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前幼儿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10.29 执笔者:陈璐 地点:会议室研讨题目 大班语言秋天真美丽(欣赏)主备教师 陈璐 参加人员 季琼、薛涵妹、刘瑛、王艳、陈璐设计意图综述秋天真美丽来自于大班主题活动丰收的季节 。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深吸引、感染着孩子。对孩子经常开展文学欣赏启蒙教育活动,能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真的启迪、善的熏陶、语言的积累、美的享受” 。 秋天真美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诗如画,不仅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范例,还向孩子们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秋之美,在欣赏活动中得到审美享受。因此,本活动设计以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活动,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尊重
2、其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使他们在欣赏中感悟、表述、积累、迁移。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和体验秋天的美丽,发自内心地赞美秋天、喜爱秋天,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2.通过创造性地学习诗歌的形式,加深对秋天的认识。3.激发乐于助人和关心同伴的优良品质。活动准备1.三棵秋天的树、动物图片若干。2.音乐磁带。3.信封、秋叶每人一份。设计流程:一. 秋天的序曲1.音乐导入。(1)秋天到了,树叶宝宝跟着秋风姐姐一起去跳舞吧!(2)秋叶宝宝跳累了,请秋叶宝宝们说说自己是什么颜色什么树的叶宝宝啊?宝宝们讲得真好,快轻轻飘到自己的大树妈妈身边休息一会儿吧!2.情感处理。(1)秋风吹得大树妈妈的脚好冷啊,这可怎么办
3、呢?(幼儿自由发言)(2)不如让我们抱成一团,给妈妈焐焐脚吧!小结:大树妈妈暖和了,它们露出了笑容。大树妈妈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集体备课研讨记录:季琼:教学中主要引导幼儿注意听,大胆表达。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在导入后,提问:“你们见到的秋天是怎样的?谁能用好听的句子说一说?”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认真倾听。借助图片,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己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敢说。薛涵妹:第一个环节以下雨的声长大了,去寻找自己的家吧。 ”小树叶继续飘呀飘,飘向四面八方,一个个安了家。3.想象创
4、造。师:咦!这时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小蚂蚁看见了小树叶,捡起一片,它会把小树叶当做什么呢?为什么?小刺猬呢?为什么?小松鼠呢?为什么?小朋友呢?为什么?秋叶在这都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帮助他们,小动物和小朋友心里会感到怎样呢?(所以说可爱的秋叶带给我们的是一首快乐的歌。 )小朋友当你帮别人做了什么事也会觉得很快乐呢?二.歌颂秋天。1.感受秋天:欣赏诗歌师:宝宝们说得真好!秋风姐姐把它变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2.聆听秋天:难点处理。(1)在诗歌中你听到了什么?(2)诗歌中秋天有哪些颜色?为什么?谁可以把这些漂亮的颜色用个好听的词语来表示?(五颜六色)(3)为什么要给大树妈妈焐
5、焐脚呢?(4)什么是四面八方?什么是安下来家?3.朗诵秋天:情感处理。前半部分秋叶飘飘的情景要用什么声音来朗诵?(轻柔)后半部风秋叶帮助别人的情景要用什么声音来朗诵?(喜悦、开心、响亮)4.表演秋天:个性张扬。师:宝宝们朗诵得这么好听,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把诗歌表演出来。三.感悟秋天。1.说说丰收的秋天。师:宝宝们表演得真棒!那美丽的秋天会带给我们什么呢?有哪些水果、农作物丰收了呢?(所以说美丽的秋天带给我们的是一首丰收的歌。 )2.游戏:“秋天变变变” 。师:今天秋爷爷还给你们带来了一封信,请小朋友自己动动脑筋想一想秋爷爷给音引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正好天空作美,今天是下秋雨的天气,以现有的天
6、时来让幼儿听听秋雨的声音,说说秋雨的感觉。幼儿比较积极,因为使他们所感知的,他们很有发言权刘瑛:第二环节结合课件朗诵散文,幼儿欣赏,运用课件图文结合,帮助幼儿分段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先是逐一播放教师讲述。相对来说画面比较简单,只呈现简单散文的内容,幼儿主要一欣赏散文为主。王艳:第三环节以提问让幼儿来回答,教师每段进行小结,如文中第三自然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是本自然段的难点。在体会这一难句时,我先问“勾住”是什么意思,通常孩子们会理解成像钩子勾住,动不了了。此时我问,是真的被钩子勾住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幼儿感觉到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太想吃了,舍不得走了,被吸引住了,而不是被钩子勾住了。在和幼儿亲切的交流中发现孩子们理解上的误区,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陈璐:最后环节幼儿整体来欣赏散文的美,重点理解散文诗的意境。在整个活动的环节的设计上是环环相扣,但是觉得在设计问题上没有体现幼儿为主体,设的问题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加上幼儿课前的知识经验欠缺,导致重点没有很好的突出。所以相对来说这节课要让幼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的出来,抛出去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尽量你的是什么礼物? 引导幼儿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