中温度对油量计算的重要影响性,在此我们小组在2003年特别关注加温作业的控制,对实践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加以汇总分析,并用柱形图来阐述温度和亏率的关系。(备注:油量为冀东来量确认量;亏量为栈台检尺计量量和冀东来量确认量的差,其亏率不仅仅是本作业环节的影响,还包含其后各作业环节的误差)加温操作是冀东原油到站的首要作业环节。原油卸车作业,在北方,一年中(除了6、7、8三月外)大部分时间需要实施
8、适度的加温,以保证卸车的可操作性和损耗的有效控制。(正常温度,原油流动性差,加温作业是原油卸车的必要条件;但加温过大,容易造成挥发损耗,并且加大能耗;加温不够,原油挂壁,卸车不净,也造成一定的损耗。),2003年冀东原油进厂油温及亏率情况统计表,从柱形图中我们可看出: (1)一年中温度的曲线分布趋势随季节变化明显:4-9月份(天津属B类地区,4-9月为夏秋季)基本油温在30度以上,加温幅度小,大部分时间受自然环境温度影响。 (2)亏率在夏秋季总体趋势小于春冬季,说明原油的损耗受到一定程度的加温影响。冬季(10-12月份)、春季(1-3月份)油温一般加温控制在了22-27度之间。,依据2003年
9、冀东原油油温亏率柱形图,选取3个月的样本进一步具体分析温度和亏率的关系。6、7、8三个月基本为环境温度,不做筛选;4、5、9、10温度和亏率趋势基本一致,选取5月来代做样本; 12月为冬季样本; 2月为春季样本。单月柱形图具体分析如下:,(1)5月份天气渐暖,油温保持在27-30度左右,结合2003年冀东原油温度和亏率柱形图推断5月份槽车如需加温,油温控制的最佳范围内是27-30度。 (2)5月份的加温、计量时间在白天12-18点左右计量亏率低,是原油准确计量的最佳时间选择(昼夜温差大时考虑计量时间)。,从12月份柱形图看: (1)12月份损耗明显加大; (2)检尺计量时间对损耗有一定的影响,
10、白天优于晚间; (3)检尺、计量温度大体保持在22-30度之间。,从2月柱形图的分析可知: (1)一年中春季(天津为B类地区,13月为春季)损耗是最大的; (2)春季加温不易过大,保持在25、26度较为适宜; (3)检尺计量时间白天为易。,从以上的跟踪分析获取的数据,我们小组确定温度和亏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下面用直线相关关系分析表作以具体分析,进一步确立温度和亏率的相关程度。,直线相关分析表,相关系数R=(n*xy-xy)/(n*x2-(x)2) 1/2* (n*y2-(y)2)=-0.40566 r的绝对值在0.30.5之间,平均温度 和 盈 亏率 低 度 相关,但是考虑到冀东原油加温、检尺
11、计量仅是该作业环节的一部分(影响该环节损耗的还有:铁路罐车车体、季节影响因素),我们确定在加温环节,温度和亏率的相关是高度相关(负相关)。(在剔除铁路罐车车体的亏率影响因素的影响后,温度和亏率的相关分析还需剔除季节趋势变动的影响,鉴于数据资料所限,对回归分析将在以后积累资料作专题分析),现只大概总结如下:,通过对温度、亏率一年及重点月份的的追踪分析,总结规律:在冀东原油的温度操作中我们有以下规定:(1)、4-9月份如需加温控制在30度左右。(2)、春、冬季加温控制在2227度左右。在冀东来量和栈台加温、检尺计量环节的盈亏率影响因素中,排除密度、温度、水分等因素,还存在另一影响因素:油高和槽车容
12、积表。效果:本环节亏量控制在1130吨,亏率2.36,完成了预定目标的99.58%。,2003年部分车体冀东油田和油品作业部油高、油量对比表,实施三、对原油罐车的车体及容积状况误差进行有效性确定(1)、我们小组在2003年对日常亏量大的车体号加以整理、积累,建立特殊车体资料库,摸索规律,确定损耗真实所在。,栈台检尺油高和冀东来量油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减亏课题小组成员黄豫岭通过几次的检油高和测空车检尺总高度的实践调查,发现油高差别的原因在于槽车鉴定的总高度不同。近几年油田除个别小车按实际油高计量外,绝大部分均看槽车装油高度,按2.600米油高计算油量。原油到厂后,逐个检尺结果达到2.600米的为
13、数较少。此项发现报告组长,组长经过审核、认证,上报主管部门,现和冀东油田已达成相关协议,解决了这一亏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现在冀东油提单量和到站量每列亏率在扣除路途损耗外,已基本控制在0.20左右。效果:本环节亏量控制在241吨,亏率0.50,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实施四、通过监测保证计量参数的准确性完善各种监测记录,设两小时的油罐动态监测记录和时点盘点记录,动态和静态结合,有序、及时监测收油状态。监控收油计量过程,排除计量参数失真的影响,(如:温度、仪表的油高显示)。如果监测记录超出规定的范围,当班人员及时汇报给减亏小组的成员,争取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每天上午8:00,计量技术员下现
14、场核实、统计监测记录运行情况,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性的验证。效果:本环节亏量控制在约零吨,亏率0,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实施五、收油罐体状况不确定因素的界定 建立油罐收油记录曲线图,找出油罐收油的不确定影响因素。 统计技术人员对各月的油罐收油情况,建立相关影响因素情况表,对比分析盈亏状况。并据此建立曲线图做进一步的确定性分析。,2003年某月收冀东原油各罐亏量情况表,(注:收油罐非冀东原油专用,因此罐区收油密度为混合密度。),9#罐收油盈亏率统计表,013#罐收油盈亏统计表,011#罐收油盈亏统计表,从以上三个油罐的收油曲线图看出,009#、011#收油状态较为理想。013#罐收油亏率起伏较
15、大:在同样油高状态即1、5次收油时,013#罐亏率出现较大差异,统计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人员分析结果后,计量技术人员经过实际勘察,首先排除容积表误差影响。经追踪排查,发现第5笔收油亏吨原因为油罐车体渣油底子沉积,造成卸车不净,导致亏吨。第2批次亏率较大,经查容积鉴定表,在2米-4米区间,正是浮船起伏区间。经过几次的追踪,进一步确定,浮船起伏状态对准确计量有一定的影响。(详见附表:013#新旧罐表对比情况表),收油亏率确认为虚假亏率。,效果:本环节亏量控制在2.515吨,亏率0.005,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九、成效:,(一)经济效果经过2003年一年的监控,冀东原油进厂各作业环节的亏率得到有效控
16、制,冀东原油进厂整体亏率由6.204下降至3.021,原油减亏约1526吨,按单价2000元/吨计,增效约300万元。详见下图。,2003年冀东原油进厂亏率情况统计表(单位:吨),2002年、2003年各作业环节亏率对比表,2002年和2003年冀东原油进厂亏率对比见下图。,((二)、无形效果: 11、 规范了作业部的各项操作,使扁平化管理后的生产管理更上水平。 、2、不断摸索规律的过程,加强了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实践水平。 33、 生产操作的不断细化带动了生产管理考核的细化和量化,使管理更规范。 监4、监控手段的建立和完善,使岗位职工的生产操作主动性加强。,十、巩固措施: 油品作业部冀东原油损
17、耗减亏QC小组,运用过程控制方法和统计的因素影响及相关关系分析方法,构建计量监测体系,对2003年一年的冀东原油过程进行了监控,摸索出了一些规律,积累了一定经验。在2004年,对已成型的计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运用。现在已将冀东原油卸车操作中的加温要求写入油品作业部操作规程,使操作有章可循。其他操作控制也在逐步完善,在适当时机形成作业文件。 现冀东原油的亏率已从2003年的3.02降到现在的2.07(2004年13月份),实现了实际原油损耗低于考核控制指标(3.6),详见下表:,预计冀东原油进厂2004年在2003年的基础上可继续减亏328吨,可创效益62万元。我们将继续对主因进行监控,并逐步完善体系文件,指导具体操作。,发布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