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国大典的人物:毛泽东 邓小平 刘伯承 汤恩伯 宋庆龄 彭德怀 罗荣桓 齐正云 蒋经国 叶子龙 蒋介石 周恩来 李宗仁 刘少奇 任弼时 张治中 毛岸英 米高扬聂凤智 江 青 粟 裕 林 彪 陈 毅 朱 德 开国大典地点: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挺立着一根 22 米高的电动旗杆。开国大典时间: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2 点 55 分重要讲话: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开国大典 54 门礼炮齐 28 响代表的意思: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鸣放礼炮 28 响。按国际惯例,重大典礼最高的礼仪是鸣礼炮 21 响,为什么新中国开国大典要鸣 28 响,各种猜测纷纷出现。美国人说,中国共产党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取得胜利,这使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炽热的情感,所以用“共”字作为礼炮的响数,“共” 字由“廿”和“八”组成,即 28,这就是鸣炮28 响的原因。苏联人认为,中国自古有 28 星宿之说,毛泽东也有 28 位功臣代表着千千万万参加革命的人民,礼炮是向以 28 位功臣为代表的革命人民致敬。英国人认为,毛泽东是位崇尚个性自由的人,十分尊重自己
3、的情感,他与杨开慧初恋时,杨正是二八少女 16 岁,两人结婚时毛泽东正好 28 岁,杨开慧牺牲时是 28 岁,开国大典时二人结婚的时间又正好是 28 年,所以鸣炮 28 响是毛泽东个人情感的反映。日本人认为,毛泽东对 周易很有研究,那 28 响礼炮寓有 “二八”之意,“二” 即阴阳二仪、“八” 便是八卦之八,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向周恩来总理问起“28”是什么意思,周恩来说,当时毛主席定了要鸣 28 响,他就照此安排了,至于其中的含义,他也未问 毛主席。尼克松问周恩来是怎样理解的,周恩来说,毛泽东主席在距开国大典之前 90 天,曾说中国共产党已经 28 岁了,28 年来人们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有很多,就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说完周恩来问尼克松:“我用主席这段话作为我对28的理解,您看可以吗?”尼克松不满足地说:“我想得到它的标准答案。”周恩来说:“那就请阁下亲自问主席吧。”但尼克松与毛泽东会见时,没有提及此事。毛泽东做事确实有他的独特见解和思路:1949 年 9 月 21 日政协第一次会议开幕时,鸣放礼炮 54 响,这是代表参加政协会议的 54 个单位。当年大典筹委会的唐水健起草鸣放礼炮说明时,写的就是 28 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 28 年,毛泽东看过后立即签了名,说明他是认可这个说法的。