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兵车行》课件6(22张ppt)(语文版必修2).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02430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兵车行》课件6(22张ppt)(语文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兵车行》课件6(22张ppt)(语文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兵车行》课件6(22张ppt)(语文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兵车行》课件6(22张ppt)(语文版必修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兵车行》课件6(22张ppt)(语文版必修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兵车行杜甫,兵车行流程图,导语设置,解题指要,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听读指导,课文赏析,直观感受,课堂练习,时代背景: 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 。,解题: 歌行,古代诗歌中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

2、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如琵琶行。,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忧伤和痛苦中度过的,唐玄宗天宝五载 (746 年) 来到京城长安后,政治上屡屡受挫,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这使得杜甫对现实黑暗的认识一天天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期间,他写了很多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兵车行是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它记录了统治者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政治诗人,关心社会时事,关心国家大计,在诗人说来是一种不可阻止的、自觉的要求,诗,在杜甫的手里,不仅是抒发感情、摹写物象的工具,而且也是干预时事、指责国政乃至评论军

3、事策略的手段。,听读、诵读点拨: (1) 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 (2) 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第二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区分叙事句和抒情句的语气。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困难,朗读时速度不宜快。“长者”句用较柔和的声调,“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绝,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君不见”应重读,“古来”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

4、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重读。,课文欣赏: 诗的开头写士兵家属前来送别的场面前两句为“宾”,写出征士兵。“辚辚”“萧萧”是听觉形象,令人有人马杂沓之感,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弓箭各在腰”是视觉形象,表明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后四句为“主”,写士兵家属,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的动作细节。“走”,表明这些人闻讯后立即跑了来,心情万分急切。他们料定,很可能这是生离死别,所以一见面就“牵衣”而泣,“顿足”而呼;待到队伍出发了,他们拦在道上,不让自己的子弟离去,而且哭得更厉害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了震天巨响,仿佛吞没了一切,诗人用这些细节给这个场面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

5、,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使这首诗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诗的第二段写: 统治者穷兵黩武(点行频):士兵超期服役,战死沙场;农村田园荒芜,生产凋蔽。这一段呼应了开头“牵衣干云宵”一句,点明战争使人们生离死别“边庭流血成海水”,更道明了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武皇开边意未已”。,第三段写: 战争使百姓无以为生“租税从何出?” 战争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信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战争之惨况: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研讨这首诗的章法,1 章法严密。各段皆自有起结,析之则三,合则为一内容上,一是前后呼应,二是层层递进。 2 深

6、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感染力通过高度的艺术性表现出来。 重墨铺染。大氛围的粗略勾勒和具体动作的细致刻画相结合,描绘了一个悲怆而震撼人心的出征场面。诗的开篇展现出一幅出征图,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走”字刻画出眷属们在亲人出征时追奔呼号和那一刹那的生离死别的情景“牵顿足拦道哭”,连续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令人触目惊心江淹别赋说:“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诗人的重墨铺染,给读者视觉听觉以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接着展现出震人心弦的送别图。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

7、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的渭水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巧妙构思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引出征夫的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前文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是全诗的“诗眼”,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善用口语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也选用了乐府体裁,运用了俗语口语,加上民歌中常见的顶针修辞格,读来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造成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几个问题。 古风其三十四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

8、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合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日,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1 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2 诗中有三幅色调不同的画面,说说它们各自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这首诗跟杜甫的兵车行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也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反对不义战争的愿望,但这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却有显著的不同,试就下面两个方面将二者作一点比较。 (1) 揭露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2)表现

9、技巧:,参考答案: 1 第一层 (开头四句) 边城军情紧急,派人飞马传递文书,要求增兵。 第二层 (“白日”以下四句) 京城里却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第三层 (“借问”至“岂全生”) 先写征兵缘由,次叙应征战士告别亲人时的惨状,后写出征云南无异送死。 第四层 (最后两句) 诗人提出“修文德”以消灭战争的主张。,2 三幅画面是: 羽檄飞驰,喧呼救边; 京城安定,四海清平; 战士出征,亲人送行,日月无光 。 诗人借此讽刺了当权者只顾自己享乐、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表达了同情人民疾苦、反对开边战争的立场。,3(1) 杜甫的诗通过征失的诉说,揭露了开边战争给农村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并控诉了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的罪行,这些都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可见杜诗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李诗. (2) 李白善于运用夸张和想象,其中明显地表现了他的个性色彩,例如以“群鸟夜鸣”来烘托人们因救边而发出的喧声;用天象来比喻京城里歌舞升平的景象;而杜甫十分看重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他写人民的疾苦都很具体。,复背检查:1默写第一段末两句:, , 。2默写士兵超期服役的句子: , 。 , 。3默写战争改变了人们重男轻女观念的句子: , 。 ,_。4君不见 , 。5 君不见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