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劳山道士》课件4 语文a版.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03481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6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劳山道士》课件4 语文a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劳山道士》课件4 语文a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劳山道士》课件4 语文a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劳山道士》课件4 语文a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劳山道士》课件4 语文a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劳山道士,蒲松龄,作者作品简介,蒲松龄: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作者作品简介,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以谈狐说鬼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约40万字,431篇。主要内容包括:暴露当时政治的昏暗,同情被压迫人民的痛苦,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平,特别是科举制度,作了深刻揭露;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不合理,予以抨击,歌颂青年追

2、求理想和爱情及叛逆精神。故事往往给人美好的结局,令人大快。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故事情节,读课文,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求师学法,随众采樵,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结构:,全文共五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王生慕道,求师学法第二部分(第24段)看师演法,师父教法第三部分(第5段)王生回家,演法失灵,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邑有王生负笈往游),写有一姓王的书生年纪轻轻就爱慕道术。介绍了故事的起因。因为这书生乃官宦世家后代,整日想入非非,成神成道,所以一听说崂山有道,才马上去游历。这一层隐含着当

3、时官场的腐败,人们迷信的思想成风,也说明当时社会一些人颓废萎靡的心态。,第二层(登一顶遂留观中),写姓王的书生从见师到拜师,直至被留观中的过程。这一层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人物神情仪态的描写,以及语言对话描写等方式,写出了道士们超凡脱俗的生活,和王生急迫要求留在观中的决心。,课文分析,本层主要写王生本是一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文弱书生,怎能忍受这般非人的磨难呢?遂起回家的念头。这就为本文最后道出王生真正想成仙成道的原因埋下了伏笔。(他成仙成道的心术不正。),课文分析,本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这一层是总述,傍晚有客人来和师傅饮酒。,第二层(日已暮如影之在镜中)

4、,本层着重写师傅与客人的仙道之术,以及众人们尽情享乐的情景。从另一面我们也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人们存在着的消极颓废,很少关心社会现实的心理。,第三层(移时归念遂息),写客去,众人饮足回去歇息的情况。由于王生看到了师傅的仙道,遂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本段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分的。,探究,思考:为什么王生演法会最终失败?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恐娇惰不能作苦,不堪其苦,阴有归志,王窃欣喜,归念遂息,苦不可忍,未谙此苦,自诩遇仙,惭忿,不愿吃苦,投机取巧,故事线索:,王生不愿吃苦,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明 线,暗线:,双线索,人物形象:王生,道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能有

5、所成就,否则会处处“碰壁” 。,不愿吃苦,投机取巧,持念不正,虚荣,爱炫耀,有理想,有追求,明道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外拓展,1. 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你可以练练笔。 2. 读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佳作,如促织画皮。,小结,一、多音多义字,二、一词多义,三、重点实词1堪:忍受 例句:不堪其苦。2鉴:镜子,这里当“照”讲 例句:光鉴毫芒。,3盈:满 例句:初不盈尺。4谙:熟悉 例句:未谙此苦。5顾:看 例句:惊顾之间。6授:交给 例句:授以斧,使随众采樵。7故:本来 例句

6、: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四、重点虚词1甚:非常地 例句:登一顶,有观宇,甚幽。2毕:全、都 例句:薄暮毕集。3俱:全都 例句:王俱与稽首。,4俄顷:一会儿 例句:俄顷,月明辉室。5而:表连接 例句: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6勿:不要 例句:勿误樵苏。7固:本来 例句:我固谓不能作苦。,五、通假字1然:通“燃” 点燃 例句:门人然烛来。2见:通“现” 显现 例句:须眉毕见。,六、古今异义1去:句中义:离开 今义:往 例句:王果去墙数步。2鉴:句中义:照 今义:镜子 例句:光鉴毫芒。3顾:句中义:看 今义:照顾 例句: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七、词类活用1奇:对感到惊奇,形容词意动用法 例句:心奇之。2樵:打柴 名词作动词用 例句:勿误樵苏。,八、特殊句式1何术之求?宾语前置,应为“求之何术?”译为:(你)求取什么法术?2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判断句。译为:本县有一位姓王的书生,在家行七,本来是世代做官人家的孩子。3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省略句,应为“弟子(自)数百里(而)受业(于)仙师”。译为:弟子从数百里远的地方来到这里向仙师从业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