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电子、 X 射线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表明原子是可以分割的,它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原子是怎样组成的?原子的运动规律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原子的量子理论。,1. J.J汤姆逊原子模型,1903年 J.J.汤姆逊提出,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原子质量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10-10m的球体内,电子浸于此球体中,即“葡萄干蛋糕模型”。,卢瑟福是J.J.汤姆逊的学生,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2. 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几乎占有原子的全部质量,集中了原子中全部的正电荷。,.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原子核的体积比原子的体积小得多。,原子半径10-10m,原子核半径10-14
2、10-15m,按经典理论电子绕核旋转,作加速运动,电子将不断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它的能量不断减小,从而将逐渐靠近原子核,最后落入原子核中。,轨道及转动频率不断变化,辐射电磁波频率也是连续的, 原子光谱应是连续的光谱。实验表明原子相当稳定,这一结论与实验不符。实验测得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谱线。,3. 有核模型与经典理论的矛盾,二 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1885 年瑞士数学家巴耳末发现氢原子光谱可见光部分的规律,氢原子巴尔末线系,推广的巴尔末公式,三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1)经典核模型的困难,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作加速运动的电子将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 .,(2)玻尔的三个假设,假设一
3、 电子在原子中,可以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而不辐射电磁波,这时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定态),并具有一定的能量.,氢原子能级公式,第 轨道电子总能量,选无穷远为 0 电势点,半径为 rn 的电子与原子核系统能量:,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电子由n跃迁到k(n)时,发出光子的频率为,对应的波数为,对应的波数为,R =1.097373107 m-1,氢原子的电离能,电离能:把电子从氢原子第一玻尔轨道移到无穷远所需能量。,若考虑原子核的运动,则里德博常数表达式中的m应该用折合质量来代替,(1)正确地指出原子能级的存在(原子能量量子化); (2)正确地指出定态和角动量量子化的概念; (3)正确的解释了氢原子及类氢离子光谱;,四 氢原子玻尔理论的意义和困难,(4)无法解释比氢原子更复杂的原子; (5)把微观粒子的运动视为有确定的轨道是不正确的; (6)是半经典半量子理论,存在逻辑上的缺点,即把微观粒子看成是遵守经典力学的质点,同时,又赋予它们量子化的特征 .,例1:计算氢原子基态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线速度。,例2:用 12.6eV 的电子轰击基态氢原子,这些原子所能达到最高态。,作业:P165128 1291215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