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学新世纪.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10013136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学新世纪.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学新世纪.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学新世纪.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学新世纪.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学新世纪.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学新世纪教材,主要内容,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 治疗 按语,一、概述,1、定义 广义-泛指一切月经病 狭义-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的主要特征介绍。,概述:2、分类,月经先期(经早) 分类 月经后期(经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 正常月经周期287天 2135天,平均28天。,初潮:14岁(11-16岁) 绝经:49.5岁(45-55岁) 特殊月经现象: 并月(2月一至) 居经或季经(3月一至) 避年(1年一至) 暗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 激经: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

2、,概述:3、西医学认识,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分泌之激素的调节,而呈现周期性之子宫腔流血。 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失于平衡 月经不调,月经生理(中医),肾气旺盛肝脾调和 月经按时而下冲任脉盛 相关因素:脏腑:肾肝脾、胞宫经络:冲、任 气血,病因病机,血热 素体阳盛,过食辛辣旺行 情志急躁或抑郁,肝郁化火 月久病阴亏,虚热扰动冲任 经 脾虚统摄无权 饮食不节 先 劳倦过度 期思虑伤脾,病因病机,寒主凝滞 外感寒邪,寒凝血脉 月久病伤阳,运血无力 经 气滞血瘀 化生不足 久病体虚,阴血亏虚 后饮食劳倦伤脾 期,病因病机,情志抑郁,疏泄不及后期 实 月 气郁化火,扰动冲任先期 经 禀赋

3、素弱,重病久病 先肾气不足,行血无力 后期 后精血不足,血海空虚 虚 无 肾阴亏虚,虚火内扰先期 定期,病因病机:小结,月经先期: 热(实/虚)、气虚 月经后期: 寒(实/虚)、瘀、气血不足 月经先后不定期: 肝郁、肾虚 相关脏腑经络:肾、肝、脾,冲任,三、临床表现,月经先期 主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实热证分型 虚热证气虚证,临床表现,月经后期 主症: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甚至4050余天一行。分型: 实寒证(血瘀)虚寒证(血虚),临床表现,月经先后无定期 主症:月经或提前或错后,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经量或多或少。分型: 肝郁证肾虚证,四、治疗:1、基本治疗:,治则:调

4、理冲任基本大法 虚(气、血、肾):益气养血、补肾调经 ,针灸并用,补法 血寒:温经散寒、调理冲任,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气郁、血热:疏肝理气、清热调经,只针不灸,泻法,处方及方义,关元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三阴交调理肝脾肾,调经之要穴血海理血调经 经穴释义汇解:“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瘀血、生新血之功能,属女子生血之海,故名血海。”,配穴加减:,气虚足三里、脾俞 血虚脾俞、膈俞 肾虚肾俞、太溪 气郁 太冲、期门 血热行间、地机 血寒灸归来、命门,月经过多-隐白 心烦-神门 胸胁胀痛-支沟、内关、阳陵泉,操作: 少腹部穴,针前排尿 毫针刺:补虚泻实气虚或血寒:针后加灸、温针,四、治疗:2、其他

5、疗法,(1)耳针法:主穴:皮质下、内分泌、子宫、肾、肝、脾。操作:每次选2-4穴,毫针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2)皮肤针法: 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叩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一次。,2、其他疗法,(3)穴位注射法: 选穴: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3穴 辨证选用注射液 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一次。,按语,1 注意鉴别诊断: 月经先期与经间期出血; 月经后期与闭经、早孕、宫外孕; 月经先后不定期与绝经前后诸证。 2 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不调,应及早作适当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3 注意经期卫生,少进生冷及刺激性

6、饮食;调摄情志,避免精神刺激;适当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按语,4 治疗时机: 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净止之日起针灸 ,隔日1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小结,概述 :定义、分类 、正常月经周期 病因病机:与肝、脾、肾、冲任密切相关。 基本治疗:主症、兼证、治法、主穴。 其他疗法:耳针法、皮肤针法、穴位注射法。,闭经医案,王某某,女,38岁,1985年8月初诊。 主诉:患闭经已年余。 现病史:素有脾胃虚寒,消化不良。3年来饮食稍多则下午腹胀、大便溏泻,稍食生冷则胃腑凉痛、饮食减少、大便泄泻,时而完谷不化,时而粪便带白色粘冻。

7、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精神不振,下肢浮肿。月经逐渐减少,遂致闭经。闭经已年余,少腹随月经周期而微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象细弱。,曾服破血通经中药上百剂不效,反觉全身无力,气短心悸,入寐易惊,时觉心悬。曾以贫血治之,气血亏虚症状有所好转,但月经仍未来潮,脾胃虚寒仍然存在。,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化源不足,经事不行之闭经证候。 治则:以温阳健脾养胃为主,佐以通经活血。,取穴:一至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五诊,针补足三里、阴陵泉,艾灸神阕、中脘;六、八、十、十二、十四诊,针泻归来、三阴交。每隔13日针灸1次。 效果:五诊后,脾胃虚寒病变明显减轻,气血亏虚症状明显好转;十诊后,脾胃虚寒及气血亏虚基本恢复正常,月经来潮经量极少,色淡稀薄;十五诊后,月经来潮,经色及经量基本正常。告嘱患者停止针灸,在家调养。,按:此例患者平素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致使化源不足,经血不生,因而月经逐渐减少以至闭经。由于化源不足,经血不生,使用破血通经之法,更伤气血,故而反出现气血亏虚症状。每在月经周期少腹微痛,是夹有瘀阻之征。故补足三里、阴陵泉健脾养胃,艾灸神阕、中脘温阳益脾养胃。脾胃气旺,气血有源,新血得生,经事得行。再佐以通经活血之法,配泻归来、三阴交,与前法前穴交替施治。是以温阳健脾养胃为主,通经活血为辅,补中寓通而收效。李世珍等编著针灸临床辨证论治P7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