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生做家务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034202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做家务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做家务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做家务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小学生做家务的调查报告一、调查原因我国社会一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很多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很怕艰苦,他们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很强,长大后难以有坚强的意志和平和的心态面对社会愈来愈强大的的生存竞争压力。由于我们中国家长的特有溺爱,这些“小皇帝” “小公主”们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逍遥生活,他们一旦离开父母,便绝大多数成了生活的低能儿:他们不会洗涤衣物和打扫整理房间,不会钉纽扣,也不会烧菜煮饭。他们自己身边的简单事情都不能自己做,有的甚至闹出了在学校吃饭,打开饭盒,拿起鸡蛋不知怎么剥的笑话,他们有的成了大学生以后,勤工俭学做家政却根本不会做家务活,还有的大学毕业几年还未“断乳” ,他们依然心安

2、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接济。由此可见,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实际上是在扼制他们的生存,灭绝他们的生存权利。二、调查目的为了让中小学生既感受父母哺育子女的艰辛,体会到父母的恩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生存能力。很多有识之士主张:孩子可以通过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为爸爸妈妈洗脚、搓背等家务劳动去体验父母平日的辛苦,以实际行动回报亲人的关爱之心。这一过程,会使学生做事情具有毅力和耐心,增强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也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三、调查成果被调查的 100 多名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愿主动参加家务劳动,且对父母产生较严重依赖。在对待家务劳动态度上,5375的认为应参加家务劳动,352的

3、认为要适当参加,仅有102的孩子认为无所谓,09的认为不必参加。在实际行动上,只有 13 的学生选择经常参加家务劳动,而多达 6111的学生只是偶尔参加,556的从不参加。家长提供的数字更“不乐观” 。60 多份家长问卷显示,8413的学生在家偶尔参加家务劳动,317的从不参加,只有127的经常参加。在参加家务劳动原因这项中,有 83的孩子称参加劳动的原因是获得报酬,556的说是被父母强迫的,约 24的选择“关心父母、替父母分忧” ,49选择“锻炼自理能力” 。尽管 476的家长认为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应该给报酬,但在现实中,却有 5714的家长在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时给了报酬。造成学生参加家务劳动

4、较少的另一个原因,是 127的家长认为参加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而约七成学生则认为,参加家务劳动不会影响学习。四、个人建议1、自己的日常生活要让孩子自己料理。父母不应把孩子的事情都包下来,而应该指导和督促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来解决,教育孩子每天洗袜子、洗手帕,替换下来的衣裤,除大件难洗的、质料高档3的外,一般也应由孩子自己动手洗。这些必要的劳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对于整天进行紧张学习的孩子来说,又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可以使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同时,这种看似轻微的劳动,对孩子的意志也是一种锻炼。2、自己的学习生活让孩子自己调理。父母要指导孩子对孩子本人生活过的角落进行及时清理

5、。早晚要让孩子自己叠被、摊被;做完手工作业,要孩子把剪在桌上、地上的纸屑、木屑及时打扫干净;自己用的痰盂自己倒等等。这些简单的劳动,可以养成孩子爱整洁、生活守秩序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3、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家务劳动。孩子除了料理自己的生活之外,父母还应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家务劳动,让孩子在为家庭其他成员服务中出一点力。如在洗衣机旁给家长作个帮手;在父母下班较晚的情况下淘米烧饭;在家里扫扫地、拖拖地板;对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学学烧菜煮饭或者简单地修理家电家具的技术等等。这种为家庭履行义务劳动的责任感的确立,对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关心父母的品质是大有益处的。而这种品质正是孩子独立生活所必备的生活本领。总之,让孩子轻轻松松做些适当的家务劳动,是一件利己、利家、利国的事情,我们的中小学校要大力倡导,我们的家长也是责无旁贷,应该共同托举起灿烂的朝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