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考点考向概览,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考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 (3)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售后服务等。 (4)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原则),【特别提示】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除了以上因素、家庭人口数量和结
2、构、消费环境、国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对居民消费水平都有重要影响。,小结:前3条因素为客观因素,第4条因素为主观因素,考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拓展提高:从影响消费的因素入手谈谈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误区突破:,1、物价越低,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1)消费水平主要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制约。在居民收入一定的条件下,物价降低,同样的货币收入能够买到更多的消费品,因而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这个角度而言,上述观点是有道理的。 (2)但是,物价的变动对生产经营会产生重要影响。物价水平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从长远看最终会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这个角度而言,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3、 (3)影响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因此,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有形商品,消费的是服务,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和 使用权即刻发生转移,预支未来收入满足消费,所有 权逐步转移,使用权即刻转移,所有权不转移使用权即刻转移,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较低层次,最基本的消费,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身心愉悦,丰富物质和精神生活,考点二、消费类型,误区突破:,贷款消费,实质上就是超前消费,超前消费是一种
4、超出家庭收入承受能力的消费,超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消费。超前消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或明知自己无力消费却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贷款消费是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经济收入及偿还能力基础上的适度超前消费,如果超过了自身实际和偿还能力,就属于超前消费.,考点三,消费结构,1、含义:,反映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2、变化规律:,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变化,一般由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3、衡量指标(之一):,恩格尔系数,(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2)影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生活水平下降 消
5、费结构不合理,发展经济增加收入,2、恩格尔系数本质上是一个比值,不是一个具体的 钱数。所以恩格尔系数减小【例如:2/10与4/1000】,并不意味着家庭用于食品支出的绝对数量减小。而是说明家庭用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用于发展和享受资料支出的比重上升,因此家庭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总支出不包括投资部分。,灯不拨不亮,【探究二】:,注: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贫困,60%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50%40%就认为是小康,40%20%就认为是富裕。 (1)图表(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6、? (2)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联系(1)(2)问,说明如何解决图表中反映的问题。,2005-2010年某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答案展示,(1)答:六年来该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这表明该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大于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说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2)答:该市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根本原因,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是直接原因。 (3)答: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整体消费水平。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们的消费信心。,图表题
7、答题方法简概,1、审标题,抓中心 2、读表格,做两比(横比、纵比),特殊年份要留心(1978、2008) 3、看表注,补充答案才完善 4、据设问,将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组织答案。,标新立异,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会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过分标新立异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不健康的心态、不可取,是理智的消费观,应大力提倡践行,考点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考点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别提示合理区分几种消费心理:从众心理人有我有。求异心理人无我有
8、。攀比心理人有我优。求实心理消费考虑自身实际,注重物美价廉。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2012杭州模拟) 在成为了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最近又光荣地成为了“抠抠族”和“海囤族”。随着日用品价格一天一变,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籍,大到省了上万元的房子、车子,小到省了几毛钱的一把青菜、一块肥皂。这是(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牛刀小试,D,【思维拓展】 正确认识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1)区别: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
9、足消费需求的活动。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包括求实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和从众心理等。 (2)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考点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1)要求:,(2)误区突破: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超前消费 适度消费: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考点五、正确的消费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三个避免”,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考点五、正确的
10、消费原则,绿色消费(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 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 分类收回,循环再生(Recycle);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se).,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1)含义;宗旨(2)核心(3)特点,(4)意义: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提倡。,考点五、正确的消费原则,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2)民族振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1)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考点五、正确的消费原则,
11、(3)个人成长: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原因:,误区突破:,崇尚节俭,就是限制消费,崇尚节俭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1、一个结构 消费结构。 2、两个影响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影响消费行为的四种消费心理。 3、三种分类 消费按交易方式分类,消费按消费对象分类,消费按消费目的分类。 4、四个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知识整合,总览知识体系,多彩的消费,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 费水平 的因素,居民收入,当前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 收入差距,物价 水平,消费类型,按消费对象:有形商
12、品消费、 消费 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 消费、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劳务,贷款,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其他因素,消费观念,多彩的消费,消费及其类型,消费 结构,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 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消费结构,树立正确 的消费观,消费心理,心理心理心理 求实心理,消费行为,,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艰苦奋斗,食品支出,提高,改善,从众,求异,攀比,量入为出,避免盲从,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当堂训练,1-5ADADB 6-7AC 8、【解析】第(
13、1)问,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作答表格题要求对表格元素(标题、表体、注等)做充分分析,从中获取信息,再根据设问的要求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解答问题。本题切入点小,设问指向明确,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考生能否从表格中分析出城镇居民的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 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收入预期。 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