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行论31课,二十九课回顾,辛五(随喜)分二;,壬一,随喜世间善;,壬二,随喜出世间善;,辛六(请转法轮),辛七(祈请不涅槃),三十课回顾,辛八(回向福德)分二,壬一,总回向,壬二,别回向 (分三),癸一,为患病者回向;,癸二,为饥渴者回向;,癸三,为贫穷者回向;,庚 二,为 利 他 而 修 心,总 说 布 施 一 切,别 说 布 施 身 体,所 施原 因,布施缘自 己而造业 之众生;回向成 为利众 之因,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舍尽则脱苦,吾心成涅槃, 死时既须舍,何若生尽施。,无条件 而布施,吾既将此身,随意施有情, 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 纵人戏我身,侵侮并
2、讥讽, 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 一切无害业,令身尽顺受。,三十一课所属课判,壬二、原因,癸一、无条件而布施,三十一课整体归摄,壬一、 所施,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舍尽则脱苦,吾心成涅槃,死时既须舍,何若生尽施。,吾既将此身,随意施有情,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纵人戏我身,侵侮并讥讽,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一 切 无 害 业 , 令 身 尽 顺 受。,庚 二,为 利 他 而 修 心,总 说 布 施 一 切,别 说 布 施 身 体,所 施原 因,布施缘自 己而造业 之众生;回向成 为利众 之因,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舍尽则脱苦,吾心
3、成涅槃, 死时既须舍,何若生尽施。,无条件 而布施,吾既将此身,随意施有情, 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 纵人戏我身,侵侮并讥讽, 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 一切无害业,令身尽顺受。,三十二课所属课判,发愿成为利益之因,总 说,别说,回向意 乐具义,回向行 为具义,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三十二课整体归摄,癸二、发愿成为利他之因(总说;别说)子一、总说:,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
4、益。,子二、别说(回向意乐具义;回向行为具义)丑一、回向意乐具义:,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丑二、回向行为具义:,愿彼毁我者, 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 皆具菩提缘。,壬二、回向成为利众之因:,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课前开示】1、受菩萨戒的前行,必须要修七支供和自己的心。2、修七支供的道理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为了利益他众而修心。,为利有情故, 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 三世一切善。,为了成办利众之事,我们应当毫不吝惜地布施身体、受用以及三世中已经造、正在造、即将造的
5、一切善根。,辛一、总说布施一切:壬一、所施,布施最执著的事物,布施未来善根之合理性,布施身体、受用、 善根之功德,教诫在遇到违缘和逆境时应舍弃最执著的这三种事物,布施给众生,辛一、总说布施一切:壬二、原因,舍尽则脱苦, 吾心成涅槃, 死时既须舍, 何若生尽施。,施舍一切是为了脱离痛苦,使自己的心为自他二利成就涅槃。再者,既然死亡时身体及一切受用都要舍弃,那还不如现在布施给一切众生,依此也能对自他大有裨益。,舍弃善根财产身体之合理性,受菩萨戒者应舍弃执著,教诫应坚信佛陀布施之心,发愿舍弃执著,壬一、布施缘自己而造业之众生(1无条件而布施;2发愿成为利益之因),癸一、无条件而布施(一),吾既将此身
6、,随意施有情,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我既然已经将自己的这个身体随意施给了所有众生,那当然就任凭他们恒时随心所欲进行杀害、谩骂、殴打等。,虽未达到一地菩萨的境界, 但也要修炼布施自己的身体,教诫应将修行用于实际行动中,纵人戏我身,侵侮并讥讽, 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纵然人们对我的身体百般戏弄玩耍、轻侮侵犯、冷嘲热讽,都未尝不可,既然我的这个身体已经施给了他们,还谈什么防护对它的损害呢?,受持菩提心应舍弃自身,大乘菩萨行为的超胜性,放弃执著的必要性,癸一、无条件而布施(二),癸一、无条件而布施(三),一切无害业, 令身尽顺受。,根据不同 情况布施 或保护身体,教诫应为 未来着想, 不应害众生, 应利益众生,我的身体既已布施给了众生,只要不成为对他们有暂时、长久危害的业,就随他们的便吧,怎么样损害、怎么样享用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