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逃离德黑兰》电影赏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020600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逃离德黑兰》电影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逃离德黑兰》电影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逃离德黑兰电影赏析从剪辑手法上来说,我们针对电影逃离德黑兰进行了以下简要的分析:首先,这部电影回归了经典剪辑的方式。苏联的 “蒙太奇理论”告诉我们的一个概念,两个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能产生新的含义。这些镜头和演员的表演组接在一起,能产生完全新的感情含义。托尼和那六位美国人质经过海关的时候,紧张的情感。这段,我们可以看出演员的脸都一样无表情,但通过不同镜头的组合,让这些表情获得新的情感信息,而且还明确的体现出他们的心理活动。第二点就是快节奏的对话剪辑。对话的平均镜头长度都很短,剪辑节奏很快,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了更多信息。第三点是多时空剪辑。时空是剪辑的核心。逃离德黑兰整部影片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

2、,但有两个段落采用了多时空平行剪辑的方法,其中,托尼带领使馆六个工作人员通过德黑兰机场逃离伊朗是本片最为精彩的段落,整个逃离段落一共涉及到七个大空间德黑兰大街、德黑兰机场、加拿大驻伊朗使馆、美国中央情报局、白宫、伊朗武装指挥总部、洛杉矶制片厂,这七个大空间各自又分为几个小空间,尤其机场这个大空间,其局部小空间分布非常复杂 1。从叙事视角上来分析:影片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比如,在影片的一开始出现的“画外音”,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和地点,70 年代末伊朗政治革命成功,伊人民推翻了昏庸腐朽的专权统治,全国陷入一片混乱当中。电影的第三人称叙事,属于一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 故事的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但“她”知道的比故事中任何人物都多,但是对于这些事情的讲述,“她”始终保持的是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只是客观呈现,让人更加信服 2。参考文献1郑汉民. 经典与现代的完美平衡电影逃离德黑兰剪辑艺术分析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3(5):40-47.2张娇. 浅析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特征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