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普湾附属学校学科 地方课程 课题:集体出行守纪律课 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二年级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班级纪律和学校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愿意遵守班级纪律和学校行为规范的认同感。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遵守班级纪律和学校行为规范。信息整合 PPT重 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班级纪律和学校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懂得只有大家都遵守纪律,才能营造良好学习生活氛围的道理,从而产生遵守纪律的愿望。难 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程序 教 学 内 容 教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程导入观察岛(热
2、身暖心)1 教师出示写有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文具桌上放,身体坐正向前方”的卡片,或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由此逐步联系到学生自己,引导学生回顾家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讲述本班的纪律要求。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3.课堂调查:班级纪律要求,你能做到几点?4.教师总结:我们是班集体的一员,我们每位同学都不一样,因此,为了建设和谐的班集体和美好的校园,我们都要守纪律。导入本课课题。学生活动活动一:纪律魔法盒无 1.教师拿出纪律魔法盒,盒子里装满了写着班级和学校各项纪律的纸团。教师公布游戏规则:由一名同学从魔法盒里抽
3、出纸团,然后读出纸团上的内容,并请符合纸条所写内容的同学起立示意(抽取纸团的同学可以更换) 。2.游戏开始。3.游戏结束。同学们看看自己能遵守哪些纪律?4.教师总结:同学们已经熟悉了班级纪律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自己也能以这些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下面1. 活动一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同龄人遵守纪律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活动二重在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纪律的要求。2. 学生发言时教师要给予反馈。学生填写时,教师要巡视。3.本环节用时约20 分钟。2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哪些行为是遵守纪律的好行为呢?导入活动二。活动二:你说我说5.教师将学生分为6-8 人一组,每组推选出一名最遵守纪律的同学,并请他说
4、出自己遵守纪律的好行为。6.学生讨论、推选、分享交流。7.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的“遵守纪律的好行为” 。8.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好行为”进行整理,写在黑板上。心理引导: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班级纪律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对遵守纪律和行为规范的认同感。板书设计3教学反思对小学儿童的纪律观念的研究指出:(1)小学儿童纪律观念的认识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小学三年级儿童大多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纪律观念较差;小学五年级儿童基本上能从常规习俗和伦理道德上来考虑问题。(2)小学儿童对纪律观念的不同内容,在认识难度和发展速度上有明显差异。对个人与集体、下级与上级关系的认识较早,而对少数与多数、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的认识发展较迟。 (3)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是小学儿童纪律观念发展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