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 溶液,第 1 讲 课题1、2,目录,河北中考关于溶液的考查,主要将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乳化作用及现象作为重要考向,预计2018年中考仍将注重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结晶方法等考点,由于图像题更能考查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能力,故有关的图像题可能将会有所增加。,考点1 溶液的形成,考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考点3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考点4 气体的溶解度,考点1 溶液的形成(重点),1溶液的形成,均一,稳定,固,气,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结论:同一物质在不同_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不同物质在同一种_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几乎不溶
2、,溶,溶剂,溶剂,4溶解的现象 物质在溶解时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NH4NO3,NaOH、浓硫酸,NaCl,5乳化现象 当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会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较大的油珠,这种现象被称为_。肥皂、洗涤剂等都具有乳化作用。,乳化现象,考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重点),1概念:在一定_下,向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_,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_,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_,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_
3、,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温度,一定量溶剂,不能继续溶解,不再减少,不断减少,固体不溶解,固体继续溶解,3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溶质来说),降低,增加,蒸发,升高,增加,5溶液的稀、浓与溶液是否饱和的关系如图所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考点3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重点),1概念:在_下,某固态物质在_g 溶剂里达到_状态时所溶解的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因素 (1)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2)外因:主要是_。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
4、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_;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_。,一定温度,100,饱和,质量,温度,KNO3,NaCl,Ca(OH)2,3.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难溶,易溶,考点4 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1)内因:气体的性质。 (2)外因:主要是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_;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_。,越大,越小,命题方向1 溶液的形成,命题方向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命题方向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14河北)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
5、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考题1,命题方向1 溶液的形成,(2017重庆)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变式1-1,D,(2017泰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B灼烧羊毛线,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变式1-2,A,(2017成都)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B. 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 氯化钠溶于水
6、,温度明显上升 D. 尿素施用过量会导致水污染,备选题库1-1,D,(2017 淮安)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牙膏 B蔗糖 C面粉 D豆油,B,备选题库1-2,下列关于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化就是将油污溶解而除去 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C用醋洗去水壶里的水垢是乳化现象 D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考题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变式2-1,C,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附着在
7、试管内壁的碘 C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变式2-2,C,(2017桂林)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 A食盐 B浓硫酸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C,考题3,(2017海南模拟)某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黏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变式3-1,D,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内加入下列各物质时,能使U形管右侧管内液面显著升高的是( ) A硝酸铵 B稀硫酸 C浓盐酸 D生石灰,变式3-2,D,(2016河北)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
8、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B乙实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负电 C丙实验: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丁实验:滚摆从上向下运动,速度增大,说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B,考题4,命题方向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2017绍兴)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变式4-1,B,(2017重庆)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
9、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变式4-2,D,A 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时,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2017遂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过程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饱和溶液升温都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C二氧化碳有毒,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它可用作食品包装的保护气,D,备选题库4-1,(2017金华)在室温条件下,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
10、图所示操作:(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 (2)乙溶液在加50 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_。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密度,备选题库2-2,甲,(2011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C,考题5,命题方向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17海南)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1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C甲和乙都是微溶于水的物质 D2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变式5-1,A,(2017苏州)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 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变式5-2,C,(2016石家庄23中三模)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 g、25 g、25 g Na
12、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图2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个烧杯中形成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乙 CB和C烧杯中都放有25 g NaNO3固体,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质量:乙甲,D,备选题库 5-1,(2016石家庄十八县联考)溴酸银(AgBrO3)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 B溴酸银中,溴、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 C20 时,溴酸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D80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20 ,AgBrO3析出的质量多,D,备选题库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