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比较亚当.斯密的技术差异论与李嘉图的技术差异论的异同,解释为什么说,亚当.斯密的绝对技术差异论是相对技术差异论的特殊形式。 (p34)亚当斯密在 1776 年的国富论中提出绝对技术差异理论,这个理论存在的理由是:一国至少在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大卫李嘉图在 1817 年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相对技术差异论。相同点:1、 都是建立在技术差异(劳动)基础上的比较利益,这种比较利益产生于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差异。2、 都反映的是 2*2*1 的理论模型,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3、 都反映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完全竞争市场,属于自由贸易。4、 都运用比较的原
2、理,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同点:相对技术差异论和绝对技术差异论的差别在于,相对技术差异论强调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即:相对技术差异论强调无论一国有无优势,只要存在比较优势就可以参加国际贸易。而绝对技术差异强调是一国两产品都比另一国存在优势。 )相对技术差异是指只要存在差异就可以进行国际贸易的理论,而绝对技术差异理论只是反映一国两种产品都比另一国的两种产品存在优势,只是相对技术差异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已。2.试举出直观的例子说明李嘉图理论的正确性。 (p34)美国 中国一单位劳动时间生产小麦的量80 40从表格可以看出,美国在小麦和布的劳动
3、生产率均高于中国。若在绝对技术差异论下就无法进行国际间的贸易了。在相对差异论下:美国多生产 80 单位小麦需放弃 60 单位的布的生产,而中国多生产80 单位的小麦需放弃 100 单位的布的生产。而在布的生产上,美国多生产 60 单位的布需放弃 80 单位小麦的生产,而中国生产 50 单位的布需放弃 40 单位小麦的生产,这种机会成本的相对差异使两国在权衡如何安排自己的生产时有了明确的选择,即美国专门生产小麦,而中国专门生产布。可用数学表示为:(80/60 )(40/50), 或 4/34/5,反映在价格上,表明美国的小麦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中国的布比较便宜。这种价格差异驱动美国将小麦运到中国去
4、卖,中国将布运到美国卖。即:论证李嘉图比较差异理论下的国际贸易运行的正确性。3.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与开放条件下的均衡有哪些不同?(p52)1、封闭经济:一种商品市场均衡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当机会成本递增时,供求的均衡状态将出现新的情形,此时边际转换曲线和价格线的切点与边际替代曲线和价格线的切点是价格线上的同一点时,供求才打到均衡状态。2、开放经济:均衡状态出现了新的变化。此时均衡的形成落在一个确定的区域,即处在两国参加国际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之间,否则,其中一方会放弃国际贸易。而新的均衡点是两国存在国际贸易条件下的相互提供曲线的交点。4.请举出要素禀赋论能够解释的国际贸易现象,并用有关理论加以
5、分析。 (p72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密集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会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赫克歇尔 俄林定理的理论框架下,国际贸易将会使贸易参加国之间的相对和绝对生产要素价格实现均等。5.为什么我们与美国还没有实现要素价格的均等化?(p72)在一系列假定的基础上阐明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的,而这些假定条件有不少在现实中是难以成立的。例如:一单位劳动时间生产布的量 60 50国际贸易远不是自由的;各国生产的产品并不相同,使用的生产要素也有差别;各国使用的生产技术常常是不相同的;一些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6、且规模报酬是变动的;存在各种形式的国际贸易成本,或交易成本。6.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p131)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国际贸易有着很大的影响。产品的生命周期引导企业通过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把握,了解和掌握出口的动态变化,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 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国际投资、技术转让等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结合在一起,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产品创新、模仿引进、扩大生产和跨国经营时,要把握时机,利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产品的生命周期还反映出企业在当代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创新能力和模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