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本章学习目的,1、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定义;2、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成因;3、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种类;4、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影响;5、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长短期关系。,第一节 失业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主要内容,第一节 失业,一、失业的定义和衡量方法 二、失业的原因和类别 三、失业的影响,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1.劳动力:工作年龄范围;2.非自愿的;3.劳动能力。 就业是指处于受雇佣与“自我雇佣”的状态。 劳动力=失业者+就业者。 失业率是劳动力中没有工作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率。,一、失业的定义和衡量方法,中国失业状况:
2、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化状况,失业绝对人口变化状况(单位:万人),563,815,995,877,937,657,下岗职工人数(单位:万人),w0,w0,w1,就业,就业,非均衡失业,均衡失业,自愿失业,NS,NS,ND,ND,二、失业的原因和类别,非均衡失业的条件:NDNS;工资刚性。,(一)均衡失业(自然失业),均衡失业:工资率处于均衡水平,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仍然存在的失业,也叫自然失业。三种类型:,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农业、旅游业等。,生产方式变化(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二)非均衡失业,非均衡失业:平均实际工资率高于使劳动力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工资水平,劳动力
3、供给过剩,劳动力市场处于失衡状态时的失业。三种类型:,1.实际工资失业:工会或政府推动工资上升至市场出清水平之上,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总需求产生的失业。2.需求不足失业:周期性失业,由于总体经济活动水平降低,劳动力的总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3.劳动力供给增加失业:ND不变,NS上升,工资具有粘性,造成的失业。,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1)凯恩斯认为:如果“非均衡失业”已消失,失业仅限于自愿失业、磨擦失业和结构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 (2)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再提高就业率,必须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话,就已实现了充分就业。 (3)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
4、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美国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自然失业率由各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各个时期所确定的自然失业率都不同,以美国为例: 5060年代,自然失业率为3.4%4.5% 70年代,自然失业率为4.5%5.5% 80年代,自然失业率为5.5%6.5% 现在,美国基本将自然失业率定在5.6%,三、失业的影响非均衡失业,(一)失业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失业的积极影响 “蓄水池”作用 强迫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 有利于提高工作
5、效率 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代价,失业的消极影响 资源浪费 贫富差距 心理损失 社会安定,(二)失业对社会的影响,1.失业会降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美国经济学家A奥肯在60年代所提出了奥肯定理: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5或3)个百分点,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重要的联系。 2.失业会增加政府财政压力 3.失业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奥肯定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第一,它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 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二,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1:3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并不是完全相同。在60年代,这一比率是1:3;在70年代,这一比
6、率是1:2.52.7;在80年代,这一比率是1:2.52.9。 第三,奥肯定理主要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情况,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这一关系,一般估算1:0.76左右。,第二节 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和衡量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分类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1、什么是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例如,弗里德曼说:“物价普遍的上涨就叫做通货膨胀”。而萨缪尔森则说:“通货膨胀是指: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时期。面包,汽车,理发的价格上升;工资,租金等等也都上升。”在理解通货膨胀时应注意: 第一,物价的上升不是指一种
7、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而是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即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第二,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而是指持续一定时期的物价上升。,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和衡量,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price index)。物价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计算物价指数的一般公式是:物价指数=本期的价格指数/基期的价格指数100% 膨胀率=物价指数100% 物价指数大于100%说明物价上涨,发生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例如:已知本期的价格指数172.7;基期的价格指数100物价指数=172.7/100100%=172.7%膨胀率=172.7100
8、%=72.7%,第一,消费价格指数,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 第二,生产者价格指数,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化的指标。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的物价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与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标。三种指数都能反映通货膨胀率变动趋势,但由于各种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数值并不相同。例如,美国19711980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按消费价格指数是7.9,按批发价格指数是8.5,按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6.9。消费物价指数CPI与人民生活水平关系最密切,因此,一般都用它来衡量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物价指数:,按照成
9、因进行分类 按照程度进行分类 按照预期进行分类 按照价格的影响进行分类,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分类,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大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就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对于引起总需求过大的原因又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凯恩斯主义的解释,强调实际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其二是货币主义的解释,强调货币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此相应,就有两种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6 1946.4),英国经济学家,1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一)成因分类,图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P,AD1,P0,P1,y,
10、AS,y0,AD0,0,y1,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从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同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可用图来这说明这种情况。,P0,P1,y,AS0,y1,AD0,0,y0,AS1,P,图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以下几种:,(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价格水平上升,物价上升又引起工资上升。这样,工资与物价不断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
11、通货膨胀。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3)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3、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这种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的作用,而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P,AS0,0,Y,AD0,AD1,AS1,P1,P0,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E0,E1,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主要有: 供求结构的不平衡 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生产率结构的不平衡 开放结构的不平衡,4、结构型的通货膨胀,(二)程度分类,按照通货
12、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通胀率不超过2%-3%。第二,温和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通货膨胀率较低,通胀率在3%-10%。第三,飞奔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通胀率在11%-50%,而且还在加剧。第四,超速的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物价指数每月上涨50%,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这种通货膨胀会引起金融体系完全崩溃、经济崩溃,以至于政权的更迭。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通货膨胀与国民党政府垮台前旧中国的通货膨胀就属于这种超速通货膨胀。,未预期型通货膨胀 W不变PW/P Nd
13、NY 预期型通货膨胀 PWW/P不变Ns,Nd作相同幅度变动,保持W/P不变N、Y都不变,Nd1,N1,(三)预期分类,平衡型通货膨胀 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型通货膨胀 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四)价格影响分类,(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第一,通货膨胀不利于固定收入的人,通货膨胀意味着实际收入减 少。第二,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通货膨胀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三、通货膨胀的影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第三,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
14、资的下降就会使利润增加,利润增加有利于雇主。第四,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还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税率等级,这样,政府的税收增加,而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减少。,第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会刺激生产,从而刺激产出水平的提高第二,成本推进通货膨胀会引起总供给减少,导致产出减少,失业增加。第三,极度通货膨胀将导致经济崩溃。市场机制也无法正常运行,经济出现混乱。,(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对通货膨胀的评价,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究竟有利还是不利呢?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大体上可以分为:“
15、有利论”、“不利论”、“中性论”三种观点。“,“有利论”者认为:通货膨胀,尤其是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在他们看来“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润滑剂”。理由是: 第一,有利于雇主增加利润,从而刺激投资。 第二,可以增加政府税收,从而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 第三,可以通过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增加储蓄。他们强调,对于资金缺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利用通货膨胀发展经济尤为重要。,“不利论”者认为,通货膨胀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理由是:第一,在市场经济中,通货膨胀使价格信号扭曲,无法正常反映社会供求状态,从而使价格失去调节经济的作用,经济无法正常发展。第二,通货膨胀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使投资
16、风险增大,社会动荡,从而经济混乱,经济效率低下。第三,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紧缩政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第四,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中性论”者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他们认为,货币在经济中是中性的,从长期来看决定经济发展的是实际因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而不是价格水平。没有必要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以上三种观点各有自己的理论与实际依据,很难说哪种观点绝对正确。应该说,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通货膨胀有不同的作用。只有把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才有意义。但从战后的情况来看,通货膨胀的弊大于利,借助于通货膨
17、胀来发展经济决非上策。,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一、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及其涵义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扩展,失业与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两个主要问题,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是许多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1958年提出。 根据1861-1957年间英国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关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 当失业率较低时
18、,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 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一、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及其涵义,图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W/W(%),U%失业率,1 2 3 4 5 6,6 5 4 3 2 1 0,Wt=f(Ut),Keynes主义学派萨缪尔森和索洛,用物价上涨率代替货币工资增长率,即,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这样通胀率与失业率就有:,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胀率关系,图 菲利普斯曲线,P/P(%)通胀率,U%失业率,1 2 3 4 5 6,W/W(%)工资增长率,6 5 4 3 2 1 0,9 8 7 6 5 4 3,Wt=f(Ut),可控区,Inflation Rate(%),Unemployme
19、nt Rate(%),0 1 2 3 4 5 6 7 8,6 4 2,1964,1968,1962,1966,1967,1961,1963,Source: U.S. Department of Labor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如果u表示自然失业率,则可以将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失业率和通胀率的不同组合。,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四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起来。第二,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的关系。这就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的观点。第
20、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零。因此,也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第四,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也是菲利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图 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P/P(%)通胀率,U%失业率,1 2 3 4 5 6 7 8,W/W(%)工资增长率,6 5 4 3 2 1 0,9 8 7 6 5 4 3,PC1,PC2,从长期看: 通胀P 实际收入 要求增加工资=预期通胀率 结果同样的失业率会对应更高的通胀率,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扩展
21、,图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P/P(%)通胀率,U%失业率,1 2 3 4 5 6,W/W(%)工资增长率,6 5 4 3 2 1 0,9 8 7 6 5 4 3,PC1,PC2,从长期看: 通胀P实际收入要求增加工资=预期通胀率厂商减产失业率复原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使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a,e,d,c,b,LPC,宏观经济政策短期有效,长期无效。,Phillips Curve反映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Keynes主义者认为(反映了30年代现状) 无论在长期与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胀率都存在交替关系,因而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有用的。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70年代后的情况
22、) 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胀率有交替关系,而长期中没有,因而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有效,长期无效。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70年代后的情况) 无论短期与长期中,通胀率与失业率都没有交替关系,因而宏观经济政策就是无用。,对西方国家政府来说,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给政府支招 用高通胀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样,有的政府也用经济衰退来抑制通胀 二次大战后(50-60年代),西方国家温和的通胀与较低的失业率可以用此解释。 但70年代后,美国出现经济滞涨,高失业率与高通胀并存,这时菲利普斯曲线无法解释这一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低通胀、低失业的新经济现象。原因是:高新技术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边际成本递减”的特征,产生“技术溢出效应”。,Inflation Rate(%),Unemployment Rate(%),0 1 2 3 4 5 6,6 4 2,1984,1994,1989,1993,1992,1990,1988,1995,1991,1985,1986,Source: U.S. Department of Labor U.S.Department of Commerce,1998,作业,习题集P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