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维:从理解到创造,概述 概念 推理 问题解决 创造性思维,思维: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认识,思维的分类思维的性质、内容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思维的方向性。 联想思维(无固定方向)导向思维(待解决问题) 思维的运作。 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再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与语言 思维与非理性因素 思维与大脑,MRI和fMRI技术,ERP技术,概括为交通工具,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黄昏时用三条腿走路?,概念的含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具有层级性。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质特征;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分类具体与抽象概
2、念眼镜、哲学;白马非马合取、析取与关系概念毛笔:用毛制作的写字的工具好学生:学习努力、成绩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礼貌高低、上下、左右、大小等。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国家、民族、文化;声、光、电、分子、原子;长方形、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请同学回答: 动物、鸟、金丝雀;好 人、坏人、圣人; 三角形、定义、概念;,概念结构的理论层次网络模型特征表理论原型理论,请同学们用特征表理论来解释“游戏”这样的概念?,请同学们用原型理论来解释“科学”、“宗教“和”心理学“这样的概念?,小小思考:请同学们用上述理论论证:蝙蝠是鸟吗?注意,请结合上述理论。,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为了探究人们如何从众多特征中适当选择
3、属性以形成概念,心理学家发明了人工概念。把人类概念形成的漫长历史移入实验室中,为了解概念形成的实质、过程、策略和规律提供了有效的研究途径。,概念形成的策略,实验中,被试形成概念所使用的策略有以下4种: (1)保守性聚焦肯定实例 全部属性 未知概念 有关属性 一次改变一个属性 (2)冒险性聚焦肯定实例 全部属性 未知概念 有关属性 一次改变一个以上的属性 (3)同时性扫描肯定实例 部分属性 部分假设 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 (4)继时性扫描肯定实例 部分属性 部分假设 每次只对一个假设进行检验,现实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推理现象,以偏概全; 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 启动(锚定)
4、偏差 易得性偏差,字母K在英文单词里是常出现在第一个字母位置还是第三个字母位置?,第三个字母是K的单词数量是以K字母起头的单词数量的3倍。,问题1:87 6 5 4 3 2 1=?,问题2:12 3 4 5 6 7 9=?,推 理,推理是从已知的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推理有多种形式,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概率推理以及类比推理等。 心理学领域中的推理形式 演绎推理: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范畴三段论,范畴三段论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一个真实的范畴三段论要求从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必然的结论。例如:前提1:所有A是B前提2:所有B是C结 论:所有A是C,有的推理看似合理,其实错误。例如
5、:未婚者都不带结婚戒指;我的朋友李君未带结婚戒指;所以我的朋友李君未婚。错误在于:所有X是Y;Z是Y;所以Z是X。,由于人们对前提中的信息所进行的加工,会受到不同心理活动的影响,有时推理并不按照逻辑进行,因此会导致推理错误。,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干扰。 遗忘。,气氛效应 (1)两个肯定的前提,容易使人得出肯定的结论;两个否定的前提容易使人得出否定的结论;一个肯定的前提和一个否定的前提,容易使人得出否定的结论。 例1:所有A是B 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都会游泳所有C是B 鱼类都会游泳故所有A是C 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都是鱼类,(2)两个全称的前提,容易使人得出全称的结论;两个特称的前提,容易使人得出特称的结论
6、;一个全称和一个特称的前提,容易使人得出特称的结论。 例子:所有A是B 所有的学生干部都是三好学生一些B是C 有一些三好学生是女生故一些A是C 有一些学生干部是女生,逻辑前提换位,人们在范畴三段论推理中,有时会把逻辑前提换位,倾向于认为逆转后的前提也是真的,由此会导致推理错误。 例1:所有A是B所有B是A进去的都是有票的只要有票都可以进去例2:有些A是B有些B是A有些某某品牌的电视机降价了有些降价的电视机 是某某品牌例3:有些A不是B有些B不是A得奖的学生有的不是心理学系的心理学系的学生有的没有得奖例4:所有A不是B所有B不是A所有迟到者都不许进场所有进场的人都没有迟到,线性推理,关系推理。所
7、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例如:前提1:张三坐在李四左边;张三比李四高前提2:李四坐在王五左边;李四比王五高结 论:张三坐在王五左边;张三比王五高,条件推理,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条件推理中存在着明显的证实倾向,人们习惯于证实而不是证伪某个命题。例如:如果明天下雨,球赛就停止。因为明天有雨,所以球赛停止。实验研究: “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面为偶数”研究结果:只有约4 翻看卡片“E”和“7”,46%的被 翻看卡片“E”和“4”,33%的被试 翻看卡片“E”。“若有人喝啤酒,则该人的年龄必须超过19岁”,通过系统地观察,桑代克发现,猫逃离迷笼的过程是一个尝试
8、错误(trial-and-error)的学习过程。,苛勒把黑猩猩学习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看作是一个顿悟(insight)学习的过程。,问题解决,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面对问题时经过思考与推理,从而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 问题的三个成分:问题的起始状态,即一组已知条件问题的目标状态,即希望得到的结果问题的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即一系列思维活动。 问题解决就是运用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思维,将问题从初始状态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实例,问题解决的过程,1、问题表征:问题解决者根据所提供 的信息,形成一个关于问题的内部表征。即理解问题空间。问题空间:问
9、题解决者利用问题所包含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主动地构成问题空间。 2、选择算子:改变问题空间的各种各样的操作,运算规则,游戏规则等。 3、应用算子:实际运用选定的算子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或当前的状态,使之逐渐接近并达到目标状态。这个阶段也即执行策略阶段。 4、评价当前状态:这个阶段对算子和策略是否适宜、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等做出评估,经过评估,可以更换不合适的算子和改变错误的策略。有时甚至需要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重新进行表征,使问题空间发生明显的变化。,问题解决策略,算法:指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如果一个问题有算法,只要按照规则进行操作,尝试全部的可能性,最终都会解决问题。密
10、码算题D O N A L D+ G E R A L D 十个字母分别代表数字09 R O B E R T 已知D=5,求其他各字母的值,A,B,C,123,A,B,C,目标状态,启发法:凭借经验和有指向性的分析,用较少的步骤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等。,河 内 塔 问 题,初始状态,条件: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环;两个圆环接触时,必须小者在上,大者在下。,手段目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确定缩小差距的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目标状态,使问题达到解决。,逆向搜索或称为反向搜索(Backward Search):指从问题的已知目标状态开始往回搜索,直
11、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路径。如果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途径,那么采用逆向搜索较为有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表征 定势 功能固着 认知结构 动机和情绪状态,动机及情绪唤醒水平对问题解决效率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对问题解决的影响越大,问题解决的效率越高;反之,动机强度越低则问题解决的效率越低。 但事实并非如此。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倒型曲线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飞 鸟 与 火 车 头 问 题两个车站相距100英里,星期六下午2:00两列火车分别从各自车站相向而行。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240英里,另一列是160英里。在火车
12、开出时,有一只鸟在某一列火车前飞出,速度是每小时80英里,鸟以恒定的速度在两列火车之间来回飞行。请问:两列火车相遇时,鸟飞了多少英里?,鸟从第一列火车飞到第二列火车花了多少时间?第二列火车在遇到鸟时开出了多远?然后是鸟飞回第一列火车的时间是多少?那列火车又跑了多远?等等。总之,这些人傻傻地计算出鸟每次在两列火车间飞行的距离,然后把每次距离相加就知道在两列火车相遇时鸟飞行的距离。,既然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40英里,另一列是每小时160英里,它们相距100英里,那么应该在四分之一小时时相遇。既然火车在四分之一小时时相遇,鸟以每小时80英里的速度在两列火车间来回飞行,那么火车相映时,鸟飞了20英
13、里(80乘以四分之一)。,问题表征: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问题能得到适宜的表征,问题的解决就比较容易,否则,问题就难于解决或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从1加到100等于多少?,思维定势:一件事情如果经常用同一方法去做,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以后遇到类似情境时就不假思索地以同样的方法去处理。这种做事的习惯性倾向,称为定势(set)。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则妨碍问题的解决。,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将蜡烛象壁灯一样立在墙上。,功能固着:指解决问题时用局限的或刻板的方式考虑物体用途的倾向性。在一般问题情境中,我们最感到困难的是需要的条件不足,现有
14、的工具或材料未必派上用场,急切需要的工具或材料却找不到。因此,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是将现有的材料变通使用。但是,我们在习惯上总是把各种工具分别赋予固定的功能。,九点连线 要求:笔不离纸,用不多于四条直线连在一起,认知结构:面对同一问题情境,不同的人思考推理的方式将会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在于各有其不同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个人已有的经验及其组织,决定了个人对事物的一种基本看法。当处于问题情境时,个人就会先以其个人的认知结构来试探。如果问题情境与个人认知结构完全符合,就只需要依靠旧经验即可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情境超出了个人认知结构,他就会感到困难;此时需要调整甚至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才可能解决问题。,小游戏野人过河,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野人过河问题:话说左岸上有3个野人和3个传教士都要到河对岸右岸去,只有一条船可以完成任务,并且每次只能渡两个人过河,船上和两岸的传教士人数都不能少于(但可以等于)野人数,因为如果船山和两岸的野人数多过传教士,野人会吃掉传教士。 问:传教士该如何顺利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