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税收法律制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 流转税法律制度 第三节 所得税法律制度,教学要求,掌握税收、税法的概念;了解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了解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掌握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和主要税种。,第一节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一、税收概述,1、税收及其特征260,2、税收的分类,(1)根据税负是否转嫁为标准 直接税和间接税。 (2)根据税收的计税依据 从量税和从价税。 (3)根据税收管理权和税收收益权的不同 中央税和地方税。,(4)根据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价内税和价外税。 (5)根据课税标准是否具有依附性 独立税和附加税。 (6)根据征税对
2、象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和资源税。,二、税收法律制度概述,1、税法概述,(1)税法概念 税法是调整在税收活动中,国家征税机关和纳税主体等各方主体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法的主要特征 税与法的共存性; 税法关系主体的单方固定性 税法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 税法结构的综和性,(3)税收法律体系 税收实体法 增值税法律制度 消费税法律制度 营业税法律制度 关税法律制度 所得税法律制度 财产税法律制度 资源税法律制度 其他税法律制度,税收程序法 税收处罚法 处罚的方式包括: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 税收争讼法 税收争议法:税收诉讼法:,2、税收制度的构
3、成要素261-262,3、税收主体的权利,(1)税权 开征、停征、调整、减免退补、管理权 (2)纳税人的权利 有权要求税务机关税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保守秘密; 依法享有税法规定的减免税优待; 依法享有申请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的权益; 依法申请退回多缴税款的权益;,有权对税务机关税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和向法院起诉及其听证; 认为税务机关认为不当的行政行为,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损失的,有权要求赔偿权; 有权依法拒绝税务机关要求履行其非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 有权对税务机关极其工作人员的不法行为进行揭露检举控告;要求履行其非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4、纳税人的义务,依法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注
4、销税务登记,并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 按照法律规定设立帐簿、建立财务会计核算制度; 依法办理纳税申报,向税务主管机构报送财务会计资料、税务申报资料; 按照法定的纳税期限足额交纳税款; 依法取得、使用、保管发票; 依法接受税务主管的税务检查; 欠税需出境的,在出境税款或提供担保; 税务主管机构发生纳税争议时,必须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再申请税务行政复议; 国家法律规定的其它义务。,5、纳税人的法律责任,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处罚(经济); 偷税及其法律责任 ; 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 骗取出口退税的法律责任; 抗税的法律责任; 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 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
5、缴税款的法律责; 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扣缴义务的法律责任 ; 不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的法律责任,第二节 流转税法律制度,一、增值税法律制度,1、增值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增值税及其纳税义务人,(1)增值税 是指以商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 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视同销售货物 混合销售 兼营非应税劳务,(2)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在我国,增值税是对境内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或者个人。,3、增值税纳税人分类管理,(1)税纳税人资格认定标准 按
6、照纳税人经营规模大小 会计核算制度健全与否 (2) 小规模纳税人 财务会计管理 其他:行业、年应税销售额、资产总额、从业人数 特殊,(3)一般纳税人 会计核算制度健全 其他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 增值税纳税人资格是由企业提出申请报告,县级以上主管税务机关依法认定的。 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4)不同类别的纳税人在管理上的区别 适用的税率不同:17%或13%,3% 计算税额的方法不同:“税款抵扣法”与不能抵扣法 使用发票,会计核算账户体系不同,4、税率,一般税率17% 销售或者进口规定货物低税率13% 零税率 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 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4)征收
7、率 小规模纳税人3%,5、增值税税额计算,(1)计税依据销售额 是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2)含税收入的换算* 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3)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额的计算A、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税率(在专用发票“税额”栏中填写) B、进项税额 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C、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税率 (4)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
8、=不含销售额*征收率(通常的征收率为3%),二、 增值税纳税申报与交纳,1、增值税的纳税申报,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2、在规定地点申报交纳,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非固定业户应当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进口货物,应当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二、营业税法律制度,1、营业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营业税及其纳税义务人,(1)营业税 是指以纳税义务人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9、 (2)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 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B、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单位和个人。,3、应纳税额的计算,(1)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2)税率 3%-20%,三、消费税法律制度,1、消费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消费税及其纳税义务人,(1)消费税 以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规定的消费品 *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10、,(3)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烟;酒;化妆品 ;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 ;高档手表;游艇 ;木制一次性筷子 ;实木地板。 (4)消费税的税目、税率 依照条例所附的消费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消费税税目、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3、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适用比例税率的(从价) 应纳税额=消费品的销售额*税率 (2)适用定额税率的(从量) 应纳税额=消费品的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3)同时适用比例税率的和定额税率的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数量*单位税额,第三节 所得税法律制度,一、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1、企业所得税P262,企业所得税,
11、是国家对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收对象依法征收的一种税。,2、企业所得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二、企业所得税法规要点,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1) 所得税的义务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企业分为: A、居民企业 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B、非居民企业 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
12、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2、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1)居民企业 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2)非居民企业 应当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3、所得税率,(1)居民企业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2)非居民企业 适用税率为20%。 (3)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 适用税率为20%。 (4)其他 A、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认定、符合其他条件。 B、符合条件的民族企业,4、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
13、损,5、企业所得税的申报交纳,(1)企业所得税的预征 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 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 (2)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正常经营单位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三、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一、个人所得税及其法规,1、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取得的各种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依法征收的一种税,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征税制度。,2、个人所得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14、,四、个人所得税法规要点,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1)居民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有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 (2)非居民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有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的个人。,2、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1)中国居民 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 (2)非居民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有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的个人。 (3)其他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特殊,3、个人所得税率P264,4、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与征收管理,(1)人所得税纳税义人务与扣缴义务人 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
15、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2)个人所得税缴纳税时间确认 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七日内申报、缴入国库。 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3)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方式 纳税义务人本人或委托他人税申报。 (4)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的与地点 收入来源地的主管税务机关 从二处或以上取得所得的;可选择并固定其中一地的税务机关为申报地。 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向境内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本章思考题,1、税法及其特点 2、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3、纳税人的主要权利与义务 4、增值税及其征收要点 5、所得税及其征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