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类别 医药卫生大类 专业名称 医学影像技术 专业代码 620403 专业负责人 彭泽标 系 主 任 叶良兵 2016 年 09 月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专业基本信息(1)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代码:620403(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专科层次(三)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及同等学历者学制:标准学制三年,全日制(四)职业领域与岗位1职业领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在各级医疗服务部门的普通放射、CT 及磁共振、超声等相关科室从事技术工作,也可服务于与医疗相关的设备管理与服务部门
2、。2就业范围:各级医院、卫生所及具有相关影像设备的卫生保健部门。3. 主要服务岗位:放射科、CT 室、磁共振室及超声科、设备科等。4. 职/执业资格:技术员、技师及设备管理人员等。二、培养标准1.培养目标:培养面向 21 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第一线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方面工作的技能型人才。2.人才规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并达
3、到以下知识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1)知识要求: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3)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2)能力要求:1)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检查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各种检查体位的拍摄、各种造影的时相把握;CT 检查不同部位的操作规范和增强扫描的时间控制、各种影像重建等;核磁共振检查针对不同部位和疾病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及参数等;掌握 DSA、超声医学、介入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2)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基本疾病诊断的能力;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
4、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3)职业素养:1)热爱影像技术专业;2)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做好每一项检查工作,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3)严格把握影像的图像质量关,不断改善和提高图像质量;4)业务上要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影像检查动态,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三、学制和学分要求1.学制:三年,弹性学习年限为 6 年。2.毕业最低学分:160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121 学分,实践学分 35 学分,社会活动学分 14 学分。四、专业主干(核心)课程1. 课程体系通识平台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生文化修
5、养、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安全教育形势与政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等专业平台课程: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断层解剖学、影像物理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五官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药理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能力课程: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设备与管理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基础、放射治疗技术、专业英语、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教程等专业实践课程:见习、综合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读书工程、医学生人文大讲堂、课外实践活动2. 核心课程描述医学影像诊断学建议学时:204 学时课程简介:讲授各器官
6、、系统正常与异常影像学表现、病理基础、诊断与鉴别诊断。课程目标:要求掌握各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和个系统常见疾病的 X 线、CT、MRI 表现及鉴别诊断。主要讲授内容:各系统正常 X 线、CT、MRI 表现及常见病的基本影像学特征。教学地点:学院南校区多媒体教室及相关临床科室(放射科、CT 室、MR室和超声科)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建议学时:120 学时课程简介:主要介绍 X 线、CT 及 MRI 等几种影像学检查原理和操作方法课程目标:要求掌握影像诊断检查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主要讲授内容:X 线、CT 及 MRI 等几种影像学检查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地点:学
7、院南校区多媒体教室和相关临床科室(放射科、CT 室、MR室和超声科)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五、培养方案的实施(一)人才培养模式运作流程1. 人才培养模式及内涵:采用院校合作共同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基础课程在校内完成,第二、三学年专业课程由学院和六安市几家医院联合完成。2. 人才培养模式运作流程:以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主体聘请六安市几家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六安市中医院和六安市立医院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完成教学任务。其中实践课程均在相关医院的放射科、CT 室、磁共振室和超声科进行。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二)教学进程安排1. 时间分配学制三年,共
8、 113 周,其中军训 2 周、入学教育 1 周;教学 67 周;复习考试8 周;专业实习 32 周;毕业教育 2 周;假期 20 周(其中需社会实践 2 周) ,机动 5 周。在入学第一学期安排军事训练 2 周。第三学年安排实习,具体安排如下: 放射科 12 周,CT 室 10 周,超声科 6 周,磁共振室 4 周,合计 32 周。2.教学进程表学年 学期 教学周数 理论教学 教学实习 入学教育 军训劳动 顶岗实习 实习报告 毕业教育 专业教育 合计 1 16 331 123 32 322 18 420 68 3 18 370 2964 15 281 174 5-6 32 32合计 67 1
9、402 661学期分配课程性质 学时分配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一 二 三 四 五 六内容序号 课程名称 考试考查总学时 学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16周 18周 18周 15周 18周 18周1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2 72 4 68 4 4 2 体育 12 68 4 8 60 2 2 3 大学英语 1 64 4 64 0 4 4 医学生文化修养 1 36 2 36 0 25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64 4 19 45 4 6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48 3 44 4 3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32 2 32 0 2
10、8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14 *34 2 *34 0 1* 29*9 安全教育、形势与政策 1234 *54 3 *54 0 4* 4* 6* 4*10 人际沟通 4 36 2 15 21 211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规(选修) 2 36 2 36 0 212 创新创业 123 *36 2职业修养课程小计 456 34 322 134 13 影像物理学 1 48 3 44 4 3 14 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 96 6 60 36 6 15 断层解剖学 2 72 4 60 12 4 16 生理学 2 54 3 46 8 3 17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1 32 2 28 4 2 18 病理学
11、 2 54 3 48 6 319 药理学(选修) 2 36 2 32 4 220 外科科学 3 72 4 72 0 421 内科学(含诊断学) 3 4 102 6 102 0 4 222 预防医学(选修) 2 36 2 36 0 223 五官科学 3 30 2 30 0 224 妇产科学 4 45 3 45 0 325 儿科学 4 45 3 45 0 3职业平台课程小计 722 43 648 74 26 医 学 影 像 设 备 与 管 理 学 2 64 4 60 4 4 27 放射物理与防护 3 32 2 28 4 228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3 120 8 60 60 829 医学影像诊断学
12、34 204 12 102 102 8 4 30 超声诊断学 3 72 4 36 36 431 介入放射学基础 4 45 3 32 13 332 放射治疗技术 4 45 3 39 6 3职业能力课程小计 582 36 357 22533 专业英语(选修) 2 30 2 30 0 234 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教程(选修) 4 45 3 45 0 335 实训基地学术讲座(选修)* 3职业拓展课程 小计 75 8 75 0 36 见习 34 228 3 0 22837 岗前综合培训与考核 4 6*138 实习 56 1280 32 0 1280实践课程39 毕业论文(设计) 6临床实习32 周 放射
13、 12周,CT10周,B 超 6 周,MRI 4 周说明:1打*号课时由讲座、班会、讨论、竞赛、社会调查等形式完成,不记入总学时和周学时,只算学分。22*9 为分段教学课程,2 表示每周 2 学时,9 表示开课周数为 9 周;(三)实践教学环节1. 主要内容2. 教学组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统计表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备注项目校内实验实训 校外实训学时数 661 12801402所占比例% 58.06 41.94总学时数 3343(四)教学实施建议1. 教学组织: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专业课程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授课。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
14、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将启发式、讲授法、归纳法、对比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逐步尝试开展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共享教学。小计 1508 35 0 150840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 123 *72 441 读书工程 123 *36 242 医学生人文大讲堂 123 *36 2社会活动课程 43 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 动 123 *108 6小计 *250 14 总学及周学时 3343 170 1402 1941 28 30 32 23每学期开课门数 16 17 13 11考试门数 2 3 4 2考查课门数 14 14 9 92. 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对核心课程改革的指导,专业核
15、心课程改革紧紧围绕“1+1+1”的培养模式开展,把课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实践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 教学资源利用(1)教材: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其他精品教材,同时根据学院的目的教学要求,结合主要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对学生的要求,邀请医院专家,合作编写校本教材。(2)教学信息化资源:开放学院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学院图书馆现有藏书41 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近 16 万册,电子图书 25 万册,每年订购专业期刊 100余种。学院自 2000 年建立起校内的网络系统,并接入中国医院数据库,广大师生能随时浏览及获
16、取医学专业最新资料,进行护理专业精品课程网上共享资源,使教学工作与时俱进,与临床工作同步发展。(3)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包括人体解剖实验室、组织胚胎实验室、生理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病理实验室、药理实验室、免疫及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等。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以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各相关科室为主体,以六安市其他几家医院为辅助实训基地。(4)教学团队资源:学院现拥有一支较稳定的专职和兼职专业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 8 人,讲师 7 人,助讲 1 人。研究生学历 3 人,余者均为本科学历。4. 学生考核与评价:学生考核方式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检测
17、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核。考核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分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考试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考查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安排。每学期考试课程一般为 2-4 门。技能考试成绩单列。毕业实习的主要科目进行出科考试。毕业考试科目: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与管理学。六、保障措施(一)教学资源配置1. 专业教学团队的配置与要求:专业教学团队由学院自身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外聘教师均为六安市几家大型医院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和负责人2. 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配置与要求(1)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包括人体解剖实验室、组织胚胎实验室、生理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病理实验室、药理实验室、
18、免疫及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等。(2)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明确,能够为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满足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习的需要。以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主基地,六安市人民医院、六安市中医院和六安市立医院等医院为辅助基地。(二)教学管理1. 组织保障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 实训中心系主任、副主任 专业教研室系教学秘书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2.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包括专业建设管理、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毕业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制度,使影像技术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及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制度管理作支撑。学院党委已决定成立临床医学系,并把影像技术专业划归临床医学系统一管理,由学院和附属医院共同扶植,并以制度为保障,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学院教学工作实行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教务处宏观管理,临床医学系书记和主任、副主任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教学秘书和专业负责人完成。根据专业和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的需要设置了教研室,保证了教学、教研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每学期定期由教务秘书组织召开二次以上的学习委员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和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把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要求教师提出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