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分娩的护理一,概括妊娠 28 周以后,胎儿及附属物自母体产道排出称为分娩,其过程共分为三个产程。二,临床表现1 见红:在分娩前 24-48 小时内,因子宫内口胎膜与宫壁的分离,有少量出血。这种出血与子宫黏液栓混合,自阴道排出,称为见红。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兆。如果出血量大于平时的月经量,就应当考虑是否有异常情况,可能是胎盘早剥,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2 腹部有规律的阵痛:一般疼痛持续 30 秒,间隔 10 分钟。以后疼痛时间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缩短,称为规律阵痛。3 破水:阴道流出羊水,俗称“破水” 。因为子宫强而有力的收缩,子宫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加,子宫口开大,胎儿头部下降,引起胎膜
2、破裂,从孕妇的阴道流出羊水,这时离胎儿降生已经不远了。4 胎盘娩出;由于胎儿娩出后,宫腔容量明显缩小,而胎盘不能相应缩小而与子宫腔发生错位剥离,继而胎盘娩出。5 阴道流血;由胎盘剥离所致,正常分娩的阴道流血约在 300ml 以内。三、护理问题1、知识缺乏 与无分娩经验,不知如何用力、屏气有关。2、疼痛 与宫缩有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行会阴切开或发生会阴撕裂有关。4、疲乏 与疼痛和分娩使产妇感到筋疲力尽有关。5、有产后出血的危险 与胎盘胎膜不完全剥离、软产道损伤或宫缩乏力等有关。四、产后护理措施1.指导产妇对饮水,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 产后 24 小时内应经常观察,尤其产前 2 小
3、时内发现子宫底升高或不清,子宫体大而软,阴道出血量多,则是子宫收缩不好的表现,应用手按摩子宫,并观察恶露量、色及气味。并告知产后 4 小时内排尿的目的是避免充盈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2. 告知母乳喂养及按需哺乳的好处。协助产妇母乳喂养并指导正确哺乳,第一次哺乳前,应将乳房、乳头用热肥皂水及清水洗干净,以后每次哺乳前均用温开水擦洗乳房及乳头,母亲洗手后选择适合母婴双方的体位哺乳。发生乳房胀痛者,可服中药散结通乳,同时应用热毛巾热敷配以按揉乳房。3.产后 1 小时可指导产妇进食流食或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以后可根据情况进行普食。饮食应注意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少量多餐,多食汤类及蛋白质类食物,适当补充维
4、生素和铁剂以利于乳汁分泌,避免辛辣、刺激食物。4.泌乳所需要的大量能量、新生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通过产妇的饮食摄入来保证,因此母乳需要的能量和营养成分较正常妇女高。注意多食优质蛋白,如蛋、奶、鱼、瘦肉及大豆制品,脂肪量略高于正常人。蛋过高会使乳汁中高脂肪而导致婴儿腹泻。乳母不可随意用药,需经医生准许方可使用。5.产后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一般产后 24 小时可下床活动,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子宫收缩,恶露排出,会阴伤口愈合,促进大小便排泄,并可预防盆腔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产褥期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尤以睡眠和我初醒时明显,成为产褥期汗,告知患者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产后
5、1 周左右自行好转。因此,产后衣着薄厚要适当,要勤用热水擦身或淋浴,但需注意保暖,每天梳头刷牙,勤换衣裤及床单,同时注意保持会阴伤口清洁。7.产后产妇因卧床时间长、减少运动、肠蠕动减弱、腹肌松弛等因素易发生便秘,应告知产妇多饮水,多食蔬菜类及水果,尽早下床活动及做产后操,以防发生便秘,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8.对产妇能自理或会阴无伤口者,应教会其自我护理会阴部。会阴侧切的产妇应注意观察伤口周围有无渗血、血肿、红肿、硬结及分泌物,嘱产妇健侧卧位,勤换会阴垫。会阴侧切伤口用 0.5%络合碘液擦拭,每日 2 次,侧切伤口拆线 1周内,避免下蹲姿势,以防伤口裂开。若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或行扩创处理,
6、并定时换药。伤口局部有硬结或分泌物,可于分娩后 710 天温水坐浴。六健康指导1.产妇的修养环境应安静舒适,温度保持在 2428,湿度 50%60%,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使空气新鲜。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愉快的心情3.在产后期间,饮食应进食含丰富蛋白质及维生素的平衡膳食,注意粗细搭配,多喝汤类(如蛋汤、鱼汤、骨头汤等)使乳汁更加充足。4.坚持母乳喂养,6 个月内母乳是宝宝的最佳食品,母乳喂养既有利于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及乳腺炎的发生,也能增加母子感情。5.保持乳房清洁,注意勤换内衣,做好喂奶前的洗手工作。6.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衣,并观察恶露的性质、量、色、味,如有同时情况,随时就诊。7.产后一定注意避孕。产褥期生殖器官尚未完全复原,不宜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排卵可在月经未复潮前即先恢复,故应采取避孕措施,但哺乳母亲不宜口服避孕药。正常分娩者产后 3 个月可放宫内节育器,此前应选用其他方法避孕。8. 按时做产后检查:包括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产后访视共 3 次,于产后第 3 日、第 14 日和第 28 日,了解产妇及婴儿健康状况及哺乳情况,给予及时指导。产后健康检查于产后第 42 日去医院进行,测血压,查血和尿常规,了解哺乳情况,并进行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